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7《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6855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7《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7《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7《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7《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7《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7《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7《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学案:复习学案:3.73.7 我们的民族精神(必修我们的民族精神(必修 3 3)【目标导航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二、考向动态1.关注世界华人爱国行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2.结合抗灾行动,重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3.注意国际风云的变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一)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它渗透

2、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把握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历史上,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中国奉行的“独

3、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上。 3、勤劳勇敢:主要把握三点即勤劳勇敢精神的表现、作用和发展。表现:中华民族历来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等精神都是勤劳勇敢的具体表现。作用: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4、自强不息: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化发展,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5、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3)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三)弘扬中华

5、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2、弘扬和培育

6、民族精神(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重要性):第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

7、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第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是西方敌对势力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重要性: 第一,理论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民族发展的全过程之中,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前,这三个阶段既相互区分又一脉相承,成为中

8、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第二,现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民族精神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聚集在党的周围,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2)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

9、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点名师透析要点名师透析】1.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1)区别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民族文化:民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活的、以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具有共同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而所谓民族文化,就是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

10、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2.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1)爱国主义是核心,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2)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成员得以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3)

11、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支撑。(4)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前提,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理论意义: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 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我们民族发展的全过程之中,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前,这三个阶段既相互区分又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大力弘

12、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2)现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民族精神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聚集在党的周围,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高考真题体验高考真题体验】1、 (2011福建文综 T27) “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

13、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解析】本题以“双百人物”这一时代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等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综合性较强。从材料中“实现精神的升华”等字眼我们可以判断,这种精神就是新时代的民族精神,A 项说法正确,符合题干主旨,故入选。B 项错在“人人践行” ,与事实不符;C 项说法错误,中华美德不能指引方向,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文化前进的方向;D 项正误混杂,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正确的,但凝聚力量说法错误,应为中华民族精神。【答案】选 A

14、。2、 (2011天津文综 T5)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 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 ,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 ,让两位老人 15 年收到了 15 张汇款单和 56 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解析】本题以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人文关怀、道德美德的关注。本题主要

15、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思想道德的重要性。A 项观点不科学,传统道德中存在很多不适合今天的生活的因素,需要剔除;B 项观点明显错误,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因时而变的;C 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D 项本身观点正确,但本题不是讨论传统文化的问题。【答案】选 C。3、 (2010江苏卷高考 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

16、. C. D.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排除含的选项。【答案】C4、 (2010江苏卷高考 23)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 年 9 月 10 日,评选出了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 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B. C. D. 【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符合题意要求。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错误;说法不符合题意。【答案】B5、 (2010安徽卷高考 38)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