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23914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之非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之苏轼散文苏轼散文(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放 鹤 亭 记 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 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 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

2、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 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 、 诗人以比贤人 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 , 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 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 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

3、 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易 、 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 之乎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

4、多困于所溺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

5、文: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 11.【解析】 “和”读 h,应和,跟着唱。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理解实词是读懂文言 文最基础的工作,常见文言实词有 120 个,除“和”与“阴”在其中外, “升”与“狎”不在其列, 但在新的教学大纲规定要掌握 168 个实词之列,故不为超纲。可根据语法结构分析明确, “和”后面是代词宾语“之”, “和”应释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故 B 错.对文言实词 词义可以猜读,然后对其印证。 【答案】B12.【解析】考查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用、拿的意思。B 项:“其”,分别是代词它(

6、指鹤) 、表反问的语气词;C 项:“而”,分别是顺连词、表修饰 的连词,D 项:“于”,分别为介词“到”和介词“从”。 【答案】A13.【解析】 A 项:“明年”,文中义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异义; B 项:“适当”,文中义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 “恰当”的意思,古今异义;D 中 “南面”,文中义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之意,古今异义。 【答案】C14.【解析】其实这个选项未必是错的,根据文意,放鹤招鹤之歌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为 苏轼,一为山人。命题者认为是苏轼,故这样设置题目选项,作为高考试题,观点的明确 性、周密性应是无隙可击的,学术上存在着争

7、议的东西不应进入试卷。 【答案】D15.【解析】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试题难度不大,但要想得到满分却不容易,考生一定要 有采分点意识。 【答案】 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 天,大水落下, (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 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 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 草木茂

8、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飞。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 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绕东山飞回,因此给这 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斟酒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 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 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 音传到天空。 大概那种东西(指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 、 诗 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

9、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 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 ,卫武公作抑 ,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 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西 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 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 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山人欣 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 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

10、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 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 一 14 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太史公论诗 ,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 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 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 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今定国以余

11、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 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 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 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 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 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 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

12、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 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 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注】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眊眊: 昏乱,糊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B.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 C.畏其敏畏:担忧。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答案C 解析“畏”,敬畏,敬服。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定国且不我怨/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梅以曲为美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

13、也/置杯焉则胶 答案B 解析B 项中“且”均为连词,尚且。A 项第一句中的“乎”为介词,相当于“于”;第二句中的“乎”为介词, “比”。C 项第一句中“以”为介词, “因为”;第二句中“以”为介词, “把”。D 项第一 句中“焉”为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第二句中“焉”为兼词, “于此”。 1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14、A. B. C. D. 答案D 解析句指“先王之泽”;句“恐死”,显然不是“豁达或洒脱”;句是苏轼的心理。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 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 了诗经 、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 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 “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 “我”对他 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

15、、说理枯燥之 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答案 B 解析 “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苏轼并无微词;“废卷而叹”的原因是 “自恨其人之浅也”。 15.(8 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3 分) 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 分) 答案 (1)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 效)君王吗。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解析第句应注意“以”,因为;“终身不用”为被动句;第句应注意“意”,猜测;“书”, 书信;“相”,称代副词,偏指一方,代“他”;“闻”,使动用法。参考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 ,他认为“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 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