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22570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集体备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王坛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执笔人:相丽娜 电子信箱:一、 设计思想:围绕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专题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思考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观念,不仅使“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诞生,使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二、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

2、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 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 5 段)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 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四、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识字量比较大,教学先指导学生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标出不认识的字,凭

3、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文中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弄懂词语,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再指导学习和讨论,着重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部分。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2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通过补充句子等方法,学生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导,学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本文的道理。3 情感

4、态度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五、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六、课前准备: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乡镇意见个人意见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他们有什么作用呢?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3. 学写生字“矛、盾、集”

5、。板书课题。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图合适的位置写一写“矛”和“盾”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矛是攻击别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课件 生字、生词卡片,认读。指导识记字形,可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挂、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3巩固新词。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1)默读思考后同桌互相说指名说,教师随机归纳概括板书:矛进攻枪或炮口;盾自卫铁屋子;(2)

6、概括成一句话,提供词语:自卫 进攻 坦克 战场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教学中要着重倡导在文章的大的语言环境下感悟语言。只抓孤立情节理解课文,学生常常会出现被动跟随的状况。先从整体入手,再重点关注情节,学生对情节语言的感悟会是丰富、生动的,将会更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2.同座交流交流。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

7、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四、指导写字1.出示 14 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2.重点指导 7 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A.学生观察这 7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B.演示这 7 个字的布局。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作业:生字、抄词、读书第二课时教学任务: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说明的道理。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这儿有一些字词,你们能读准字音吗?集合 招架 紧张

8、固然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首次 长处 大显神威 乱成一团合二为一 胜利者 二、学习新课:(一)出示坦克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导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多厉害的坦克啊。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 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诠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

9、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二)学习 14 自然段1、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再读读 24 自然段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阅读有兴趣,就会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

10、因。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渴望学习本文的情境,为后面深入领悟文章的内容、情感打下基础。 )、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坦克的发明本源于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进行怎么样呢?你能找到有关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吗?、 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1)雨点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样的雨点吗,如春雨般温柔吗?是疾风骤雨啊,雨点又大又密集。请学生好好读一读(2)在引导学生读这段话的过程中,理解“左抵右挡”的意思。(在这里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 )(3)自己比划比划什么是“左抵右挡” ,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4)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比赛多么激烈啊。

11、你能把当时的场面通过读再现出来吗?(5)自由读,指读。(要引导学生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的意思,在理解“难以招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 、“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 “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三年级学生,在教学中还是要培养学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接受性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5、 如果是你,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样做呢?(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发散思维,说一说大家的想法,这样更能体会出发明家思维的活跃。 )发明家此时却是突发奇想,他想到什么?找到有关的内容进行默读。边读边思考,思考发明家是怎么想的。

12、同桌交流,给出提纲: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2.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3.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6、交流讨论。(1)谁先来说说,他想到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吗?怎么好呢?用书上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自卫)你读读书,把这个办法好的地方读出来.(2)这是他先想到的,后来他又想到了什么办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据他想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如果在铁屋子_,就可以_.引导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补充这句话.(补充出两句完整的话.)

13、那么现在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卫,又可进攻)(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经过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这样成熟的想法的。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读读吧。 (再次体会科学家思考的严密性,这里设计的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4)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知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7、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打仗的时候,自卫重要还是进攻重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8、老师小结:看来,自卫和进攻都是很重要的,应该把它们合而为一。(三)学习第六自然段1

14、现在你再想想看,科学家集合的是矛与盾的什么呢?(它们的长处)2齐读第六自然段(在这里安排了齐读的目的是烘托出气氛)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优点,因此,使得自己优势倍增。坦克的发明,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课外资料的引入,进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长处后的优势。三、总结全文1 发明家将矛盾的好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极具战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是听说过这样的事?在这里是处理课文中黄泡泡提出的问题,这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扩展思考的题目,教师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几个“

15、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如:孔子拜师。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2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特别是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3 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矛 和 盾 的 集 合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枪炮 铁屋子 坦克资料:坦克的出现1916 年 9 月 15 日,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阵地。索姆河岸到处是沼泽地,炮弹不时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抛上天空,浓烟笼罩着河岸。 突然,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打机枪打炮,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抱头鼠窜,只好躲在战壕里求上帝保佑。这些钢铁怪物轻而易举地进入德国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