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周考)测试语文试题详解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6170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周考)测试语文试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周考)测试语文试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周考)测试语文试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周考)测试语文试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周考)测试语文试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周考)测试语文试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周考)测试语文试题详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 20132013 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周考)测试语文试题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周考)测试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一、本大题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1212 分分 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溃败/反馈 狙击/沮丧 模样/模块 B攻讦/谒见 毗邻/先妣 殷红/殷切 C洋溢/谥号 船舷/弦歌 果脯/胸脯 D凯旋/觊觎 淬火/憔悴 埋怨/埋伏 2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神曲江南 Style红遍全球,其标志性

2、的“骑马舞”被我国许多中小学改 编成课间操。为何流行娱乐无所不为无所不为?是向往个性自由成了人心的共同追求, 还是“泛娱乐”时代让人心浮躁?我们并非食古不化食古不化,也绝不歧视流行文化, 只是认为纯娱乐的东西只适合在娱乐圈风靡风靡,不应在校园肆行肆行。我们不能为了 猎奇和新颖就将课间操简单娱乐化,从而丧失了其应有的科学性。 A无所不为 B食古不化 C风靡 D肆行 3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 语热、国语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 B2012 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

3、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 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社 会的不公正,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 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 4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放在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放在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_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学术 界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新贡献。 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

4、增 强民族凝聚力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唤起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 团结、祖国统一A B C D二、本大题二、本大题 7 7 小题,共小题,共 353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59 9 小题。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 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 朵儿只

5、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 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 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 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 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 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 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 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

6、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 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 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 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 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 “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 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 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

7、绩甚著。景帝即 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8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分)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 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 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 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 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

8、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 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D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 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 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9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10 分)分) (1 1)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4 4 分)分) (2 2)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3 3 分)

9、分)(3 3)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3 3 分)分)1010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7 7 分)分) 春寒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 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也病逝。“青帘” 指酒旗。 (1 1)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形象性,请结合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分析作

10、者是如何如何 表现表现抽象的抽象的“春寒春寒”的。(的。(4 4 分)分)(2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全诗简要分析。(简要分析。(3 3 分)分)11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3 题,多选只按前题,多选只按前 3 3 题计分)题计分) (6 6 分)分) (1)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也已。(论语) (2)而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 , ,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三、

11、本大题三、本大题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61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21515 小题。小题。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严酷的自然与人类自身弱点搏斗的 历史。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悲剧,都是人类前进中的艰难的足迹,它是人类发展 历史的证明。新闻摄影必须正视这些悲剧事件,用相机记录下来,以不让历史 留下空白。灾难新闻摄影的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外一些杰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 的实践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被称为“战争摄影的绝唱”的罗伯特卡帕 是在越南战场采访时触雷身亡的。他身亡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越南的悲 剧

12、,表现的是越南南旬公墓里,两个妇女埋葬自己家人的情景。他的照片, 流露出对恶的憎恨与对苦难的恻隐之心,歌颂了以生命抗击侵略与强暴的人民, 这是卡帕追求和平与人道的心声,也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流露。 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沟通情况、监测环境、组织激励等。灾难新闻摄影的 画面固然要真实反映灾难场面及受灾者的困境,但也应有助于恢复、重建被灾 害破坏的精神世界,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 气,折射出在灾难中闪光升华的人性。 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有些灾难场面时,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 生冲突。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新闻,当其他方面,如公民道德与报道新闻的 主要职责发生冲突时,

13、他们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西方记者认为自己不应该 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他们认为记者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 去制止鼓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对此,即使西方公众也迷惑不解,有时甚 至义愤不已,因为公众认为记者应先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而不是仅用冷冰冰的镜头对着他们,否则,岂不是成了一部摄影机器?哪里还有做人的起码道德? 其实,有良知的记者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充满困惑?如 1994 年度普利策最佳新 闻摄影奖获得者南非记者卡特,因获奖照片引起的舆论压力而自杀身亡,这 是灾难背后的灾难,它给灾难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 令人深思,亦令人警醒。 一般的看法是,做新闻重要,但做人

14、更重要。不过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我 们进一步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以西贡街头和尚自 焚的照片为例,当时摄影记者如果按照一般的道德要求,先救人,那么必将错 过最佳拍摄时机,甚至拍不出这种惊心动魄引起大众关注与思考的照片。要 知道,这张照片曾引起巨大反响,使人们关注到西贡政府对宗教的高压政策, 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从深远的意义上讲,摄影记者这种见死不救的冷酷,如果 是为了让问题的严重性曝光,避免类似悲剧大面积地发生,那么,这种冷酷究 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12-1312-13 题为选择题。(题为选择题。(1212 题选对一项给题选对一项给 2 2 分,选对两项给分,

15、选对两项给 5 5 分,多选不给分)分,多选不给分) 1212下列说法,下列说法,不符合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作者意思的两项是( )()(5 5 分)分) A用相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悲剧事件,是灾难新闻摄影的一大历史使命。 B灾难新闻摄影固然应真实反映灾难,但也应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生存意志和抗 争勇气。 C如果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必然会忽略和放弃人文关怀,会令观众不安甚至 厌恶。 D西方摄影记者有时会面临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冲突,从而陷入两难境地。 E记者的职责是报道新闻,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该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 件中去。 13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合理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罗伯特卡帕的越南的悲剧虽然反映出战争的严酷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