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小说、理想作者及其限度——由金宇澄贻咙》说起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23743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2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小说、理想作者及其限度——由金宇澄贻咙》说起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理想小说、理想作者及其限度——由金宇澄贻咙》说起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理想小说、理想作者及其限度——由金宇澄贻咙》说起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理想小说、理想作者及其限度——由金宇澄贻咙》说起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理想小说、理想作者及其限度——由金宇澄贻咙》说起 (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想小说、理想作者及其限度——由金宇澄贻咙》说起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小说、理想作者及其限度——由金宇澄贻咙》说起 (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 月 刊2 O 14 年 第 l 期( 总 第 28 期 ) l 中 0 理想小说 理想作者及其限度 由金宇澄 说起 陈福民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内容提要 : 本文从 “ 理想作者”的角度,讨论都市书写的脉络中 繁花的写作文体与写作主张,分析 了 作者金宇澄如何规避文学制度的弊端,从叙述姿态上对小说传统有所借鉴扬弃,开创 出属于 自己的 叙述文体,游刃有余地容纳了 “ 现代都市与地方性知识”这两个彼此反对的向度。 关键词 : 繁花 、理想作者、现代都市、文体 此处理想小说和理想作者这个说法,是我杜 撰出来的。如 同众所周知被说滥 了的那句话 , “ 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

2、雷特” ,同理,有多 少读者,就有多少 “ 理想作者和理想小说” 。特 别是在一个文学共同体 13渐分崩离析的年代中, 此种情况表现得尤为鲜明。因此,所谓 “ 理想作 者和理想小说”这个具有本质化色彩的事物 ,其 实是不存在的。 然而,对这一点做出适当辨析 ,并不妨碍人 们依据某种尺度去寻找属于自己的 “ 理想小说和 理想作者” 。一部 “ 理想”的长篇作品有如一座 黑暗的房间,其 中陈列摆放 了无数的奇珍异宝, 它们被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位置,各 自放射出不同 频谱的光芒。 这一刻, 考验读者的时候就到了 一部分读者通常会看见适合他们眼光的东西 ,相 反,他们对另外一些事物往往熟视无睹。这并不

3、意味着此类事物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说 ,它们静 静躺在那里,等待着那些适合它们频谱的读者来 “ 看见” 。鲁迅就曾说过 : 一部 红楼梦 ,经学 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 ,革命 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的这 8 0 现代中文学刊 段话多年来不断被征引,用来说明一部伟大作品 的丰富性。事实上,这段话另外一个启示意义在 于,所谓 “ 理想小说” ,与 “ 理想读者”是无法 分开的。设若有一位能 “ 看见”全部 “ 易、淫、 排满、缠绵、宫闱秘事”的读者,那么 红楼梦 将是一部多么 “ 幸福”的小说。因此,尽可能地 去接受和领会即 “ 看见”一部作品所蕴含的 丰富意义,其实正是

4、锻炼我们成为一个 “ 理想读 者”并且去证成理想小说的必修功课。就我个人 作为一个读者而言,我毕生的愿望即是成为这种 意义上的理想读者 ,我也愿意以这个姿态去阅读 和体会金宇澄及其 繁花 。 一金字澄是谁或作家已死? 提出这个问题不是没有意义的。 2 0 1 2年, 金宇澄携一部 ( ( 繁花“ 横空出世” 。 当即 引发热 议 ,好评如潮 。坊 间话题 不断 ,沪上 纸贵异 常。随 即 ,便是 ( 繁花 登 堂入室 ,斩获 “ 2 0 1 2 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榜首” 、“ 第十一届华语文 学传媒大奖” 、 “ 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等各种奖项 , 轰轰烈烈顺风顺水,遂成当代文坛一时之盛。 令人

5、疑惑的是 ,金宇澄并非我们所知道的那 类成名已久的专业大作家 ,也不是呼应大众文化 或青年亚文化崛起讲述 “ 小时代”并顺手捞金的 文学新星。他是个 1 9 6 9年插队的老人 了,他的 身份是一个资深的文学编辑。虽然他曾写过一些 受到好评但也无足轻重的作品,而且从 繁花 来推断 ,他此前的写作及其文字必存其有异于常 人之处,然而,作为一个 2 0 0 6年才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的 “ 作家”的金宇澄,终究是可以忽略不 计的。就是这样一个悄无声息的人 ,写出了令世 人拍案称奇的 繁花 , 这其中所隐含的种种问题, 是值得我们问一下究竟的。 也许这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很 多人都可 以说这是一个偶然

