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819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珠海市 2009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 文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 写在答题卡、答题卷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 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答题卡、作文卷

2、分开交回。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的一组是( )A踹踹门 颛颛臾 揣揣摩 用力挣揣揣 惴惴惴不安B裸裸露 窠窠巢 漯漯河 裹裹足不前 一摞摞图书C秸秸秆 反诘诘 桔桔梗 开花结结果 佶佶屈聱牙D怅怅然 伧伧俗 疮疮痍 为虎作伥伥 悲怆怆不已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依山傍水,秀色可餐秀色可餐,名不虚传,可 在“512”特大地震中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乎面目全非。 B、 “512”大地震

3、发生后,互联网及手机短信中流传着用三个“8”攻击北京奥运会的谣言,始作俑者始作俑者是境外的“功”邪教组织。 C、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鬼斧神工。 D、李明博就任总统百天前的 2008 年 5 月 31 日,数名韩国人手持李明博的头像出现在首尔抗议进口美国牛肉的队伍中。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辞激切,兴之所至,上下其上下其 手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对珠江西岸城市的走访中,本报将着重围绕珠海落实纲要过程中在产业发展、交通 规划等方面与珠江西岸其他城市的合作空间与模式,珠江西

4、岸其他城市可供珠海借鉴的经 验等内容展开,为我市落实纲要提供参考。 B、去年,我市各级统战部门共邀请接待了近 2000 人次的回乡旅外乡亲、港澳同胞及港澳 知名人士来珠海参观考察、交流。 C、上午,与会同志先后考察了 TCL 液晶模具工厂、联想科技园、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 司、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中海油惠州冶炼工厂等,大家明显感受到了惠州产业升级步 伐正在加速。 D、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杰日前透露,继“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 功升空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 4、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5、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 。要使读者 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 ,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 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 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便成死症 便太浅显 A、 B、 C、 D、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 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 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

6、始识字。 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 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 不娶。 ”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 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 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 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 “无师之作,

7、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是 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 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 将卧矣。 ”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 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节选自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5、对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 已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 B、四龄失怙 失去父亲 C、芸既长,娴女红 女孩

8、化妆 D、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 斜眼看 6、下列划线字的意义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刺绣之暇,渐通吟咏 / 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 B、王衡挤身而入 / 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 C、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 / 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 D、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 / 乃藏此专待汝婿耶? 7、下面句子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同类的一项是:( ) A、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 B、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C、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D、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 8、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复幼年先与金沙于氏订婚,于氏八岁夭折,所以陈芸是第二位与沈复缔结

9、婚约的女子。B、沈复十一岁时,因堂姐出嫁而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比自己长十个月的表姐陈芸,为其 娴雅聪慧所吸引,一见倾心,并对母亲誓言:“非淑姊不娶。 ”C、文中“窃恐其福泽不深” “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以及“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 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等句,似意在暗示陈芸今后之命途多舛。 D、文中“藏粥待婿”一事,既写出了陈芸的体察入微与善解人意,也写出了沈陈二人的两 情相悦与纯真无嫌,充满生活意趣。9、断句与翻译。 (共 11 分) (1)用“/”给文言文段最后一句断句。 (4 分) 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0、 1 . .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3 分)2 .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 (4 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2 分

11、)(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 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6 分)(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自居易琵琶行)(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 (李煜虞美人)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文化:不能逃避之担当文化:不能逃避之担当在汉语里, “文化”这个词最早大概是“以文化之”的意思,和“武化”相对。用文明去感化别 的部族,和用武力去攻打别的部族,是建立威

12、望的两种不同方式。也就是说, “文化”最早是用 来探讨怎么和自己以外的他者相处的,是一个用于区分的概念,而不是想象中那样用于包容 的概念。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当一个罐子没有和杯子、碗等不同容器摆在一起的时候,它叫什么其实并无所谓。 回想起来,我其实相当怀疑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先祖并没有什么文化的概 念。他们读经、治学、吟诗作对、饮酒、喝茶、过他们的小日子但是他们没觉得自己干的 这些事是在生产文化。一直到英国使节来到乾隆的大殿上,不肯下跪,才多多少少让满清的 官员们觉得这些化外之民跟咱们不是一个东西。1840 年之后,那些闲来遛鸟听戏的中国传 统读书人被打到家门口的坚船利炮一下子弄懵了,

13、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些个玩意儿,才 知道自己跟人家是不一样的。 “文化”这才一下子成为整个民族的关键词,一会儿说要中体西 用,一会儿说要全盘西化,五四以降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七嘴八舌,总之是焦虑,没有了 1840 年之前的神定气闲。 这样尴尬的局面倒并非只有我们在面对。地理大发现之前,各种不同的文化彼此井水不 犯河水,相对独立发展,就好象临湖的少年那喀索斯,只看到自己,就越看越顺眼。而一旦殖 民运动把全球联结为一个整体,那喀索斯抬起眼一看:哟!林子里还这么多人哪!他就不得 不以别人为参照,重新审视自我。因此文化的问题,其实是文化间的问题,是思考在多元的 文明生态中如何自处的问题。 历史的强力

14、就在于后世将永远不能不面对已然发生的变故,那喀索斯们一旦相遇就永 难分离,他们将拥抱、争斗、亲吻、残杀、亲如兄弟或互为仇雠。无法再渴望 1840 年之前的单 纯生活,自那以后的每一代青年,若要求得在历史当中的自立,就必须思考文化的问题,必 须在他人与自我之间作出选择或求得平衡。而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不是分裂和疏远了各种 文化样态,反而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和混乱。紧接着到来的全球化时代更使得多元 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处变成一个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即以语言的变迁观照现实世界:“文 化”这一词汇的含义在几十年来变得越来越驳杂,与它相关的词组不再仅仅是东方文化、西 方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之类;还

15、有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酒吧文化、青年亚文 化,甚至浴室文化、厕所文化,等等等等。后现代光怪陆离的文化现场,要求我们这一代青年 更加复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它呼唤激情,同时也呼唤理性。这样的历史使命,让人几乎难 以承受却无处推脱。 面对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或许迷茫,或许不知所措,或许感到空虚乏力,正如在 发现了林子里其他的身影之后,那咯索斯的那种痛苦。但是既然树林已经向我们敞开,我们 就必须一步步向林中走去。否则只会在对自己身影的迷恋中一头栽入湖中。对于文化这样宏 大的概念,我们即使从未懂得,也必须保持思索。惟有思索,而能担当。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 “文化”这个概念最初是用非武力的方式去感化别的部族,建立自己部族威望的一 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