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0139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圈豳戳 指 导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学生 的探究式学 习应 当是在 教师指导下 , 主动地解决问题 、 获 取知识 、 应用 知识 的学习活动 , 学 生应当成为学 习的主人 , 如果离开 了学生的主动性 , 也就谈不上探究 式学 习 。教育 家 吕淑湘先 生说 : “ 要逐 渐培 养学生 主动 学 习的能 力 , 不 能老等 人家给 , 要学会 自己 去拿。 ” 但现实是 , 很多教师对如何指 导学生 主动学 习仍存 在许多理解 上的误 区, 如今我们听到最多的一 句话 可能就是“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 体 , 要 让学生 自己提出问题 , 自己 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但是小学 生 的认

2、 知水平 有 限 , 需 要教 师适 时 、 适度 的指导。而很多老师不敢 指导 , 尤其是 在公开课上 , 每 当学 生有疑问时 。 一些老师就会说 : “ 自 己再研究研究 , 自己再思考思考 。 ” 仿佛 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学生 的主 动性。这样做的结果 , 往往会使学 生 的探 究活动 陷入 孤立 、 无 助状 态 , 变得 没有 边际 , 摸不 着头脑 。 忽视教 师主导 、 指导作用的发挥 。 学生活动往往无序 , 讨论随意 , 使 主动学习演变成“ 自由学 习” , 导致 课堂的高耗低效 。所以, 教师选择 恰 当的时机进行适度指导 , 是学生 探究式学习有效进行的保证 。 一

3、、指导正确使用器材 学 生的探究式学 习经常要用 到一些 具有 规范操作要求的实验 刘 雪 红 器材 , 比如温 度计 、 测力计等测量 工具 , 还有酒精灯等具有一定危险 性的器材。在使用这些器材之前 , 一定要 对学生 进行 细致地 指导 。 在 测量力的大小 一课 的教学 中, 有 的老师测量前指导 学生观察测 力计 的 结构 , 演示 正确 的操作 方 法 , 并把一些操作要点用投影打出 来 , 然后请学 生再 次演示 , 并让全 体学生对 照操作要求 指出他的优 缺点。这样 , 学生在后续测量 中就 比较顺利 , 不仅巩 固了测力计 的使 用方法 , 而且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 识 ,

4、知 道提起 一个鸡 蛋、 一个苹果 等常见物体需要多大的力。 但是 , 有的老师为 了体现学生 自主学习, 让他们 自己探究测力计 如何使用 , 甚至让学生给测力计的 组成部分起名字 , 下面是师生 的一 段 对话 : 师 : 测 力计 由几部 分组 成 ? 生: 上面有个圆圈。 师 : 你 觉得 这 个 圆 圈是 干什 么 用 的 ? 生: 可能是用手拿的地方。 师 : 那你 能给 他起 个名 字 吗? 生 : 圆环 。 师: 测力计上还有什么? 生 : 有刻度 , 还有指 示刻度的 东西 。 师 : 你 能 不 能给 指 示刻 度 的 东 西取 个名 字? 生 : 叫 指标 。 匣 3a

5、最后 , 老师又拿着测力计给学 生讲 了每一部分的正确名称 , 一节 课都在纸上谈兵 , 到下课 时 , 学生 连提起一个钩码需要 多大力 都没 能准确测 出来 。 日常教学 中类似 情况还有很 多, 这种仪器它本来有 着规范的名称及操作要求 , 为什么 要让学生去猜测 ?为什 么要 让学 生去探究 ?这种探究 除了让 学生 体验失败以及消耗时间, 还有什么 作用呢 ?绕 了一大 圈最终还 是 由 教师把正确答案讲 出来 , 何苦 呢? 两位老师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 结 果 大相径 庭 。 二 、 指 导 实验 操作 细节 有 的实验 中有 一些细节要 特 别 注意 , 否则 也会影 响实

6、验 的成 功 。比如 小苏打和 白醋 的变化 一课 , 研究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产 生的气体的性质时 , 就要严格控制 小苏打 和白醋 的量。老师课前 在 瓶中加好白醋 , 学生加入小苏打之 后 , 要趁剧烈反应 的时候 , 迅 速将 瓶 口挂在烧杯边缘 , 把气体倒人装 有两支燃烧 的、 高矮不同的蜡烛的 烧杯里, 还要注意瓶 口不能对准任 何一支蜡烛 。有 的老 师细节 没讲 清楚就让学生实验 , 结果全班竞没 有一组学生收集 到的气体可 以使 点燃的蜡烛熄灭 。 最后教师只好硬 灌给学生 : “ 这种气体应该是不支 持燃烧 的, 可能今天同学们的实验 操作有 问题 。 ” 这 岂不是违反

7、了科 学教育的宗 旨, 不尊重事实吗?所 以, 这样的细节之处一定要演示讲 解清楚 , 否则学 生盲 目操作 , 就会 导致观察不到本应该发生的现象 。 三、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指导小组合作学 习, 首先要 因 需控制小组人数 。当材料 比较充 分 、 任务 并非 多人 合作 才能 完成 时 , 学习小组 的人数 易少 不易多。 教学 中, 我们一般 采用四人分组 , 学生 的讨论 比较充分 , 也能较好地 引发个体间思维的碰撞 , 当然 , 人 数 的多少不能一概 而论 。有些活 动 , 并不需要太多的学生实时地相 互 启发 , 而通过教 师有组 织的“ 交 流启 发再 交流” , 效率可

