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3941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2 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无主体熟人社会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 会变迁。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验描述性、总结性 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 话语主题。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 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 201

2、1 年第 1 期读书上读到从熟人社会 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无主 体熟人社会的提出可以说使得费老的乡土中国中的很多观点有了时代的呼 应,让我们看到中国乡土社会在现代化中所体现的特点,我们知道,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 形态,由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作用,这个形态正在解体之中,可解体下的乡土 社会有何特点呢?无主体熟人社会给了一个形态或类型上的说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一个有着自身文明、历史、思维和习性的社会中发 生的。我个人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不能做两极式的或二元对立的处 理。许多学者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似乎要现代就不

3、能有传统,有传统就无 法现代。但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呈现过这样的特征,可见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也 应该是一个有张力的、交融性的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符合这一原理,因此它 比较真实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态。中国式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往往不是界定性的。如果套用社会学 中符号互动论来讲,就是带有触发性。所谓触发性,就是我们建构一个概念不 是为了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将定义操作化,最后进行实证研究用。而是 提出一个引导性的概念,由此引发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深度思考,并随着事物 动态过程让其内涵发生一定的变化。许多文化领域的学者都倾向把儒家思想看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不但长久 统治着中国人的灵魂,包括现代

4、的中国人,而且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但如果我 们理解了乡土社会的特点,便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实际上具有嵌入性的特点,而 其嵌入的背景条件就是熟人社会。它的运作方式是伦理规范远大于法律诉讼。 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将其归纳为“礼制秩序”和“无讼”;梁漱溟将其归纳为“伦理本位”;钱穆将其归纳为“和合”;许烺光将其归纳为“情境中心”。 既然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自然该社会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 可以通过舆论得到纠正,面子成为人生的追求,关系成为生活的基础。而这些 都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可是,如果一个社会形态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 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强调儒家思想之 重

5、要,它也只能是有劲无处使: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伤害他人事件从个人到 团伙、从组织到企业都在不停地提醒我们,这样的伦理在如今社会萎缩了,沦 落了。(选自 2011 年 9 月 20 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第 1 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但是学界对 这一变迁的理论研究还不够。B.“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新生代农民工”等,都是 理论概括,但类似概括太少。C.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在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理 论研究上可谓是先走了一步。D“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算是我们这个时代对费老乡土 中

6、国中的观点给予了呼应。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但 是这种形态正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作用下解体。B.熟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正在解体,而无主体熟人社会则从形态或类 型上揭示了解体下的乡土社会的特点。C.中国式的概念还应具有触发性,即建构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 义,使其具有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D.儒家思想和熟人社会的关系比较微妙,儒家思想嵌入熟人社会,其运作 方式就是伦理规范远远大于法律诉讼。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乡土中国发生着的社会变迁,我们之所以还多是停留在经验

7、描述性、 成果总结性的水平上,是因为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用。B.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从来不是二元对立,尽管也有学者误认为它们对 立,所以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应是有张力、交融性的概念。C.因为熟人社会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人的言行、 面子、关系都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D.如果一个社会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 认的市场,那么儒家思想发挥其作用就失去应有的载体。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 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

8、,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 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 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 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 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 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 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 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

9、今必欲得贤守令,无 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 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 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 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 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 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 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 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 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

10、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 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 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 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 殁于官。(选自元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吏部掌天下铨衡 铨:选拔官吏B. 无加镛者 加:超过C. 俾俊秀入学宫 俾:强迫D. 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勉励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韩镛优于治郡的一项是( )所至郡县,为之肃然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当今必欲得贤

11、 守令,无加镛者。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俾俊秀入学宫,求宿 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 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 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 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 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

12、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3 分)译文: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3 分)译文: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释】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8. 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 分)答:。 9.

1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2) ,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5)夙兴夜寐, 。(诗经氓)(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乙 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守 巷 者庄

14、 因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 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 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到了晚 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所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 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 的感觉。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 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 快。每次转过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