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本中撼动灵魂的“切入点”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01668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文本中撼动灵魂的“切入点”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探寻文本中撼动灵魂的“切入点”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寻文本中撼动灵魂的“切入点”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寻文本中撼动灵魂的“切入点” (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 教研 课堂教学 西 探寻文本中撼动灵魂的“ 切入点 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中学 林丽雪 “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 推动另一朵云 ,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德国哲学 家雅斯贝尔斯在 什么是教育 中用诗歌一般 的词句 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使我们领悟到教育的本真 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 轻一代) ,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 、 生命 内涵的领悟 、 意 志行为的规范 ,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 将文化遗产教 给年轻一代 , 使他们 自由地生长 , 并启迪其 自由天性 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 ( 2 0 1 1 年版 ) 指出: “ 阅读教学

2、 是学生 、 教师 、 教科书编者、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作 为语文教师, 理解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 , 让学生深入 走进文本 , 感知文本的内涵 , 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 , 是我长期以来追求的教育 目标。 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 摸索 , 我深切体会到找准文本的“ 切入点” 可起到牵一 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效果。 所谓“ 切入点” , 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 的 人手点 、 突破口, 运用得好 , 教师就能以较少的教学时 间使学生迅速地触摸到学习重点, 带动全体学生实现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 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多种思 想见解 , 思维会深入到文章的每个角落 , 从而实现用 优秀文化作品启

3、迪和引领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 目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 中, 下面的三种“ 切人” 方法值得借 鉴 。 一、抓住关键词切入 法 例如教学冰心的 荷叶 母亲 这首散文诗时, 我 抓住题 目中的“ 荷叶” 、 “ 母亲” 这两个关键词, 提出一 个问题 : “ 荷叶是植物 , 母亲是人物 , 这两个互不相关 的名词 , 冰心是如何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 又要表达什 么样的主题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话音未落, 各小 组已经迫不及待地进入朗读 、 思考 、 质疑的状态, 一堂 课在紧张喻快的氛围中度过。 利用这种方法时可抓文 题中的关键词 , 也可抓文中的关键词或句子 , 运用时 要因文而异 , 灵活

4、使用。 二、 以文章 中人物的关 系作为切入点 例如教学 皇帝的新装 一课时, 我根据人物的关 系设计这样 的问题 : “ 读了全文 , 我们不难发现 , 从上 到下 , 从官到民 , 他们的行为关系可以用一个字来概 括 , 同学们猜猜是哪个字?” 学生先是一愣 , 继而各抒 己见 , 根据课文内容争论不止 , 各小组把各个人物间 的行为分析得极为透彻 ,令人不得不叹服学生的潜 力 , 最后一致赞同“ 骗” 字可概括他们的关系。看到学 生得到答案时那快乐的眼神 , 我知道学生都有了学习 成功的快感。抓住这根导火线 , 我继续点燃 , “ 在这场 骗局中, 你怎样评价各色人物呢?” 刚要退下的学

5、习热 蒙古最右 综合版 0 2 2 0 1 4 5 3 教学 教研 I l l J t A O UE S Ut B t 教学 随笔 “ 此处省去 5 0 0字 反思学生作文“ 无米之炊” 的原因 通辽市实验小学 李笑鲁 我曾有幸参与了一次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综合知识测 试的阅卷工作, 此次测试卷中的习作 3 O分。该作文是这样 命题的: 什么是幸福? 你幸福吗? 其实只要你学会感受, 生活 中的幸福无处不在。 请以“ 幸福” 为话题写一篇 习作, 题 目自 拟, 字数在 5 0 0字左右。 在我看来, 这是命题很宽泛的习作题, 只要围绕“ 幸福” 这个中心来写即可, 没有题材、 体裁等诸多限制约

6、束, 没有 过 多的要求, 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 写一篇这样 5 0 0字左右的习作应该是信手拈来的。 我是负责习作评阅的 l 0位教师之一。阅卷期间, 宁海 清老师发现了一篇仅有几行字的“ 另类” 习作。 习作首行是很聪明的做法,抄写 了题 目中的提示语, 即: “ 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其实只要你学会感受, 生活中 的幸福无处不在。 ” 看到这里, 您一定觉得很正常不过了, 这 样的开头是学生惯用的“ 小伎俩” , 这个孩子只不过是其 中 一个而已, 他能灵活运用, 不算“ 有才” , 也算“ 有心机” 的小 潮再次涌起 , 各小组成员有找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 有找语言 、 动作

7、的, 有找神态 、 外貌的, 短短五分钟 , 就完成了人物的评价。而且在小组汇报交流中这篇 童话的启示主题也顺势完成 , 真是“ 一箭多雕” 。 三、 从过渡段切入重点, 突破难点 有些文章结构严谨 , 选材典型 , 值得学生借鉴 学习, 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学习这种结构形式呢? 我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找准过渡段切入结构,既能化难 为易突破难点 ,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文时, 我先让学生 自己发 现 7 、 8 、 9三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学生结合内容 很快能发现这三段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然后 我又让学生分析从这三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闻一 多, 由此判断文章

8、结构应划为几部分。 这种化难为易 的方法 ,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把握 了重点, 突破了难 54 蒙士矗有 综合版 0 2 2 0 1 4 点, 并且处处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有效地学到了 这种结构严谨的行文方法。 “ 有两个苹果 , 你我交换一下 , 每个人还是一个 苹果 , 可是你的思想和我的思想交换一下 , 每个人就 有了两种思想。 ” 我想学生在交流中一定深切体会到 了泰戈尔这句话的真理性 ,学生交流中得到的是众 多 的思想 。 语文课切人点找得好 , 抓住时机点燃导火线, 对 于教学内容可牵一发动全身,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训练 学生的思维, 并且交流中达到心灵碰撞心灵、 同龄人 教育同龄人 的效果。 “ 横切苹果见星星 , 纵切苹果 见常规。” 语文课切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 为师者抓住文本特点, 巧用智慧 , 精心设计 , 课堂教 学会很轻松 ,也一定会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精神的栖 息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