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幽浓情切——梨园戏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研究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174220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韵幽浓情切——梨园戏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研究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韵幽浓情切——梨园戏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研究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韵幽浓情切——梨园戏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研究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韵幽浓情切——梨园戏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研究 (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IYUANXIEYI NG 裂 圈擞 羹 古韵幽浓情切 梨园戏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研究 黼 郑丽红 仰恩大学 【 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种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强, 行当分工 也更加细致。 梨 园戏历史悠久 、 文化底蕴深厚 。 有着完整 的表演体 系。 旦角作为其 中最 主 要的行当之一, 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独特的人物塑造, 在梨园戏的表演中起到了至关 重要 的作用。 【 关键宇】 梨园戏; 旦角; 表演; 艺术特色 梨园戏最早源于福建早期 的南戏 , 慢慢传人并与 当地百戏、 杂剧结合 , 堪称别具一格。梨园戏主要是三 个 流 派 共 同构 成 的 , 在 角 色行

2、 当方 面 , 沿 袭 了南 戏 中 的生 、 旦 、 净 、 末 、 丑 、 外 、 贴 七 个 行 当 , 以唱 念 的表 演艺 术 , 运 用 传统 的舞 台艺 术 , 走 上 了文 戏 演 出之 路 , 虽 然其 中不 乏有 武 戏 唱段 , 但 大 多 是进 行 文戏 武 作 或 者进 行 暗场 处理 , 伴 随科 步 艺术 的成熟 与 发展 , 梨 园戏 在 不断 的摸 索 中 , 形成 了一 种 自己独 特 的表演 程式 , 即“ 十 八 步科 母 ” , 主 要 以生 、 旦 为主 , 兼 具规 范性 和 可 塑性 , 来 源 于生 活 中 的动 作 而后 加 以提 炼 和组合

3、 。在具 体 的 表演 中 , 各 角色 的手 、 眼 、 身 段 和步 法 , 一招 一 式都 有严 格 的规 范 和要 求 , 就是 俗 称 的“ 一 句 曲一 步科 ” 、 “ 科 步 由曲 白内生 ” 、 “ 白完科 也完 ” 的范式 规范 。 一、梨园戏旦角的人物塑造 梨园戏旦行表演艺术与大家喜 闻乐见的喜剧表演艺术一样都是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最高行为准则。不同 的是 , 梨 园戏 作 为 固定 的行 当 , 自有 其 一套 固定 的表 演 规范 流 程 , 换 句话 来 说 , 所 谓行 其 实 也是 用 来 塑造 人 物形 象 的工具 , 并 不是 单 一 的将 人 物 I限定 到

4、 一个 固定 的框 框之 内。众所 周知 , 戏 曲旦 行 主要是 扮演 女性 人物 的一 个行 当 , 其 实早 在宋 杂 剧 时期 , “ 装 旦 ” 一 行就 已崭 露 头角 ; 追 溯 到元 杂剧 时 期 , 旦行 E l 趋 成熟 , 并 开 始流 传 许 多分 支 , 比如 说 常见 的正旦 、 小 旦 、 搽 旦 等等 。其 中“ 正旦 ” 与 “ 正末 ” 是并 重 的两 大行 当 , 迄 今为 止 已经发 展 成 为 “ 生旦 戏 ” 中旦行 与 生行搭 档 主演 的基 础 。 作为 三大 主要 流派 , 大 梨 园( 上 路 、 下 南 ) 和小梨 园在旦 角分 行上 也

5、各具 千秋 。大梨 园主要 有大 旦 、 二 旦 、 h _ H _ 之分 , 在 这三个 行 当 中 , 同一个 戏 的不 同场 口可 以扮演 同一个人 物 。大 旦 , 负责戏 中唱念 复杂 、 情绪 起伏 跌宕 的场 口, 例如 王魁 走路 中的谢桂英 、 孟姜女 送寒衣 中的孟姜女 , 这些戏都是唱坐兼具 , 有时候全 场 要 靠单 人进 行 表演 。二旦 , 负 责 出演 的是 同一个 戏 的喜 剧 场 口, 就 是 老艺 人们 口中 的佻戏 ( 含 轻佻 之 意 ) , 例如 朱买臣 逼写 中的窦 氏、 周德武 行香相命 中的张瑞英。而一些孕育较强生活气息和馥郁人情味的 戏 份 ,