6、事件不是金宇澄,也应该 是其他什么人,在某种时刻爆冷写出一部奇书。 就这个角度而言,当然可以说 繁花的出现是 个偶然事件。即便是作者 自己,也表示说如果没 有网络开贴这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写作缘分 ,他 很可能不会写成这部书。但是 ,讨论一下这个偶 然中的必然如果有这个必然的话,那应该是 很有趣味的事情。 对我个人的文学观念和写作观念来说,金宇 澄 是一 个不 折不 扣 的 “ 理想 作者 ” 。显 然 ,他 是 一个身在文学制度之内、却又能有效地规避这个 制度所因袭传布的种种毛病的一种人。这里所说 的 “ 文学制度” ,与人们 习惯上所理解的 “ 文学 体制”不 同 : 体制云者 ,可能更着

7、眼于 一个 国家 话语层面上的组织建 构 , 而我所讨论 的文学制度 , 则是强调它的文学史内部渊源以及种种文学常识 的变形 。一般 说来 ,一种 文学制度的建立 总是一 种历史语境的外化 , 它会在题材选取、叙事姿态、 语言方法论以及笼统的文学 “ 腔调”等等各方面 形成 自己的 “ 霸权” ,进而约束了文学的 自由天 性和语言的深邃韵味。一如我们通常看到的那些 作家作品,无论怎样在这个制度之内标新立异翻 云覆雨 ,其实大致都是事倍功半了无新意的,走 到极端时 ,更难免 “ 怪力乱神” 。“ 五四”以来的 中国新文学传统,曾经以一种激进的西方化叙事 姿态压抑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当其革命

8、性 和先锋性能量被消耗殆尽之后,我们看到了一种 相当无奈的情形 : 作为一种被定格了的文学制度, 它的危机何时到来,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由 ( ( 繁花所昭示出来的写作者的立场,表 明金宇澄具有一种非常 “ 纯粹”的文学态度。在 规避新文学制度传统的霸权压迫的同时,他始终 坚守和分享 了文学共同体最基本的要义 : 美学价 值、语言、趣味。一个从不在这个匆忙紧迫的文 学制度中急吼吼每隔两三年就写一部长篇的人 , 一个敢于捍卫 自己 “ 有权利不进步”的文学价值 观的人,一个用历史的 “ 边角料”写出大时代的 精神流变的人,一个信仰 “ 不亵不笑”的美学趣 味观的人所有这些, 他是必然会写出

9、 繁花 的人 。 这个必然性 ,提示着什么呢?我以为它提示 了一个看似浅显陈旧、实则需要重新打量的作者 主体性的问题。罗兰 巴特关于 “ 作者之死”的 著名论断,强烈反对了作者作为文学文本立法者 的特权, 他试图以这种最为惊世骇俗的悲壮宣告, 解放长久以来被主体作者统治着的文本意义。 从主体的诞生到主体的死亡 ,西方现代哲学所能 给出的结论 ,在相当的程度上宣喻了由笛卡尔开 启至黑格尔集大成的理性主义世界观的坍塌。这 种残酷的历史玩笑,开到了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 的中国,也曾经催生出中国式的现代主义文学热 潮。当然,那时候大家还不懂这个 “ 国际玩笑” 的残酷性 ,相反,人们像是聆听了福音书

10、一般 , 欢欣鼓舞地去拥抱这种坍塌 ,以为文学从此就过 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历史自身的逻辑要求 我们在拥抱这个坍塌之前 ,必须去理解它。我们 真的理解了吗? 金宇澄与 繁花 的必然性 ,在于他看见了 这个坍塌之后的漫不经心。他像把玩器物一般 , 舒缓、悠长地清点着他的搜寻所得,在历史的正 反面反复爬梳,心存悲悯 ,不厌其烦。尽管他特 别说 明是以一种 “ 位 置很 低的说书人 ”姿态去 写 这部小说,尽管他把作为一个作家的主体性隐藏 得非常小心,但如上所述,他的 “ 纯粹”是需要 用有限却十分坚固的主体性去支撑的。这一点, 与那些表面强大、实则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的文学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二

