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品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65080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思品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word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法律护我成长班班级级: : 组别组别: : 姓名:姓名: 号数:号数: 成成绩绩: : 要点精解要点精解 要点一: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的必要性要点一: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的必要性 【要点分析】年龄未满 18 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可塑性很大,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的能力还较差,抵御 社会上不良风气侵袭、诱惑的能力还较弱,容易受到各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 未成年人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上属于需要予以特别保护的群体。对于这一群体予 以特殊保护,是世界各国的一个通例,也是我国一

2、贯坚持的一项法律原则。未成年人与成 年人相比,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较差。表现在当他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 时,往往意识不到,甚至错误地认为也许本来就该如此。比如,当因为未完成作业而受到 老师体罚时,未成年学生便可能会认为理应如此;即使当明知受到不法行为侵害时,如受 到家庭和社会暴力侵害时,由其本身生理、心理的发育状况决定,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保 护自己。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免受不法侵害,家庭、学校、社会 和司法部门必须对他们予以特殊保护。【典例典例 1】1】 “上下课的铃声是音乐,水龙头分为高中低,课桌椅可以调节高矮。 ”这些措施 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关于_的规定。 ( ) A学校保护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解析】本题题干给出的材料很明显应该是大家较熟悉的校园生活。所以,与之对应的选 项“学校保护”入选。 要点二:善于斗争要点二:善于斗争 【要点分析】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依法自我保护, 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所以,作为我们未成年人,特别要注意平日里 增强法制观念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 【例例】初中生如冰晚上独自在家,突然发现一人正在偷偷翻他家阳台。如冰见状灵机一 动,大声说道:“爸爸,你手机响了!肯定是刑警队的领导通知你去加班。 ”那人闻讯转

4、身 而逃,这说明如冰 ( ) A凡事都依赖别人,不能自主处理问题 B胆小懦弱,不能勇敢地面对歹徒,与 之进行搏斗 C C既敢于又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敢于又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D不主动抓住歹徒,纵容了违法犯罪分 子 【命题趋势】这几年中考内考有关“自我保护”知识点时,一般是选取一些具体情景来让 学生作相应判断,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本题也是如此。题中主人公 如冰的做法就是一种很巧妙、机智的做法,利用自己的智慧吓走了小偷保护了自己。 拓展训练拓展训练一、辨析一、辨析 1.1.有人认为:有人认为:“凡是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凡是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5、?为什么?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 社会生活中的违法行为是各式各样的。从这些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类别上,可以把违法行为划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律, 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了刑法的行为,也就是犯罪。 把所有违法行为都看成犯罪行为是错误的,它混淆了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的区别。 2.2.小凡和几个同学去电视台录制了一期有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访谈节目,在和主持人 交流中,他吐露了自己的烦恼:我们的成长受到了全

6、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我们同时也受 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比如不许进营业性舞厅,不许吸烟,就连进网吧也要受到种种限制等。 这些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发展。小凡的观点对吗?请你说明理由。 答:答:小凡的观点不对。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这部法律 的限制性规定,不仅不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反而保护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地依法律己。 3.3.某校七年级学生小专经常背着教师和家长“泡网吧”。为了弄到进网吧的钱,

7、他就对附 近的小学生进行敲诈,先后有几名小学生被他勒索。他的好朋友小林得知后劝其立即悬崖勒 马,去向那几名小学生道歉,返还财物。可是小专说,抢几个小钱,不抢大钱,没什么关系。 他仍然打算继续敲诈勒索小学生。你认为小专的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帮助小专同学作出分析。 答:答:小专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 小专的行为是违法的,他应按小林说的办,不应自暴自弃。应奉劝小专发奋自强。 小专的人性弱点需要自强来战胜。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指挥的。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 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 要重视

8、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二、观察与思考二、观察与思考 4 4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不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已占这一年龄段总死亡人数 的第一位,达 31.3,是发达国家的 311 倍。面对非法侵害,许多青少年选择了沉默与忍受, 但这种选择换来的往往是更大的伤害。请你为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几条建议。 答:答:(1) 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注意积累社会经验。 (2) 要依法律自律,积极做法律提倡做的事,坚决不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 (3) 要看到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比较缺乏,虚心接受家长、学校的教育。(4) 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

