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97557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滨海中学 主备人:张海洲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2 理解文章主体采用卢桂兰的口述实录的作用3 在口述中找出能体现卢桂兰性格特点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即对人类生存和生命的反思 三、教学方法:反复阅读,设身处地地想想当时的恶劣环境,而主人公却顽强地生存下来的情景,加强 自己对文本的体验。 四、布置课前预习:1.你所了解的唐山大地震;2.阅读文章,思考卢桂兰能生存下来的原因 五、教学步骤:1 生字词伫立 zh 抠出 ku 扼杀 一大摞 lu 蘸 zhn 汆丸子 cun2 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通过书

2、籍、网络等手段查阅到的有关唐山大地震和作者钱钢的 有关情况老师补充:钱钢,浙江杭州人,生于 1953 年。他从 1972 年开始,在上海学习,从事文 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报告文学、剧本多部。1969 年参军,后升 任军官,并从事新闻文化工作。1984 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并任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1988 年受聘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1990 年到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报工作,1991 年以主要策划人身份参加创办中国减灾报 ,并任该报首席记者、执行编委,主持该报编 务。1995 年后,以主要精力从事近代史研究和纪实文学创作。他的著作唐山大地震曾 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为

3、中国大型报告文学的典范。以出版作品还有海葬 、 蓝军司 令1976 年 7 月 28 日唐山大地震:1976 年 7 月 28 日凌晨 3 时 42 分,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 山、丰南一带突然发生 7.8 级强地震,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唐山蒙受惨重灾难,被夷为一片废 墟。地震震中在唐山路南区的吉祥路一带,即北纬 39 度 38 分,东经 118 度 11 分,震中烈 度达 11 度,震源深度 12 公里。地震的影响区域极大,强震波及我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北起黑龙江的满洲里,南至河南 的漂河,东临渤海湾,西抵宁夏的名咀山,14 个省、市、自治区,200 多万平方公里,其 中严重破坏区 3 万多平方公里。

4、区内民房大量倒塌,农田淤满泥沙,水渠、水井堵塞,公 路、铁路、桥梁损毁。据京津唐地区累计,地震中死亡 24.2 万余人,重伤 16.4 万余人,轻 伤者不计其数。3 文章第一节就写自己对生命存在的思考(第 1 节)明确:“生命消失不仅仅在于外在的灾难,而且更在于虚弱的人类本身” 。指出“生命 存在需要坚忍和顽强”4文中在写卢桂兰之前先写一些人“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 ,然后指出“人类 出于更顽强的渴生本能,却仍在奇迹似的为生存为生命而坚持着,奋斗着” ,引出卢桂兰的 事迹,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和写卢桂兰有什么联系?(第 24 节)明确:两者之间是对比关系,通过对比突出卢桂兰是生命的强者。5文章

5、的主体是卢桂兰的口述,如果把这些语无伦次的口述内容改成作者整理后是叙 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如果把这些语无伦次的口述内容改成作者整理后是叙述,就回失去真实可信的效 果,失去现场感,无法使读者产生“直击事件”的感觉。6卢桂兰之所以能活下来,除了社会的营救,还有自身的那些因素?还有她劳动妇女坚强的体魄,以及她一个极普通的中国妇女的特殊心理结构。7在口述中勾画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并说说它们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 格?我寻思,谁要是能给我半碗水,唐山是我的,我也赶送给他。有一阵子,不知道饿也不知道渴,就觉得冻得难受。已经喝过两天尿了,尿也没了。冻 极了,从心里往外发抖。我就拼命地活动身

6、子,人坐不起来,就窝在那儿乱扑腾,象小猴 似的。后来,也不知从哪儿拽出一条毛毯,没准儿是我老爷子身上盖的那条,绿的,我用 牙咬,用脚蹬,好歹扯下了一块裹在身上。我还会赶大车,就我一人,当车老板,劲大着哩。干活渴了,就趴在沟里喝口凉水,从 不闹病。我不怕吃苦,不怕喝面粥就咸菜。我躺在那儿,迷迷瞪瞪地尽想这些事,后来,就再也喊不出声了。我对自己说,不着急, 不着急,在咋样也等着,总能出去,不管多少日子。我就这么想,最后连舌头也干巴了, 硬邦邦地象块土坷拉,一层皮被我撕掉了,血淋淋,还觉得滋润。明确:这些句子体现了卢桂兰在危难中仍然保持坚强、乐观的精神,用轻松的态度来 看待生活的艰辛与苦难,与厄运抗争的不服输的精神。这也就是卢桂兰的特殊心理结构8文章最后一节中作者的情感一泻千里,哲理层层推进。明确:从生命到生命力,再到一个普通中国劳动妇女的生命和生命力的赞扬,表达了作 者敬佩像卢桂兰这样的超越死亡,在灾难的废墟上留下人类精神对死神的胜利记录的渴生 者,赞美像卢桂兰这样的为生存为生命而坚持着,奋斗着,创造了人类生命史奇迹,也创 造了人类精神史奇迹的渴生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