11、 现代都市的地方性知识 金宇澄在 与朱小 如的对谈 中,用 了很隆重的 口吻谈论他所观察、感知和体悟的上海 : 要我正经地讲, 繁花 的起 因,是向这座 伟大的城市致敬。对于 “ 城 市无文化”的论调, 我一向不以为然,如果可以城 乡来分类,西方小 说的大部分 ,就是反复书写城市,城市一直有炫 现代 中文学刊 8 1 目的生命力,有种观点认为,只有触碰到 乡野蛮 荒, 才是写作的精神本真 , 人生的正道, 接着地气。 这像背包客的观点。现 实是,国民正在逃避这种 虚幻蛮荒,及文学想象中的寂寥美景,也许是城 乡巨大差异 形成 的世 俗之念 ; 相反 ,文人 归 隐的 念 头,这 山望到 那 山高

12、,去到远 方的愿景 ,辽 阔 莽原,如醉之忽醒,涨水之思决,这种想象里的 好文 学,好抒情 ,好继承 ,思之 思之 ,是虚幻。 在我眼里,城市永远是迷人的,因为有 8 年 上山下乡的经历,城市曾消失在我的远方,在我如 今的梦里 ,它仍然闪闪发光 ,熟识 而陌生,永远如 一个复杂的好情人,而不是简单懵懂的村姑。 喜欢城市,信赖城市 ,这本也无甚稀奇。但 在我的印象中,像金宇澄这样庄严喊出向城市致 敬的宣言,并且以一部无法复制的 繁花 践行 了自己的文学信念 ,举凡中国当代文学六十余年 的历史 ,似乎是前所未有的 。 在中国新文学传统 中,“ 城市文学”一向只 是在被批判和否弃的题材 层面 予以认

13、 定 , 就是说 , 它不仅在与其他题材平行相处时趋向边缘,甚至 在精神层面上始终有一种难以释怀的自卑感。无 论是 子夜中吴老太爷进城,还是 边城 翠 翠的守候 , 包括当下所有描写处理城市生活的 “ 打 工文学” 、“ 底层文学” ,都映照出写作者身后农 业文明核心价值观的统治地位。无数的县级拉斯 蒂涅怀抱 才能和野心进入大都 市 ,一旦受挫便不 由自主地歌颂起记忆与想象中美好 “ 淳朴”的乡 村,或深情眷眷 ,或歌哭疯癫,以为疗伤之术, 这几乎是新文学传统中 “ 城市文学”的基本模式 之一 了。在这个时候 ,城市里 的一切都是 罪恶的 渊薮 , 说得越狠 , 挖得越深 , 这文学便越发成功

14、。 也正因此,中国读者无论懂或不懂,都喜欢把荷 尔德林及其 “ 诗意栖居”或者梭罗的 瓦尔登湖) ) 挂在嘴上,却完全不能理解波特莱尔及其 巴黎 的忧郁 所勾描的都市风景,此一现象从这里是 可 以得到解释的 。 很多人会说 ,这是因为中国的城市文化还欠 发达,我们的城市生活还难以建立稳定的文化形 态。这些话当然都不错。可是认真检讨起来,有 没有一种不带成见的城市文化观 ,是不是很容易 在遭遇障碍时就立刻祭起熟悉而无效的知识与情 感武器抨击那些 “ 罪恶” ,才是最根本的课题。 这里考验人的显然不仅是知识问题,更有对待知 识的态度。对于现代都市在文化上的不适应 ,以 及在文学经验上设定城 乡二元

15、价值不断重复性 8 2 现代 中文学 刊 地选边站队,一方面表征着 “ 传统”作为一种伟 大的力量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从来没有哪一 个种族像中国这样承担着如此伟大的重负 ; 另一 方面,它也说明中国的新文学传统 ,在很大程度 上还缺乏一种在严肃正面的价值意义上理解都市 或者 “ 城市文学 ”的能 力。 这 也 许就 是 金 字澄 “ 向这 座 伟 大的 城 市致 敬”的意义所在吧?很难说金宇澄是第一个认同 城市文化的人,但他至少是不多见的对城市文化 以及都市文学经验有深刻 自觉意识的写作者。这 一点在我看来特别重要,因为正是这一点,保证 了 ( 繁花 对上海作为一座现代都市的描述拥有 一种历史性的公正和负责精神。 所谓城市已冷酷无根,愈加浅薄,只剩钢筋 水泥,人人无根无源,浅层苔藓,遗失母亲的孩 子在 我这老牌城 市人看 来,遥远 的边疆 ,才 会这样,在我印象中一直如此,就如高尔基说的, 我的感受,是皮肉熬出来的,难以改变。我知道, 很 多很 多的人们,从不拒绝城市,城市有好故事。 城市是很多人的故乡, 人生之源, 它有最好的风景, 一直不灭的 内涵。 我很诧异金宇澄会 引用的高尔基的话来为 都市文明和他 自己辩护。在人们争相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