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用药规律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20262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用药规律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用药规律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用药规律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用药规律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用药规律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用药规律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 (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8 中医研究2 0 1 4年 1月 第 2 7卷 第 1期T C M R e s J a n u a r y 2 0 1 4 V o 1 2 7 N o 1 注 : 与正常对照组 对比 , P0 , 且P 0 0 5) 。 中医研究2 0 1 4年 1月 第 2 7卷 第 1期T C I I R e s J a n u a r y 2 0 1 4 V o 1 2 7 N o 1 表 1 不同功效的效应统计0 0 5 )。 说 明 : 构 成 比 为 不 同 功 效 趵 物 任 5 0 0 昧 药 中 所 占 的 比 例 , 使 J _ I j 翠 为 盯 4 4睬 与 其 所 征 聊 最

2、药味数之比 P值 代表 各功 效 与总 体 率 8 8 (=4 4 5 0 0 x1 0 0 ) 对 比的 显著 性 水平。 2 2 不 同 归 经 的 效 应 同一味药可能有多个归经 , 统计 4 4味高频药的 不同归 经 , 并 与 5 0 0味 药物 的归 经 相 比, 结 果 见 表 2 。得到归心包经的药物使用率最高, 为 3 3 3 3 , 但由于其药味数少 ,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归 大肠经 的药物使 用很 少, 使用率仅为1 1 2 , 与合计率对 比, 差别有统计 学意义( P0 0 5 ) 。 表 2 不同归经的效应统计 说 明 : 朔 戚 比 为 不

3、 同 功 敢 约 物 往 5 0 0味 野 叶 1 所 的 比 侧 , 使 用 旱 为前 4 4睬 药 写 其 肼 l任 功 效药昧数之比 , P值代表各功效 与总体 率 8 8 (= 4 4 5 0 0 x1 0 0 ) 对 比的疑著性 水平 2 3 不 同药味 的效应 统 计 由于每味药可能有多种药味 , 统计 4 4味高频药 的不同药味 , 并 与 5 0 0味药 物的药 味相 比, 结 果见 表 3 。苦 、 辛 、 甘 3种 药味用 药 味数 相对较 多 , 酸 、 咸 、 淡 3种药味使用相对较少 , 涩味药没有使用 , 但 所有药味与总体率对 比, 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表

4、 3 不 同药昧 的效应统 计 说 明 : 构 戚 比 为 不 I 司功 效 药 窃 在 5 0 0睬 巧 中所 占 的 比 例 , 便 用 平 为 前 44睬 约 与 再 所 在 功 效 药味数之比, 尸值代表各功效 与总体率 8 8 (= 4 4 5 0 0 xl 0 0 ) 对 比的 著性 水平。 2 4 不 同药性 的效 应 统计 使用频次居前 4 4位的高频药中, 其药性效应也 有差 异 , 结果 见表 4 。就 用药 味数 而 言 , 性 温 、 寒 、 平 的药使用相对 较多 , 分别 为 l 8味 、 l 5昧和 9味; 性 热 、 凉的药使用较少 , 均 为 1味。不同药性与

5、总体率 对 比, 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 表 4不同药性 的效应统计 晚删 : 构 成 比 为 小 I 司功 效 药 物 在 5 1 1 1 1睬 约 中所 占 的 比例 , 便 用 翠 为 阿 4 4昧 绚 与 再 所 在 功 效药味数之比, P值代表各功效 与总体率 8 8 (= 4 4 5 0 tl 1 0 0 ) 对 比的 显著性 水平。 2 5 多元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 通过上述对单个药物特征的分析不难发现 , 药 物的不同特征因素对其是否具有治疗 R A湿热痹阻 证效应有不同程度 的影响 , 有必要对其进行多因素 分析 , 将其 中起 主要影

6、响的因素找出来, 因此笔者采 用 L o g i s t i c回归筛选主要影响因素。4 4味高频药具 有治疗 R A湿热痹阻证效应标记为 1 , 其他药标记为 0作为因变量 , 药物的功效 、 归经、 药味、 药性为 自变 量进 行逐 步 L o g i s t i c回 归 , 方 法 为 F o r w a r d L R, 变 量 筛选 的门槛 值 为 入 选 0 0 5与 剔 除 为 0 1 。结 果 见 表 5 。只有功效 、 归经 2个 因素进入 了最后 的 回归 方程 , 祛风湿药 、 化湿药、 清热药 、 平肝熄风药 、 活血 化瘀药 、 补虚药 、 解表药和归膀胱经 的药均

7、是具有治 疗 R A湿热痹阻证效应 的重要 因素 ( 回归 系数 0, 且尸0 0 1 )。 表 5 多元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 中医研究2 0 1 4年 1月 第 2 7卷 第 1期T C M R e s J a n u a r y 2 0 1 4 V o 1 2 7 N o 1 自由度 =1 设 A=功效 回归系数 功效值 ( 例如祛风湿 药 、 活 血 化 瘀 药 , A =5 1 1 0 1+3 7 0 4 1= 8 8 l 4 ) , B=归经回归系数 归经值 ( 例如归膀胱 经药 , B= 2 5 4 31= 2 5 4 3 ) , 则 L o g i s t