8、能会更 高。我非常赞 同这 样的观 点 : “ 能一个人做 的实验不让两个 人做 , 能两个人做的实验不让 四个 人做。 ” 也就是说 , 要尽量控制一个 实验小组的人数 , 让每一个学生都 充分参与探究活动 。 在保证每个 学生充分参 与的 前提下 , 还要指导小组成员间如何 分工 、 如何配合。 做框架 一课 , 有 的老师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材料 , 然 后说“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正方体框 架 ” , 但 是 学 生并 不 知道 如 何 合 作 。结 果有 的学生把材料 拿在手 中自己摆弄 , 有的学生就站在一旁 看 , 也有的随便下位窜 。一会这边 喊 : “ 老师 , 他把材料都拿走 了。

9、 ” 一 会那边说 : “ 老师 , 他不让我弄。 ” 教 室里人声 鼎沸 , 好不热 闹, 就是没 有效率 , 到了下课 , 没有一个组 能 做好一个牢固的框架。 有 的老师教 学这一课 时井井 有条 , 出示材料后先请一个小组到 讲 台前 , 问学生 打算怎么做 ?在全 班 同学面前 , 这组学生按照老师的 要 求 , 很 快 分好 工 , 然 后 开始 制 自 作。缠绕皮筋时出问题 , 老师出手 帮助一下 ; 两位学生之 间的动作配 合不协调时 , 老师适 时指导一下。 老师还时不时地与全班学生交流 : “ 大 家 注意看他 们是 怎样做 的 。 ” “ 大家看他们这样做可 以吗? ”

10、有时 也会 让其他 同学提一些建议 。有 了这样的示范 , 所有 的小组都知道 该 如何配合 , 很快就完成 了任务 , 并且 当堂完成 了对各小组框架 的 测试与评价。 该 讲解 时就讲 解 !我们不 能 置学生的认知特点 于不顾 , 盲 目地 “ 指导” 学生主动学习。 四 、 指 导学 生深 入思 考 思考是学 习的核心 。解决 问 题 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 、 演绎与归 纳 的独 立思考的过程 。一个学生 学习的好坏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他 的思考能力的高低 。教师要通 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 教学生学 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 学会 从特殊到一般 , 再从一般到特殊 的 认识事

11、物 的方法 ; 能透过现象抓住 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 ; 能一分 为二 , 又能合二而一进行发散和集 中的方法 要通过不同的课型 , 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 做科学” 理念普遍推行 以后 , 不少 老师的科学课 上出现 了片面 强调“ 动手做” 的现象 : 老师讲得少 了, 学生 动得多了 ; 动手的时间多 了, 动脑 的时间少 了 ; 过程是重视 了 , 但结 果 又被忽 略 了。活动 有 余 , 思维不足 , 关注表象 , 却丢掉 了 实质 。动手做 的本 质不是简单地 让学生动手 , 而是让学生既动脑又 动手 , 以“ 做” 的过程支撑大脑的思 维 , 提供体验的载体 。 在

12、空 气 占据空间 一 课的教 学中 , 有位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实验 器材, 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做 了好多 臣 耍 39 实验 , 比如 “ 水下 的纸 花不会 湿” “ 沉入水中的乒乓球” “ 空气在注射 器 中的变化 ” 等 , 一节课师生都忙 忙碌碌 , 看似很充实 , 但唯独没有 静下 心来想 一想 : “ 这些现象说明 了什 么呢?为什 么会 这样 呢? ” 其 实 , 这 才是这 节课教 学的主 旨, 却 被教师忽视了。当然 , 动手能力的 培养也是科学技能的一个方 面, 但 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操作上, 也就冲淡 了学习的主题。 很多科 学教师在对探究式学 习的理解上存在着偏差 。有

13、些人 把探究式学习等同于“ 动手做” 了, 还有些人把探究式学 习机 械化地 理解为一种流程 了。认为 探究必 须要按照提 出问题 、 进行假设 、 做 计划 、 设计实验、 交流 、 验证假设这 些步骤来进行 。而事实上, 对问题 的讨论来寻求答案 , 对资料的分析 来 提取信息也都是一种探究式学 习。探究式学习不一定都需要动 手 , 也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地来 进行 。我们不能把探究看成一种 机 械形 式 , 它 的本质应 是科 学思 维 。所以, 不仅要强调探究中的动 手, 更要强调动手之后的动脑。动 手之 后教师要设 计具有针对性的 问题 , 以问题为杠杆撬 动学生的思 维 , 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 。课堂 有没有效益并不是 看教师有没有 教完或者教的认真与否, 而是学生 有没有学会 , 学得 好不好 , 而学得 好不 好是 以思 维发展 为准 绳的 。 如果学生 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 即 使教师教得再辛苦 , 学生学得再辛 苦 , 课堂也是低效 的 , 甚 至是无效 的。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小学 ( 2 2 1 0 0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