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ord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8135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ord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ord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ord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ord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ord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ord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ord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复习单元复习单元知识体系单元知识体系单元复习攻略单元复习攻略本单元是围绕两个中心环节展开的,一是“探索” ,二是“中国特色” 。要认识清楚和准确把握好这两个中心环节。应注意与世界史知识紧密结合,应看到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是建立在吸取外国经验教训之上的。如,中共八大的召开就是在苏共二十大召开后,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所做出的独立探索。运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其经验;又要正确对待探索中的挫折,吸取其教训;更要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意义,坚定前进的方向和信心。单元专题归纳单元专题归纳1 11951956-197

2、66-1976 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的背景探索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城市没收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并将其组建、发展为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到 1952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 年,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19531956 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3、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有益的探索有益的探索:1956 年,中共“八大”指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中共“八大”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针对“左”倾错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凋,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中共中央又相继在农村、城市进行了调整,到 1962 年底,国民经济

4、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探索中的探索中的失误失误:1958 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轻率地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 ,是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浩劫。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探索的成就:(探索的成就:(19561966 年):年):10 年间,我国初步建成工业体

5、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由于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建成投产,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581965 年,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 7200 多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较大发展。1965 年,我国国民收入比 1956 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 118。探索的经验教训探索的经验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方针、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生产关系一定要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 2十一届三中全会

6、后,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定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从而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序幕。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述,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场革命。单元能力演练单元能力演练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

7、不动”的宣传漫画,最早出现于(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D “文化大革命”运动答案:C解析:考查学生提炼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见就是一种浮夸风,出现于“大跃进”时期。2右图是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 。这是著名画家陈莲涛专为邓小平所画,曾长期挂在邓小平的办公室内。图中题词写的是“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这一题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出发点是( )A个人的经验B失败的教训C实事求是D主观臆断答案:C解析:邓小平的这句话所体现的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故C 为正确答案发。3某同学搜集了以上三张图片,并想为它们拟

8、一个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以下能够体现这三张图片主题的题目是( )公私合营企业私股凭证 公私合营温州百好乳品厂 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成立A新中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途径研究 B新中国过渡时期对民营企业的改造研究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民营企业的政策研究 D民营企业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原因研究答案:B解析:图片反映的是 1953-1956 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 A 项发生在1949-1952 年;C 项发生在 1956 年以后,不符合题意;D 项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均与题意明显不符。4 1960 年 6 月 10 日,刘少奇在上海召集中央和地方一些主要负责人座谈经济问题,指出当前要注意

9、纠正计划偏大、浮夸的倾向,做到“实事求是,冷热结合” 。这表明( )A中央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 B中共开始全面认清我国的国情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针在全党确立 D中共开始认识到“大跃进”等错误答案:D5 1983 年 12 月 1 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 1954 年 9月 9 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A B C D答案:A解析:取消布票只是说明政府改变调配资源的方法,转而由市场来自由调配,这说明中国正在由计

10、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说法错误。6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同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典型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其中一五建设模式的实质是( )A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B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C注重市场机制 D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答案:A解析:B、C、D 三项同均不符合一五计划的史实故选 A 项。7曾有一首童谣:“三大万岁是乱睡 ,人民公社只一岁。 ” (“三大万岁”是:“总路线万岁, 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童谣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群众对总路线、 “大跃进

11、” 、人民公社存在不满情绪D “三大万岁”是“左”倾错误的根源答案:D解析:“左”倾错误是“三大万岁”的根源,D 表述因果颠倒,与史实不符。8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信息可知 B 项正确。9 “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

12、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答案:C解析:1956 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开始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01958 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

13、材料的中心意思就是要建立一个大公社,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要实行“人民公社化” ,其特点就是“大”和“公” ,希望由此过渡到共产主义。显然,这种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1某校开展“创作历史漫画”的活动,小王同学创作了流行“生吃”和“烧烤” 漫画(右图) 。下列对此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A它描绘的历史运动发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B讽刺了忽视经济客观规律的现象C揭示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D关注了经济建设中的民生问题答案:C解析:从图片信息看,人们把各国铁质工具用来炼铁,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情景,不是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问题,故 C 项的说法错误,A、B、D 三项均正确。12

14、1993 年,号称“中国第一票” 、 “第二货币”的粮票终于完成其长达 38 年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粮票在中国长期实行是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物资供应相对匮乏下的产物B取消粮票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提高,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基础上的C粮票的长期实行满足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供需矛盾 D取消粮食能反映出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重大变革答案:解析:粮票的实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物资匮乏情况下为了合理调配资源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因此它并不能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供需矛盾,故 C 项说法错误。13右图是 1958

15、 年一份地方报刊的漫画,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 “左”倾浮夸答案:D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说明了当时急于求成, “左”倾浮夸的事实。14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 年代讨饭吃;70 年代有饭吃;80 年代选饭吃;90 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答案:A解析:与 60 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有关,与 70 年代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关。15据右图所示,农村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其长远意义在于( )A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B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C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发展 D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城市化发展答案:D解析: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并不能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A 项说法错误。B 项是发展乡镇企业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意义在于促进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