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生物的遗传》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8029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生物的遗传》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生物的遗传》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生物的遗传》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生物的遗传》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生物的遗传》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生物的遗传》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生物的遗传》word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学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三、教学策略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并练习绘制遗传图解,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伴性遗传的意义和应用。本节课建议用 1 课时完成。教师可以首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通过学生的辨认、识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并

2、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1.介绍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材呈现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段故事,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这段故事,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提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

3、重要品质之一。)通过挖掘这段文字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从兴奋的激情状态回归到理性思考状态,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2.利用遗传学图谱,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对人类遗传病的分析,不可能通过做杂交实验,只能对家系图进行分析,才有可能找出规律。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2)代中的 1 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中的几号?(答案:3 号和 5 号。)(3)代 1 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 2 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 Y 染色体上?(答案

4、:没有。因为代 1 号传给代 2 号的是 Y 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则代 2 号肯定是色盲患者。)(4)为什么代 3 号和 5 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答案:因为代 3 号和 5 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教师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表 8),供学生填表(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学生填写):表 8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 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6

5、)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答案:男性只要 X 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 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 X 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 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7)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教师可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图(图 18 和图 19),引导学生分析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别。说明色盲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而在 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的原因。3.动手完成遗传图解,理解交叉遗传的特点。教师根据表中的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让学生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教师展示教科书中图 2-12,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复习基因的分

6、离定律和受精作用的知识,并继续展示教科书图 2-13。教师在讲解这两个图解时,要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2-13 是图 2-12 的延续,即图 2-12 中子代的女性携带者与另一个正常男性婚配就构成了图 2-13。把这两个图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男性患者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他的女儿,再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了他的外孙。这就是交叉遗传。关于图 2-14 和图 2-15,教师可根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填图分析,并引导学生总结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3)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

7、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显性伴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红绿色盲不同。教师可以先介绍其症状,再让学生写出婚配图解进行分析。另外,教师可适当介绍上述遗传病与优生的关系。4.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伴性遗传可以为人类的优生服务,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服务。在介绍鸡的性别决定的遗传时,教师可补充其性别决定方式 ZW 型,并用图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问题探讨”中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开始不容易回答出来,教师可将红绿色盲症状的介绍作为本节课教学的开始,用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症状和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可以揉进正文中进

8、行介绍和探讨。2.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遗传方式时,可以及时和适当补充优生的知识,即根据图解讨论如何避免生出有遗传病的患儿,为后面将要学习的人类遗传病一节打下基础。四、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1.提示: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2.提示: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 X 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

9、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二)资料分析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三)练习基础题1.C。2.B。3.C。4.(1)AaXBXb(妇),AaXBY(夫)。(2)既不患白化病也不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基因型: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拓展题提示: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 20003000 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两条 X 染色体不分离,结果产生的卵细胞中,或者含有两条 X 染色体,或者不含 X 染色体。如果含 XwXw 卵细胞与含

10、Y 的精子受精,产生 XwXwY 的个体为白眼雌果蝇,如果不含 X的卵细胞与含 Xw 的精子受精,产生 OXw 的个体为红眼雄果蝇,这样就可以解释上述现象。可以用显微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在上述杂交中的子一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蝇中找到 Y 染色体,在那只红眼雄果蝇中找不到 Y 染色体,就可以证明解释是正确的。五、参考资料1.血友病血友病为一组先天性凝血障碍性疾病,因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而分为血友病甲、血友病乙和血友病丙。本组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出血。发病率以血友病甲最高,发病率为 410-5110-4,重症患者占存活男婴的 1/7000。乙次之,血友病丙罕见。血友病甲为 X 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

11、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其遗传特点有:(1)X 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患病,女性传递;(2)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所生子女中,男性 1/2 患病,1/2 正常;女性 1/2 为携带者,1/2 正常;(3)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所生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均为携带者;(4)男性患者与女性携带者所生子女中,男性 1/2 正常,1/2 患病;女性 1/2 为患者,1/2 为携带者。有 20%40%的患者无家族史,这是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可以遗传,遗传规律同前。2.人类 Y 染色体连锁遗传Y 染色体上也带有基因,但是,目前已定位的基因很少。在 Y 染色体上只定位了 H-Y抗原基因,人的 TDF 以及外耳道多毛等少

