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初三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291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初三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初三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初三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初三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初三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初三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初三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1201120122012学年学年 初三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初三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第第卷(共卷(共 3535 分)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每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1515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发怵(ch) 馄饨(tn) 裹挟(xi) 博闻强识(sh)B因为(wi) 札记(zh) 酷肖(xio) 揆情度理(ku)C缜密(zhn) 恸哭(tng) 晕船(yn) 越俎代庖 (z) D. 谮言(zn) 神祇(q) 绾结(wn) 果实累累(li)2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遗憾 湮没 粲然笑意 暗无天日 B婉转 勉励 无可质疑 趋炎附势 C戏谑 安详 墨守陈规 舍生取义 D疏浚 驰骋 不可明状 振聋发聩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 分)A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 45。 B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这伙贩毒集团的首领已被抓获,其余罪犯也在劫难逃。D战士们趴在阵地前,紧握钢枪,虎视眈眈地望着敌人。4下列各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3 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叶子也如同那

3、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 , ,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A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 它们就把绿的发黑的颜色显出B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的这些树 它们绿得发黑的颜色越被显出C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 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D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的这些树 它们更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5、下列作品有关内容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戏剧 B 故乡鲁迅现代呐喊 C 范进中举吴敬梓清朝儒林外史 D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吴均文选二、(本大题共三小题,每题(本大题共三小题

4、,每题 4 4 分,共分,共 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 68 8 题。题。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 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 7000 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 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 129 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

5、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 1000 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 100 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

6、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 200 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 150 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 300 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据统计,世界 80%的人口讲 83 种主要语言,剩下的 6000 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

7、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6.下列有关语言死亡的根本原因,正确的一项

8、是( )(4 分) A没有了代际传承。 B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 C人们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 D殖民主义及全球化经济和社会压力。 7 .下列有关语言死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4 分) A和动植物的灭绝速度相比,语言灭亡的速度要快的多。 B殖民主义是人类历史上造成语言死亡的最大元凶。C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有一半以上的语言都处于濒危状态。 D文中引用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的话,有力的说明了语言死亡造成了人类历史、文化的巨大损失。 8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A围绕“语言的死亡”,文章从语言死亡的现象、语言死亡的原因、语言死亡的方式、语言死

9、亡的后果四个方面做了说明。 B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语言的濒危现象。 C文章第七段的“绝大多数”一词不能去掉,用“绝大多数”表明还有少数语言是有文字记载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D文章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三、三、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小题,其中第 9、10 题位于第题位于第卷,第卷,第 11、12 题位于第题位于第卷;共卷;共 18 分,第分,第 11 题题 6 分,其余每题分,其余每题 4 分)分)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4 分)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10、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 情况。 “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 “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 托, 完美而又和谐。B、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 “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11、。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12、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4 分)A. 何以战 扶苏以数谏故B. 忠之属也 属引凄异C. 既克,公问其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 乃入见 见渔人,乃大惊第第卷(共卷(共 115115 分)分)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2、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 (用自己的话作答) (4 分)四、四、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2424 分)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目送 ,完成

13、 1317 题。 (共 26 分)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 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 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 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 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 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 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

14、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 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 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 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

15、的音乐, 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 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 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 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 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 不见了,我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