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word说课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65524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word说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word说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word说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word说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word说课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1 第十课第十课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本次说课,本次说课, 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 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 10 课) 内容,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 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

2、力 学生能够了解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掌握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 神。 能够说清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这一伟大的英雄事迹。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其次是过程与方法 1) 、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2) 、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 的能力。 3) 、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 比较思维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 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情感、态度与

3、价值观方面 1)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 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 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

4、背景 和起因。和起因。 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我以此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我以此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 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 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下面进入第二部分:学生学情分析。下面进入第二部分: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这具体情况,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 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

5、题的 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 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接下来是第三部分说教法说学法接下来是第三部分说教法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引导讨论法,而学法主要是采用观 察学习法,最主要的是利用图表法和展示图片,力图再现历史,让学生更好的 掌握和理解本段历史。 下面进入第四部分教学过程部分。下面进入第四部分教学过程部分。首先是导入首先是导入。这一部分我将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采用创设问题 情景的方法,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 的” ,导入新课。 授课部分授课部分, 一

6、、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对比。 二、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目虎门销烟,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目虎门销烟,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 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的形势对比,引导学生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的形势对比,引导学生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 综合国力等方面得出认识。综合国力等方面得出认识。 在讲授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显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鸦片走私,在讲授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显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鸦片走私, 林则徐上书禁烟和让学生阅读课后的学习延伸,这样也许有同学就会有疑问,林则徐上书禁烟和让学生阅读课后的学习延伸,这样也许有同学就会有疑问, 英国为什么发

7、动对华战争?一个国家会不会公然为英国为什么发动对华战争?一个国家会不会公然为“保护鸦片走私保护鸦片走私”而进行战而进行战 争?或者说鸦片战争争?或者说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 这时就应该让学生讨论探究,这时就应该让学生讨论探究, “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从从 而师生共同分析出得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而师生共同分析出得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三、鸦片战争 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虽然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学生应该在讲鸦片

8、战争的过程时,虽然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学生应该 了解的内容,首先通过展示和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解的内容,首先通过展示和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 整个鸦片战争的情况。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整个鸦片战争的情况。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 ,要提醒学生实记,要提醒学生实记南南 京条约京条约的内容的内容接下来我也会给学生看一段关于中英军事力量的材料接下来我也会给学生看一段关于中英军事力量的材料 由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中国战败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和因根由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中国战败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和因根 本原因在本原因在 同时讲

9、述南京条约时,要学生思考条约中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同时讲述南京条约时,要学生思考条约中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侵略中国的 根本目的。分析完南京条约,要求学生根据条约内容以及自己的认识谈谈鸦片根本目的。分析完南京条约,要求学生根据条约内容以及自己的认识谈谈鸦片 战争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听完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归纳。在讲到战争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听完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归纳。在讲到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时,要向学生清楚阐述两个概念,第一是什么是半殖民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时,要向学生清楚阐述两个概念,第一是什么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是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0、会。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是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战火再燃 通过展示一则关于可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的材通过展示一则关于可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的材 料,让学生观察和创设情景让学生料,让学生观察和创设情景让学生 “结合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是什么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战争过程:教师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讲解战争过程。结合圆明园教师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讲解战争过程。结合圆明园 残迹和法国大文

11、豪雨果的话,使学生认识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残迹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话,使学生认识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 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3、结果:战败,签订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北京条约 。显示。显示天津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北京 条约条约的内容的内容, 4、影响:显示从鸦片战争英国割占香港岛,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割占九、影响:显示从鸦片战争英国割占香港岛,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割占九 龙司,俄国割占我国龙司,俄国割占我国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由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到第二次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由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到第二

12、次 鸦片战争十一口通商;以及总理衙门和洋枪队建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引导学鸦片战争十一口通商;以及总理衙门和洋枪队建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引导学 生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生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接着我会用接着我会用 2 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用三块敲门砖的说法把鸦片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用三块敲门砖的说法把鸦片 战争前后串联起来,同时完成两次鸦片战争对比的简表,以及用两道选择题,战争前后串联起来,同时完成两次鸦片战争对比的简表,以及用两道选择题,作为本堂课的检测作为本堂课的检测 最后我还会显示 1842 年中

13、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近代被割占和 1997 年 香港回归的图片。通过对比,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从而引出结束 语: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作为学生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作为学生 应该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到这里我的授课就已经结束了。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下面是我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能根据课标的要求, 利用大量的图片和地利用大量的图片和地 图资料力图可以再现历史图资料力图可以再现历史。同时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开拓学生的思维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还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陶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陶冶教育,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但是由于本人教师经验不足,本课的教授形式比较单一,教学设计有 待提高。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