6、 重点 是 在念 白 , 全 本戏 的第 二 折 , 就是 女 主人 公需 要 上场 的戏 , 俗称 “ 二 出旦 ” , 需要 由小旦 出演 , 同时 , 小 旦 在全 戏结 场 时 , 除 了担 负扮 演 大 团 圆戏 中女 主人公 , 还要 扮演 丫头 、 书僮 之 类 的角 色 。而小 梨 园 的旦角 分行有别于大梨园的老戏 , 大旦 , 主要负责扮演整本戏 中的女主人公 。例如 吕蒙正 中的刘月娥 , 陈三 中 的黄 五娘 , 都是 由大旦 负责 全本 戏 。 二 、 梨 园戏 旦 角 的 艺 术 风 采 作 为 民族传 统 的艺 术形 式 , 中 国戏 曲艺术 传承 了写意 化 的

7、 民族 艺术 传 统 , 主张写 意传 神 。中国戏 曲 的表 演 艺 术 以“ 四功 ” 唱 、 做 、 念 、 打 和 “ 五 法 ” 手 、 眼 、 身 、 法 、 步 为基 础 表 现形 式 , 用 以展 现 中 国戏 曲艺术 写意化的丰富内涵 , 就是我们所说的形神兼备 。著名的戏 曲理论家张庚先生所说 : “ 中国戏 曲演员不止是要 体会 人 物 的 内心 , 而 且在 体会 了内心 :之后 , 一定 要创 造 出一 个 特定 的外 形来 表现 他 。” 通 过 “ 四功 ” 、 “ 五法 ” 所 构成 的表演 程式 , 运 用虚 拟 、 夸张 的艺 术手 法 , 营造 出写意化

8、的意境 氛 围 , 这 就是 戏 曲表演 艺术 。戏 曲表演 可 以 在 固有 的 规则 范 围 内进 行 自由发 挥 , 演 员 可 以 在塑 造人 物 形 象 的过 程 中 , 融 入 自我表 达 , “ 四功 ” , “ 五 法 ” 的程 式 , 在塑 造人 物形 象 的同时 , 也是 在检 验 演员 的艺 术功 力 与艺术 造 诣 , 二者是 互 为一 体 , 相互辉 映 。 | * * m m * 。 * E I I * | l 。 嚣 c 在梨园 戏旦角表演中, 科步是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内容, 拥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和浓厚的情感特质, 具备相 量 当 规 范 性 的 程 式 表 达 。

9、比 如 说 在 旦 角 的 七 十 五 式 动 作中 就 有 “ 提 鞋 科、 齐 裙 科、 揉目 科、 上 楼 科、 下 楼 科、 插 香 蚕 科 、 惊 倒 科 、 卷 帘 科 、 上 轿 科 、 掩 面 哭 科 、 跪 拜 科 、 弹 琵 琶 科 等 等 , 可 谓 各 色 人 等 , 千 姿 百 态 , 丰 富 之 极 , 主 要 由 主 生活中的动作美化演变而来, 具有一定的 指向 性。俗话说“ 提神明理” 就是指演戏时身段动作要充分的表现 0 裁 圈 撷 篓 戏剧 内涵 , 体 会人 物 , 展 现 风韵 , 细微 末节 处更 要 注意 唱腔及 身体 形 态 的变 化 , 是所 谓

10、 “ 歌 之不 足 , 手 之 舞之 , 足 之蹈 之 ” 。梨 园戏 旦 角的科 步基 本 可 以概 括 为“ 莲 步轻 挪 ” 。每个 脚步 之 间的距 离都具 有 相 当精 确 的规 范 , 以“ 寸 ” 为计 。其 中最常 见 的“ 蹀 步” : 双脚并 拢 , 足跟 离地 , 用脚 趾 不断 的磨 进 , 每 步 约三寸 。而表 演婢 女所 用 的“ 简 步 ” 是 足趾 尖离 地 , 以脚 跟着 地前 行 , 每步仅 为二 寸 ; 就算 是较 为简 单 易学 的“ 娘行 ” , 也 不 能超过 五 寸 。 三 、 梨 园 戏 旦 角 的 表 演 艺 术 风 格 艺 术 风格 是 指

11、艺 术创 作 所表 现 出来 的艺 术个 性 与特 色 , 梨 园戏旦 角 的表 演 艺术 风格 主要 体 现在 三个 方 面 : 一 是 剧种 的艺 术 风格 , 梨 园戏 受 到泉 州 当地 文化 的影 响 , 其 形成 了鲜 明的剧 种风 格 。如 梨 园戏 玉 真行 其风 格委 婉 细腻 , 如泣 如诉 ; 冷 温亭 表演 风格 醇厚 温润 , 古 朴辽 阔 。二是 剧种 的流 派风格 , 梨 园戏 分 为三 大 流派 。 梨 园戏 主要 是大 梨 园上路 、 下南 和小 梨 园戏 三个 流派共 同构成 的 。三是 旦角个 人 的表演 艺术 风格 。 梨 园戏 悠久 的历史 已经成 为

