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8766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大的公益语文教学网站 我爱语文 欢迎您http:/长沙市第一中学 20092010 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 文 试 题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力能扛(kng)鼎 果脯(f) 量(ling)体裁衣 悭(qin)吝 B芟(shn)夷大难 沏(q)茶 拾(sh)级而上 埋(mn)怨 C荷(h)枪实弹 犒(ko)劳 韦(wi)编三绝 症(zhng)结 D牵强(qing)附会 分娩(min) 宵衣旰(gn)食 盘桓(yu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南方,没有强烈的紫外线

2、幅射,没有弥漫天际的黄沙烟尘,没有能冻断狗尾巴的酷 寒。 B16 岁的邓森山、14 岁的姚健两学生相继被“拯救训练营”殴打至死,让我们反思, 急待拯救的,究竟是“坏”的孩子,还是坏的教育。 C往事是一祯用岁月底片洗出的黑白相片,有着“只能意会”的内涵;是心香一瓣, 散发着淡淡持久的幽香。 D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朱镕基的话语掷地有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09 年 7 月 10 日在长沙举行的两岸经贸论坛将进一步巩固、深化、发展两岸党际 交流 。 、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是否为自首

3、,浙江省、北京市给出了两 种截然不同的司法判决结果,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认定, 会混淆视听。 、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为遥远的冬天储备食物,以便在万物凋敝的冬季,同样可 以丰衣足食。 ,这就是蚂蚁的智慧。 A机制 必然 未雨绸缪 B体制 必定 防患未然 C机制 必定 防患未然 D体制 必然 未雨绸缪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庆 60 年盛典吸引了海外网民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 报网等网站,纷纷对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典活动的称赞和对新中国 60 岁生日的 祝福。 B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合肥市人民政府摘取了“全 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4、荣誉称号,这也是他们首次跻身此项殊荣。 C你不可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站在巷头鸡皮鹤发的老妪,他们说不定 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 D在赛后拥有与自己知名度相当的代表作,成为关乎选秀歌手成败的生死命题,没有 一两首传唱度很高的好歌,歌手的人气终成镜花水月。 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与前后文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 , 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 的夜 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

5、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 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 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A B C D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 69 题,每小题 3 分,10 小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 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 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6、,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 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 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 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 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 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 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 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

7、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 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 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 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 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 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8、天之与先生者 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注:刘一丈,与宗臣父亲厚交 40 余年。岁,过年;时,每季的节日;伏,夏天 的伏日;腊,冬天的腊日。 6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不孚之病 孚:毛病,缺点 B即门者持刺入 刺:名帖,名片C相公厚我 厚:看重,优待D间道经其门 间:暗中,偷偷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袖金以私之 舟遥遥以轻飏C何客之勤也 句读之不知D得无厌其为迂乎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作者写给长辈的回

9、信,首尾两节不免有寒暄客套的话,这在书信中常见。主体 部分对刘一丈把自己评价为“上下相孚” 、 “才德称位”作了深入论述。 B文章描绘了一个小官僚两次向“相公”干谒的全过程。干谒最终成功,相公亦有 “某也贤”的赞誉,于是实现了“上下相孚” ,实则权钱交易。 C作者用漫画手法描写了干谒场面,勾画了几个典型脸谱:权奸的贪污受贿,故作清 廉;干谒者的奴颜婢膝,得意忘形;门者的狐假虎威,敲诈勒索。 D作者将自己与“客者”对比,一个赶着马恭候在权贵者门口,极尽阿谀之能事;一 个闭目掩耳加鞭催马经过,有力表现了不向权贵低头,不肯同流合污的气节。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共断为 4 句,断对一处得

10、 1 分) 天 之 与 先 生 者 甚 厚 亡 论 长 者 不 欲 轻 弃 之 即 天 意 亦 不 欲 长 者 之 轻 弃 之 也 幸 宁 心 哉! 1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 也,长者谓仆能之乎?(6 分)(2)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4 分)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13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7 分) 秋怀(其二) 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

11、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注 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1) “冷露滴梦破”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 分) 答: (2) “(孟)郊寒”是对孟郊诗歌特征的评价。请从内容上概括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 现“寒”的特征的?(4 分) 答: 12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1) ,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恐惧殊甚。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3)微冷,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四、现代文(论述类)阅

12、读(其中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小题。 大气人生 夏明亮 马寅初于 1882 年 6 月 24 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主家庭。父亲把继承家业、进 一步振兴家声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对于父亲的安排,少年马寅初表示不满。在父亲鞭打逼 迫下,他毅然跳入江中,以死抗争,幸而被人救起。终于,由人作保,16 岁的马寅初踏上了实 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艰辛之路。他先后在上海育英书馆、天津北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 比亚大学勤奋苦读。其间,马寅初的父亲与他断绝了一切经济联系,这给马寅初的求学造成 了很大困难,但他历尽苦辛,百折不挠。 毕业后,马寅初于 1916 年回到

13、阔别多年、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欣然接受了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的邀请,担任了无职无权的北大经济系教授。 在长期的观察研究过程中,马寅初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聚 积财富的内幕材料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大发国难财的罪恶事实。对此他深恶痛绝,大加鞭挞。 蒋介石政权慑于马寅初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只好采用软的一手,欲派马寅初出国考察, 并许以驻美大使职务。马寅初向社会各界严正声明:“有人想要封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这办 不到!”他断然拒绝这个“美差”,斩钉截铁地回答蒋介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我 决不离开祖国!” 在对马寅初采用拉拢、利诱、收买、威胁等手段统统失败之后,蒋介石黔

14、驴技穷,终于使 出了他的看家本领动用宪兵,秘密逮捕马寅初,在集中营关押近 5 年。出狱后,他照例发 表文章。到处演讲。在演讲时他干脆事先写好遗嘱:当时上海各界爱国人士曾联名赠送给他一块大横匾,上书“马首是瞻”四个大字,可谓直抒民意。 1953 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已达 6 亿,并且以每年 l300 万左右的速度在继 续剧增。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年届古稀的马寅初立即投入到人口学研究领域。经过 5 年的 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1957 年 7 月 5 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在中国,控 制人口已是刻不容缓!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定期进行人 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对人口控制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 实行行政干预,并辅之以经济措施实行普及应用节育方法等等。 国内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针对一些歪曲事实,以势压人的批 判,马寅初公开声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 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迎难而进,绝不 应向困难低头。 ” 他坚定地说:“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