12、数几个基因。在鱼类的 Y 染色体上具有较多的基因,如决定鱼的背鳍色素斑的基因。Y 染色体只有极少部分与 X 染色体配对(绝大部分是不配对的),也就是同 X 不发生或极少发生交换。这样在进化中,Y 染色体上发生的突变就会保留下来,而且会传递给男性后代。比如在某一家族中,曾祖父 Y 染色体有一特定序列,则其儿子、孙子、曾孙的 Y 染色体都会带有这种特定的标记,这种标记可以视为进化标记,也可以在鉴定亲子关系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Y 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的特点是全雄性遗传(图 20),因而 Y 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叫全雄性基因。图 20 外耳道多毛症的家系图2003 年 6 月 19 日出版的自然杂志重点报道

13、了 Y 染色体上男性特有区段的来源,它们有的来自 X 染色体,有的是进化过程中 X 染色体序列退化的遗迹,还有的是扩增的产物。同时,发现了在 Y 染色体上这些区段中有 8 个回文序列,在 8 个回文序列中有 6 个带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而且这些基因差不多都专一地在睾丸中表达,表现为限性遗传。3.性别决定的几种方式(1)染色体决定性别在二倍体动物以及人的体细胞中,都有一对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其他的染色体通称为常染色体。有些生物的雄体和雌体在性染色体的数目上是不同的,例如,蝗虫的性染色体,即 X 染色体,在雌虫的体细胞里是一对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可用 XX 表示),

14、但雄虫的体细胞里却只有一条性染色体(可用 XO 表示)。另一些生物的雌体和雄体的每个体细胞里都有一对性染色体,但它们在大小、形态和结构上随性别而不同。例如,猪雄性体细胞中是一对大小、形态、结构不同的性染色体,大的一条叫 X 染色体,小的一条叫 Y 染色体,雌性的体细胞中是一对 X 染色体。X、Y 性染色体在形态和内容上都不相同,它们有同源部分也有非同源部分。同源部分和非同源部分都含有基因,但因 Y 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很少,所以,一般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基因在 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进化角度看,性染色体是由常染色体分化来的,随着分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同源部分则逐渐缩小,或 Y 染色体逐

15、渐缩短,最后消失。例如,雄蝗虫的性染色体可能最初是 XY型,在进化过程中,Y 染色体逐渐消失而成为 XO 型。因此 X 与 Y 染色体愈原始,它们的同源区段就愈长,非同源区段就愈短。由于 Y 染色体基因数目逐渐减少,最后变成不含基因的空体,或只含有一些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基因,所以它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如果蝇)。但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中随着 X 和 Y 染色体的进一步分化,Y 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却起主要作用。多数雌雄异体或异株的动、植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它们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的。动物的性染色体类型分为两大类型。XY 型这一类型的动物雌性个体具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性染色体,用

16、 XX 表示;雄性个体则具有一对不同的性染色体,其中一条是 X 染色体,另一条是 Y 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构型为 XY,称为雄异配型。属这类性染色体的动物有大多数昆虫、圆虫、海胆、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多足动物、蜘蛛、若干甲壳动物、硬骨鱼、部分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此外,在一部分昆虫(如蝗虫)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 XX,雄性个体只有一条 X 染色体,没有 Y 染色体,这类雄异配型动物的性染色体用 XO 表示。ZW 型这类动物与上述情况相反,雄性个体中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雌性个体中有两条不同的性染色体。因此,这类动物又称为雌异配型动物。为了与雄异配型动物相区别,这类动物的性染色体记为 ZW 型,雌性 ZW,雄性 ZZ。属于这一类型的动物有鸟类、鳞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及某些鱼类。在这类动物中,也有和雄异配型动物中类似的情况,雌性个体中不存在 W 染色体,这类雌异配型个体的性染色体记为 ZO 型。无论属于哪种性染色体类型的动物,凡是异配性别个体(包括 XY 和 ZW 个体)均产生两种等比例的性染色体的配子,对于 XY 雄性而言,产生带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