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疑而进,让学习更高效——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例谈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2386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疑而进,让学习更高效——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例谈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知疑而进,让学习更高效——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例谈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疑而进,让学习更高效——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例谈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疑而进,让学习更高效——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例谈 (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平台- 能力培养 知疑而进, 让学习更高效 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例谈 浙江嵊 Il 市鹿 山小学( 3 1 2 4 0 0 ) 郑晓明 数学课程标准 指 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 立在学生 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 助他们在 自主探索 、 质疑问难的过程中 , 理解和掌握数学知 识技能 、 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 , 在数学课上“ 质疑” 应成为教 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活跃时期 ,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 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 有利于学生

2、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促进数学学 习 方式的转变。 下面是笔者结合实践 、 听课等感悟到的几种有 效的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做法 。 一 、创设情境 , 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 如果学 生没有 学习的愿 望 , 我们所有的想法、 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 因此 , 激 发求知欲 , 使学生想学 、 想问 , 是指导学生学会质疑的前提。 激欲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方法是利用学生认知内驱力让 知识本身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让学生在知识内容和求知心 理之间“ 制造” 一种不协调 , 使学生处于一种求知亢进状态。 1 创设有趣导入情境 , 使学生乐于质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

3、 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 , 能够 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 ,从而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激 活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一 些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 习兴趣和强烈 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教师可采用讲 故事 、 猜谜语 、 做游戏 、 多媒体动态展示等方式导入。 例如 : “ 角的分类” 一课的导入。 师: 同学们 , 平常你们喜欢猜谜语吧?我可要考考你们 了。有风不动无风动, 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 生活用品。 生 : 电扇。 生 2 : 扇子。 师 : 真聪 明, 今天我带来了一把扇子 ! 从 扇中你发现什 么 7 生 : 角

4、。 师 : 角在哪里呢?请上来指一指( 角的顶点、 边 ) 。 ( 师变出不同的角。) 它是角吗?为什 么? 四、 激发想象 。 培养 自主延伸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 的认识能力 , 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 。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 把新旧信 息结合起来 , 让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因此 , 教学时耍善于 创设一种按常规 、 具有创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 , 让学生的 思维在条件开放 、 问题开放 、 策略开放 、 结论开放的广阔空 间里 自由飞翔 , 大胆想象 , 奋力创新。 如把一张长方形硬纸平均分成 1 5

5、个小正方形 ( 如下 图) ,让学生试着把它剪成 3份 ,每份有 5个小正方形 , 折 成 3个没有盖的正方体纸盒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进行 剪 、 折 。 有的一次不成功 , 再来一次 ; 有的成功了还想剪出新 的花样。 l I l I l l 又如 , 教学“ 角的初步认识 ” 时, 可设计这样一次活动: 学习了本节课 , 我们 已经知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 、 两条边 组成的 , 那么 ,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 3根小棒摆一摆 , 看能摆 出几个角。学生尽情地展示 自己的本领 , 摆出以下几种: 生 : 2个角。 生 : 3个角。 78) 1 弱 ( I ) ( ) 生 , : 3个角。(

6、 生 : 5个角。( 生 : 9个角。( 一) 这样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表现 ,并使 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 萌发创新意识。总之 , 课堂教学不 仅使学生掌握知识 , 发展智力 , 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 力。“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就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一种主 动参与 、 积极探究的宽松 、 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 , 引导学生 在接受和认知活动中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充分交流 , 建立 稳固的知识基础 , 使创造能力得以迅速发展。 ( 责编 罗艳 )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 , 勾起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望 , 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 创设认知 冲突情境, 使学

7、生乐于质疑 学生对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 。教学 中, 教师耍引导学生揭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矛盾 , 引起认 识冲突 , 让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 , 从而在矛盾中使学生不 断地发现问题 , 自觉地在学 中问, 在问中学。 例如 : 在 “ 相遇 问题 ” 练 习课 中 , 教 师出示了这样一道 题 : “ 已知小明每分钟走 6 0米 , 小红每分钟走 5 5米 , 现两人 从相距 2 0 0米的甲、 乙两地同时出发 , 经过 2分钟两人相距 多少米? ” 很多学生列式为( 6 0 + 5 5 ) 2 2 0 0 = 3 0 ( 米 ) 。 稍顿 , 一 位学生说 : “ 我有不同意

8、见 ,这道题没有指明他们是面对面 行走的。” 大家恍然大晤又重新思考起来 教师在这里是有意隐去了行走方向,为学生 留有质疑 的空间。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辨提出了“ 向背而行” , “ 你追我 赶” 等多种行走方式 , 从多角度解决了问题。 在此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产生提问的需 要 , 从而积极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 状态之中。 3 创设动手操作情境, 使学生乐于质疑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 “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 作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时 , 在视觉和运动觉协同感知事物 的同时, 内部语言悄悄地展开了思维 , 他们在操作中获得形 象和表象 , 同时又推动

