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唱山歌》WORD版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6448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唱山歌》WORD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唱山歌》WORD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唱山歌》WORD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唱山歌》WORD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唱山歌》WORD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唱山歌》WORD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唱山歌》WORD版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社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课堂教学纪实)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 ,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 、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 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

2、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 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 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 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 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 (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

3、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

4、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 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 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 (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 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 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

5、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 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 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 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 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 歌。结果大家也

6、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 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 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 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 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7、 。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 材创作的, 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 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 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 (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8、” 。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1)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 3/4 拍,按 2/4 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

9、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 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 (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 。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 (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 歌词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

10、有唱就有 对的, “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 “滩险” 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 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11、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 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 (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 “歌圩”。大家齐读。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 识? 生:想。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 乡风情(大屏幕) 。 生 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

12、 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 “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 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 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 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生 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 “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 为“墩圩”。 生 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 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

13、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 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 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 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 “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 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 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 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 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 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 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