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39472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第四节 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夫 学 者 所 以 求 益 耳 见 人 读 数 十 卷 书 便 自 高 大 凌忍 长 者 轻 慢 同 列 人 疾 之 如 仇 敌 恶 之 如 鸱 枭 如 此 以 学 自 损 不 如 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答案】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 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

2、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 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 各为其主,勿追也。”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 “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 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 言笑自若。(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译文: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译文:_【解析】 (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 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

3、”,“拜书”译为 “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 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 据语境译为“射穿”。【答案】 (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 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参考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 (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 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 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当时

4、,关羽恰好邀请各 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 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一、文言翻译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 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 析。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句中有关词语的指 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 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1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要脱离全文这个大语境,必须坚持“词 不离句,句不离篇”

5、的原则,必须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要从原文找答案。(2)要正确理解句意,还要掌握通假、活用、倒装等现象,还要注意语法、 修辞等现象。(3)要弄清代词的指代作用,对句子中的省略成分也要分辨清楚,特别是省 略的主语、宾语、代词等,如果对这些内容分析不清,就会曲解句意。(4)对复杂不好理解的句子,可以作句子成分分析,也可以抓关联词语,分 析句间关系,这样可以帮助理解句意。2翻译要求:信、达、雅翻译文言语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信、达、雅”。“信”就是准确, 即忠实于原文,做到字字落实,不添、不漏、不走样。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凡是能直译的,要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原文字词尽可能在译文中有所

6、 落实,保持原文语句的特点。“达”就是要使句子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子 安排、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在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无法直译时,要灵活地进行改变或调整。“雅”就是要求句子生动、优美,即具有文采, 用词造句要考究,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能体现出译者的文采。在上述原则中,“信”和“达”是最基本的原则,“雅”是在“信”和 “达”的基础上发展提高的,考试中对考生的考查,主要就是对“信”和“达” 的考查,离开了“信”和“达”的原则,片面追求“雅”无实际意义。3翻译手段:直译与意译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

7、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 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 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意译”则 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 达方法。像有些不好照字面直译的,或者表达不出原意的,或者是修辞义的(比 喻、借代、委婉说法等),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那就只能按照这 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找一个相应的说法来译了。4翻译方法翻译的方法有“留”“删”“补”“调”“换”等。(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器具等,可照录不 翻译。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

8、留别)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2)删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偏 义复词中的陪衬等,都要在翻译中剔除。如“之”,作为助词,它可以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可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些情况下就无法译 出,可以删除。另外某些发语词、语气词、表停顿、补足音节和缓语气的虚词, 也应删除。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滕王阁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3)补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翻译时必须补出,使上下文衔接。(河伯)顺

9、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补主 语)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补谓语)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补宾语)我持白璧一双,欲献(于)项王。(鸿门宴)(补介词)比好游者尚不能十(分之)一。(游褒禅山记)(补出分数相应的部分)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补出量词)(4)调在翻译时,有些倒装句的词序需要调换,如谓语前置句、宾语前 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互文见义句等。何由济乎?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规同力,

10、破操军必矣。(赤壁之战)例中的“何由”是“由何”的倒装,即“凭借什么”。例中的“余”是“欺”的对象,“不余欺”即“不欺余”,译为“没有 欺骗我”,将宾语调至句后。例中的“子孙荷担者”是定语后置的结构,“三夫”作为数量词,也要 调前,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例中的“三”表示“举所佩玉玦”的次数,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是“三 举所佩玉玦”,即“多次举起”的意思。例中的“必”是“一定”的意思,修饰“破操军”,译为“一定能击溃 曹操的军队”,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5)换文言词语要准确选用恰当词义,用现代词语代替。词类活用必按 较为固定的格式翻译,体现出词类活用的特征来。古文

11、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了双音词。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柳敬亭传)(安:安心)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另一个单音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背)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余:我;自:从;适:到)要注意古今异义中古义和今义的区别。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五人墓碑记)(古义,头颅; 今义,某些集团的领导人)(6)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讳饰、婉辞等,直译会不明确, 应用意译使文意通顺。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二、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过去称为句读(du)。所谓“句”,就是作者已表

12、达了一个完 整的意思,到此应断句,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即用“句号”。语意未完而需要 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相当于今人使用的“逗号”。弄清句读是学习文言 文的第一步。“句读之不知”,对原文的意思就会领会错误。古文断句标点与 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下面介绍一些断句的具体方法: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而领会全篇的文意的基础是要对文段中 关键词句的理解。如: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脚),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 足(脚)?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足够)矣。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足够)。非一足(脚)也。”这段话的断句很典型,如果不理解“

13、足”两层含义(脚;足够),要断清这 段文字,就非常困难。大致弄清了文意,断句就有了基础。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1)虚词标志: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 且夫、向使、虽句中虚词:于、以、而、者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 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 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4、常在于险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 分句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 12 处标点,有 10 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 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2)实词标志: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 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如: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庞葱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15、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魏策二)这里,庞葱的第二、第三次问话,作者把主谓部分都省略了。如果把引号 直接贯下去,成为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就错了。有一段介绍唐朝诗人白居易作诗的情况:“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要是加上标点,便是:“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 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上述文章,不是以白居易同老 妪对话形式出现的,是作者叙述的语气,因此在老妪答话的“曰”字下,不必 加冒号。“解”“不解”后,不必在引号里加句号,应在引号外加逗号。一般动词作标志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 语省略的极少。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宾 语。人名、物名作标志。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 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如: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 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 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