9、着他们进行质疑 。因此 , 操作活动也 是培养学生质疑兴趣 , 使他们乐于提问的一种形式 。 例如 : 教学“ 三角形的认识” 时, 让学生利用小棒摆三角 形并在操作 中质疑 :任意的三条线段 不一定能围出三角 形一对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有什么要求一“ 相 等的三条 线段是能围成三角形的” “ 两条线段只要大于第三条线段就 可以围成三角形” “ 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只要大于第三条线 段就可以围成三角形” , 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学数学。 此外 ,还可以创设故意出错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情境 等 , 使学生乐于质疑。 二、 开放教学, 促使学生学会质疑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师生一问一答 ,把学生的思维

10、限制 在 一定 的框 框 内 。在 创新教 学 的课 堂 上 , 应开 放教 学 , 让学生勇于质疑 , 并学会释疑 。 1 自学挑疑 沟通求疑信息 在上新课之前 , 让学生看书 自学 , 从书 中找出疑 点, 从 而产生急于解决的心理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 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 以便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例如 : 教 学 “ 梯 形 面积 的计 算 ” 时 , 学 生在 看 书 自学 后提 出: “ 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移拼呢?” “ 只用一个 梯形剪拼行吗?” 在自学中提出疑问 , 学生从 自我需要出发 , 这样可以促 使学生围绕着疑问深入探究 , 从而提高学 习效果。

11、 2 讨论辩疑, 探究解疑途径 辩疑是引导学生在操作 、 观察、 比较的基础上对疑问畅 所欲言, 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 。学生参与合作辩疑 , 彼此启 发 , 探索出解疑的途径 , “ 辩” 中有“ 获” 。 综合平台- 能力培养 例如 : 教学“ 面积单位平方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时 , 学生问道 : “ 面积单位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而不是一个三 角形 、 圆形或其他图形呢?” 对这种追根问底的疑问, 通过辩论争论 , 使学生在各种 认识矛盾的焦点处集中正确意见, 选择最佳思路 , 从而探究 出解疑途径 ,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 3 训练布疑 , 深化求疑成果 针对学生对新

12、知的掌握和理解 , 可设计一些趣味性、 多 样化的习题 以满足学生的求疑欲望。在学生心理满足时又 布疑诱惑 , 诱发学生不断进取的睛感 ,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求 异性。 如在设计练习时 , 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 的, 有利于学生 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 , 或者一些信 息多余的 、 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 在课堂训练中经常布疑 ,可让学生在常见常新的变化 中激发求疑 的J睛感, 发现解疑的规律 , 达到深化求疑成果 的 目的。 三、 引导深化 ,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 学生有胆量 问并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并不等于学生 就善于质疑了。 正如笛卡尔所说 : “ 没有正确的方法 , 即使有 眼

13、睛的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 目探索。” 那么 , 怎样指导学 生掌握提问的一般角度 , 即把握何处问, 怎么问? 1 “ 开门见山” 善于生疑 数学课题往往具有提纲挈领 、 突出重点的作用。 引导学 生开门见山地从课题出发 , 产生疑问 , 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 内容产生兴趣 , 明确学 习重点及其方向, 而且还是训练学生 思维能力 , 提高质疑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2 “ 火眼金睛” 善于寻疑 教师应先求其泛敢 问好 问, 后求其精善问。 指 导学生学会运用“ 火眼金睛” , 不仅要从大处着眼, 而且还要 从细微处寻疑 。如 : 从数学关键的字、 词 、 句处质疑 , 甚至可 以从数字 、 字母

14、上进行比较 、 探疑 。学生在课堂上依靠自己 动脑筋思考问题 , 善问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 3 “ 打破砂 锅 ” 善 于追疑 在“ 无疑” 处见疑, 是质疑能力提高的表现。课堂上 , 要 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异想 , 打破砂锅问到底 , 勇于追疑 。 例如 : 在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 , 有位学生提到 : “ 梯形面积公式能不能用一个梯形来研究?” 真是一“ 疑” 激 起干层浪 , 课堂上议论纷纷 , 教师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拿一个 梯形尝试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 “ 一种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疑问是思维的开始 , 疑 问是 创造 的 动力 , 问题是 师生 之 间课 堂上 心灵 交流 的桥 粱 。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 并通过点拨 、 启发 、 引导 ,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 让他们 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 问题 ,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真正做到让学生的学习 兴趣奔腾不息。 ( 责编 罗艳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