8、 i c回 归 方程 的预测概率 由下式计算 : D e 常数项 一1 e A 常数项 式 中 , 常数项 为 一5 9 5 7 , e =2 7 1 8 。将 所 有 研 究药 物 的功 效 、 归 经 、 药 性 、 药 味 取 值 ( 有 则 取 值 为 1 , 否则取值为 0 ) 回代到上述 回归方程 中, 以概 率 0 5 为判断点 , 得到: 无治疗 R A效应 的预测正确 率为 9 8 7 , 有 治 疗 R A 效 应 的 预 测 正 确 率 为 2 0 5 , 总符合率为 9 1 8 。结果见表 6 。 表 6预 测 方 程 回 代 结 果 实际有无治疗 R A湿热痹阻证作用

9、 有 一 6 9 无 有 3讨论 高频药代表 了治 疗 R A湿热 痹 阻证 的用 药特 色 , 对治疗起着关键作用 , 因此 , 对高频药物的特征 因素进行分析 , 并与信息库中的 5 0 0味药进行对 比, 有利于找出用药规律 , 删繁就简 ,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 供依据。 3 1 单 因素 分析 从功效分类看, 祛风湿药比较活跃 , 药物使用率 明显高于其他功效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临床用药时 , 祛风湿药 以防己、 秦艽 、 独活 、 威灵仙 、 青风藤 、 乌梢蛇 、 桑枝 、 稀莶草 、 木瓜 、 络石藤 、 桑寄 生 、 川乌 、 雷公藤 、 海风藤为代

10、表。从药物归经看 , 归 膀胱经用药高于其他归经,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临床用药 中, 以防己、 威灵仙 、 羌活 、 防风、 黄柏 、 独活 、 麻黄 、 桂枝 、 地龙等 9昧药为代表 。 3 2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 归分析 通 过 L o g i s t i c回归 分析 , 只有 功效 和归 经 2个 因 素进入了最后的回归方程 , 祛风湿药 、 化湿药 、 清热 药 、 平肝熄风药 、 活血化瘀药 、 补虚药、 解表药和归膀 胱经的药均是具有治疗 R A湿热痹阻证效应的重要 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到的治疗 R A湿热痹阻的 用药思路 ,

11、与中医学关 于 R A湿热痹阻证 的病 因病 机理论相吻合 , 体 现出临床 医师在治疗 R A湿热痹 阻证时紧扣证型辨证用药 的治疗思路。中医学治疗 R A湿热痹阻证 以祛风、 除湿 、 清热 、 逐瘀 、 扶正 、 散 寒为基本准则 , 通过祛风湿药 、 化湿药 、 清热药 、 平肝 熄风药 、 活血化瘀药 、 补虚药 、 解表药 以及 归膀胱经 药物的配伍运用, 达到祛风除湿 、 清热熄风 、 软坚散 结 、 祛瘀通络 、 益气养血 、 调和营卫的 目的。 在单因素分析代表用药的基础上 , 通过多因素 分析 , 得到更多具 有治疗 R A湿热痹阻效应 的关键 因素及代表用药。临床用药时,

12、 化湿药以苍术为代 表 , 清热药 以忍冬藤 、 黄柏 、 知母 、 赤芍 、 石膏 、 生地 黄 、 金 银 花 、 土 茯 苓 、 连 翘 为 代 表 , 平 肝 熄 风 药 以全 蝎 、 地 龙 、 蜈 蚣 为代 表 , 活 血化 瘀 药 以川 芎 、 鸡 血 藤 、 牛膝 、 丹参 、 红花为代表 , 补虚药以甘草 、 当归 、 白芍 、 黄芪 、 白术 、 淫羊藿 为代表 , 解表药以桂枝 、 羌活 、 防 风、 麻黄 、 细辛为代表。这些代表药物的选出为临床 治疗 R A湿热痹阻证选择用药提供 了便利。 本研究将中药功效 、 归经 、 药性 、 药味等特征 因 素与临床疗效 进行

13、比较, 发现 中药 特征 与其治 疗 R A湿热痹阻证效应存在 一定 的规律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归 分析 结 果 全 面 分 析 了不同 因 素 之 间 的 内 在联系, 更能体现中医治则治法思想 , 更加切合临床 用 药实 际 , 为探 循 中药 复 方 治 疗 R A 湿 热 痹 阻 证 的 用药规律 , 找出影响其治疗效应的主要 因素有重要 作用 , 同时也 为临床 医生选 方 用药 提供重 要参 考 依据。 参考 文献 : 1 田佳 星 , 廖 江 铨 , 王 浩 , 等 论 类 风湿 关 节 炎 的病 因病 机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 0 1 0 ,

14、 1 2 ( 2 ) : 7 6 7 7 2 王国芬 当代名老 中医对类 风湿关节 炎的论治 J 浙江 中医药大学学报 , 2 0 1 0 , 3 4 ( 5 ) : 6 8 1 6 8 3 3 申洪波 , 白云静 , 张秀梅 病证 结合组 方治疗类 风湿 关节 炎湿热痹阻证 的临床 疗效评 价 J 北京 中医药大 学学 报 , 2 0 1 0 , 3 3 ( 1 2 ) : 8 6 1 8 6 4 4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 试行 )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 2 0 0 2 : 1 1 51 1 8 5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M 北 京 : 中 国 医药科技 出版社 , 2 0 1 0 6 高学敏 中药学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 0 0 7 作者简介 柳春 ( 1 9 7 6一) , 女 ( 汉族) , 宁夏隆德人 , 博 士, 甘 肃 中医 学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 中医药信 息化研 究工作 。 基金项 目: 甘肃省卫生厅 中医药科研项 目 ( G Z K一 2 0 1 2 7 3 ) ; 甘肃中医学院 中青年基金项 目( 0 6 Z Q一1 0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6 2 4 ( 编辑 陶 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