9、的合法权益。 5.5.中学生小鹏经常听到有的同学谈论网上的世界多精彩,便也尝试着去了一次。这一去 便一发不可收拾。上起网来什么都给忘掉了。家长、老师多次教育他都不听,经常在网吧一 泡就是一个晚上。后来竟发展到从家里偷钱到网吧上网,还经常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他 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视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有时还向同学说一些从网上看到的下流故 事,而且染上了吸烟的习惯(1)请分析一下小鹏沾染不良嗜好的原因。答:盲目从众,不能把握自己的好奇心,自控能力差,不服从教育,不追求高雅 的生活情趣等。 (2)小鹏这样做的危害主要有哪些?答:失去正确的人生目标,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

10、 导致不良行为,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3)你怎样帮助小鹏,使他杜绝这些不良嗜好? 答: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盲目从众,把握 好自己的好奇心,培养正确的爱好和兴趣,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学会拒绝 诱惑和不良嗜好。 6.6.学生丁某读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上八年级后,他仍沉 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上网,花完了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 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九年级上学期他结识了一些网上损友,一起在社 会上惹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儿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致 重伤,丁某因

11、此受到刑罚处罚。(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答:答:一般违法行为:偷别人的手机和零部件卖。犯罪行为: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 利器把对手刺致重伤。 (2)丁某从违纪到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答:答: 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丁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漠视法律, 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受到法律的应有处罚。 我们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好公民。三、活动与探索三、活动与探索 7.7.请你来评判。 原告:王明,13 周岁,某中学学生。 被告:校园风采杂志。 事由:2006 年 3 月,王明

12、代表学校参加市书画大赛,其书法作品获一等奖。同年 5 月,王明获 奖的书法作品被刊登在 2006 年第 5 期校园风采杂志上,王明收到了稿费 50 元。 诉讼要求:赔偿 800 元被侵犯的著作权费,并在杂志明显处刊登致歉信,向原告赔礼道歉。 审判结果: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 15 日之内支付原告稿酬 150 元,并在杂志明显处刊登道 歉信向原告赔礼道歉。驳回原告赔偿损失 800 元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 180 元,原告负担 80 元,被告负担 100 元。(1)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什么合法权益? 答:答:著作权。 (2)法庭依据哪部法律作出判决? 答:答:本诉讼属于民事诉讼,依据著作权法、民

13、法通则等作出判决。 (3)你怎样评价判决结果? 答:答:这种判决结果是合理合法的。王明提出赔偿 800 元著作权费要求太高,有点过分, 所以法庭驳回其诉讼请求。 (4)案例对你有何启示?答:答:启示: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并相信法律的公正严明。要自觉学法、懂法, 维护法律的尊严。 8.8.某校七年级有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了“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后,决定利用课余 时间开展“未成年人与法律”的课题研究,以便践行道德,遵守法律,依法维权。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要调查什么内容? 答:答:首先在行动前应先复习课本知识,查阅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4、法、 义务教育法等相关内容,熟练掌握有关法律知识。然后了解、搜集近年来当地未成年人违 法犯罪情况、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非法侵害情况,以及未成年人维权的情况。 (2)结合调查谈谈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道德方面有什么表现。 答:答: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指挥的。调查发现,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道德水平 低。 (3)结合调查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答:答:道德水平低、法律知识贫乏、法纪观念淡薄。 (4)用实例分析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不同反应。 答:答:如实陈述,言之有理即可。 (5)通过调查,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答:答:首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修养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

15、;加强对未成年人的 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未成年人也要学习 法律、遵守法律、依法维权。9.9.材料一、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 部门认真落实 2006 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通知明确指出,此次活动的主题为 “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二:2006 年 11 月 6 日华商报报道,某县某初中的一名女生到学校附近看表演,在回 出租住地的路上被歹徒抢劫,其中涉案的 4 名犯罪嫌疑人均是未成年人。 材料三:一名 11 岁的男孩小强,遭遇歹徒绑架后故意大声说口渴、眼疼,使自己的面罩被摘 下,并且机智地将有药味的水打翻,在与歹徒周旋 3 个小时后,他成功地从困住自己的枯井 里爬了出来,顺利逃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答:材料二说明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都比较淡薄,材料三说明未成年 人拥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请谈谈你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认识。 答:答: 为了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专门制定了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 益, 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体现了特殊的爱, 未成年人在法律保护的基础上,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请你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答:答: 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