12、 了时 间河 流 中 , 源 源不 绝 的生 命力 , 具 有 一定 的艺 术感 染 力 , 这是 其他 任何 事 物无 法 比拟 的 , 也 是 中国戏 曲文化 的 根 , 因此 , 要 继 承 和发 扬 中国 的 民族文 化 , 尤 其是 将 中国 的优 秀文 化 与 个人 的感 悟融 入 到梨 园戏表 演 中 。在梨 园戏 旦角 表演 中 , 由于演 员 的理解 和感 悟程 度不 同 , 其表 演风格 上 也各 不 相 同 。在 十朋 猜 中 , 张 氏对 儿子 有深 深 的愧疚 , 对媳 妇有 浓 浓 的情 , 林苍 晓在老 旦表 演 的 时候风 格 严谨 端 庄 , 外静 内动 ,

13、外轻 内沉 , 使 得 整个 梨 园戏 充满 了艺 术 张力 , 并 见 出梨 园戏 敦厚 细 腻 的表现 风格 。 目前 , 我 国 有 很多 旦角 演员 都对 梨 园戏进 行 了研究 , 并将 其 文化 融人 到表 演 中 , 但 只是形 似而 没有 起精 髓 。 四 、 梨 园 戏 旦 角 的创 新 创 新 是思 维 的延续 , 是 力 量 的象征 , 梨 园戏作 为 我 国传统 文化 的瑰 宝 亦是 如 此 。近年 来 , “ 老 演 老戏 , 老 戏老演 ” , 老生 常谈 正是 阻碍戏 曲繁荣 发展 的主 要 因素 。振兴 梨 园戏 , 首 先要 从表 演艺 术创 新做 起 , 重

14、视 戏本 创 作 和创新 , 敢 于超 越 。在这 方 面 , 一 些前 辈戏 曲表 演大 师 , 都 为 我们做 出了榜样 , 为 我们 提供 了许 多可 学 习 借鉴 的艺术 经 验 。比如梨 园戏依 据人 物 和戏剧 情 节 的需 要 , 创造 了“ 十八 雨伞 科 ” 。如 孟 姜女 送寒 衣 中的 单人伞 舞 , 表现 人物 顶风 冒雨 艰难 前行 。其 中有表 现遇 雨 的张伞 , 怕水 泥泞 的蹑 足撑 伞 , 逆风 斜风 的顶 伞 , 狂 风 四起 的旋伞 , 暴 风起 伏 的升 降伞 、 飘 伞 、 放 伞等 表 演动 作 , 组成 了一 套 伞舞 表演 。 由此 可见 ,

15、梨 园戏之 所 以 能激 发人 的 审美 情感 , 是 由于其 丰 富 的文化 内涵 和 表演 艺术 意 蕴 , 使 人 们联 想 到 当下 的生 活状 态 、 时代 背 景 和文 化精 神 , 从 而引 起人 们情 感 上 的共 鸣 , 愉 悦 身心 , 最 终进 入 一种 “ 悦 志悦 神 ” 的审美 状态 。而使 其 经久 不 衰 的是其 不 断创新 的精 神 , 与 时代 同步 , 把 握 时代 特征 和主 流 , 使 得梨 园戏 得 到继承 与发 扬 。 梨园戏作 为传 统 的地方 戏 曲 , 距 今 已有 了八百 多年 的历史 , 在 旦角 的表演上 有着较 为完善 的科范 。 在

16、 全球 化文化 下 , 传 统戏 曲的继承 与发扬 要 考虑 到传 统文 化 , 站在 现代 的立 场 , 去 思考 和继 承传 统戏 曲的艺术 美感 。 就梨 园戏来说 , 其旦 角表演艺术 特 色 , 要从 各个方 面反 复推 敲 , 如 眼神 、 情 感 、 科 步等 。梨 园戏作 品本 身蕴含 着 中国传 统 的文化与情感 , 有着 一定 的 民族文 化特 征 。 目前 , 很 多 的青年 旦角演 员在 学 习梨 园戏 的 时候 , 只注重 了“ 形 ” , 而缺少对 “ 神韵 ” 的掌握 , 使得 表演 中失 去 了作 品本 身 的民族文 化 。因此 , 演 员在 掌握梨 园戏 基本 功 的 同时 , 也 要从 中总结适 合 中国文化 内涵 的表 演风格 , 使得梨 园戏 的表演在 民族文化 的的基 础上 得到发扬 。 ( 责任 编辑 : 晓 芳 ) 参考文献 : 1 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