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163968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部 医学 2 0 1 4年 3月 第 2 6卷第 3期 Me d J We s t C h i n a , Ma r c h 2 0 1 4 , Vo 1 2 6 , N o 3 不 同通气 方式在 早期 心肺复苏 中的应 用效果观察 丁 劲 , 赫 为 , 邬 兆 国 (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 荆州 4 3 4 0 0 0 ) 【 摘要】 目的探讨不 同通 气方式在早期心肺复 苏中的影响。方法 对 4 8例 心跳呼吸骤停 患者按数 字法 随机 分 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各 2 4例。观察组在心肺复苏早期采取 气管插 管, 对 照组在心肺 复苏早期采取 面罩 口咽通 气管通 气, 对比两种

2、通 气方式对心肺 复苏成功 率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 两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有效率 比较 : 观察组 患者有效 1 4 例 , 无 效 1 O例 , 有效率为 5 8 3 3 ; 对照组 患者 有效 9例 , 无效 1 5 例 , 有 效率为 3 7 5 , 组 间差异 有显著性 ( P0 0 5 ) , 具有可 比性。 1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 2 4例患者 即刻采取气管插 管进行心肺 复苏; 对照组 2 4例患者给予气囊面罩 口 咽通气管通气。 1 3 疗效判断有效: 患者进行治疗后 自主循环恢 复至心跳呼吸停止之前 的心率和呼吸 , 并且维持在 2 西部 医学 2 0 1 4年 3月 第 2

3、 6卷 第 3期 Me d j We s t C h i n a , Ma r c h 2 0 1 4 , Vo 1 2 6 , No 3 小 时 以上 , 血 压 9 0 6 0 mmHg ; 无 效 : 患 者 进 行 治 疗 后 不 能 达 到 有 效 标 准 的 即视 为无 效 ; 存 活 : 患 者 进行 治 疗后 自主循 环 恢 复 至 心 跳 呼 吸 停 止 之 前 的 心 率 和 呼吸 。 1 4 统 计 学 分 析 数 据 用 S P S S 1 9 0软 件 进 行 处 理 , 计 量 资料 用 表示 , 组 间 比较 采用 方差分 析 , 计 数 资料组 间 比较 采 用

4、 t 检验 , 以 P 0 0 5 ) ) 。 2 2 治 疗后 两 组 心跳 呼 吸骤 停患 者有 效 率 比较 观 察 组有 效 1 4例 , 无 效 1 0例 , 有 效 率 为 5 8 3 3 ; 对 照 组有 效 9例 , 无 效 1 5例 , 有 效 率 为 3 7 5 , 组 间 差 异 有显 著性 ( P0 0 5 ) , 见表 1 。 表 1 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效率对 比 Ta b l e 1 T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注 : 与对照组相 比, P0 0 5 2 3 治疗后两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存活率 比

5、较 观 察组有效 9例 , 无效 1 5例 , 有效率为 3 7 5 ; 对照组 有 效 6例 , 无 效 1 8例 , 有 效率 为 2 5 0 , 组 问差 异 有 显 著性 ( P0 0 5 ) , 见表 2 。 表 2 治疗后两组患者存活率对比 Ta b l e 2 T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f t h e p a t i e n t s 注 : 与对 照组相 比, P 0 0 5 3讨 论 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 及时有效地为组织提供 氧气至关重要 , 尤其是对氧特别敏感的脑组织l 3 。 目 前并没有相关 资料证 明仅作 心脏按压 的心肺复苏能

6、够和心脏按压配合通气 的心肺 复苏效果一致 , 这足以 说 明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及时通气 供氧是 不可或 缺的 4 。而早期心肺复苏通气方式无非是气管插管 和气囊面罩 口咽通气管通气 。本文对 4 8例心跳呼吸 骤停患者分组 进行两 种通气方 式对 比分 析, 结果 表 明 ,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在心肺复苏早期采用气 管插管通气治疗 , 无论是患者 的有效率还是存活率都 比采取 面罩 口咽通 气管通 气 治疗效 果理 想 。 3 1 气囊面罩 口咽通气管通气方式 气囊面罩 口咽 通气管通气相对于气管插管来讲是一种 比较 简易的 人工通 气 方 式 。因 其 设 备 简 单 , 操 作

7、方 便 , 所 以对 于 医护 人员 的要求 并 不高 , 很 容 易上 手 。而 医护 人 员 也 可 以根据气 囊 面罩 口咽 通气 管 的气 囊 挤 压 程 度 不 同 , 每次提供的气体量也 不同( 3 0 0 9 8 0 m1 ) 。但 是对 于 心 跳呼吸 骤停 的患者 来 讲 , 单 纯气 囊 面罩 口咽 通 气 管 通 气 不能 够 有 效 的对 口腔 、 呼 吸道 分 泌 物进 行 引 流 , 这也造成单 纯气囊面罩 口咽通气管通气不 能够 提供 持 续稳定 的通气 状 态 。相对 于 气 管插 管 通 气 来讲 , 单 纯气囊面罩 口咽通气 管通气是通过 口腔和咽喉才能 到

8、达气道 5 , 这 无 形 中 就增 加 了无 效 通 气 气 道 , 对 于 气体的供给必然造成一定影响。有研究发现 , 院内心 跳呼 吸骤停 患者 自主循 环恢 复成 功率 为 4 1 , 出 院存 活率为 1 9 _ 6 , 而 院外 心 肺 复苏 成 功 率 为 2 4 9 6 , 出 院 存活 率仅 为 8 左 右口 , 表 明 心跳 呼 吸 骤停 后 有 效 心 肺复苏是与时间成正比的。本文对 比观察组优于对 照组 , 也间接 说 明了气 管插 管 能更 有 效 地 为 患者 建 立 有效 通气 。 3 2 气 管 插 管 通 气 方 式 对 于 心 跳 呼 吸骤 停 的患 者 ,

9、 气 管 插 管 一 直 作 为 临 床 公 认 的 人 工 通 气 金 标 准r 8 。首先 气管插 管能 够 直 接有 效 的建 立 通气 , 为 患 者 的心肺 复 苏 提 供 行 之 有 效 的保 证 g 。气 管 插 管 明 显 可 以弥 补气囊 面 罩 口咽通 气 管 的不 足 , 可 以及 时 清 理 患者 口腔 、 呼 吸道 的分 泌 物 , 提 供 持 续稳 定 的 通 气 环 境 1 。但 是相对 于气 囊面罩 口咽通 气 管来 讲 , 气 管 插 管需 要 医护 人 员 的技 术 更 熟 练 、 操 作 水 平 更 高 , 据 报 道 院外气 管插管 误插 率达 1 7

10、, 因此平 时需 要反 复 大量的练 习才 能够在 紧急情况下 为患者 完成通 气。 有 学者口 对 1 0 9例 入 院后 出现心 搏 、 呼吸 骤停 患者 进 行 回顾分析, 结果发现 , 插 管组 自主循环维持时间 明 显长 于喉 面 罩 组 。认 为 在 早期 心肺 复 苏 时 采 用 气 管 插 管通 气方 式要优 于采用 喉 面罩通气 方 式 。 4结论 对于 心跳 呼吸骤停 的患者 , 在 心肺 复 苏 早 期 采 用 气管插管通气治疗, 无论是从患者有效率方面还是存 活率都 比采取面罩 口咽通气管通气治疗效果要理想 。 【 参考文献】 1 杜长军, 郭大斯 对心肺复苏的几点质

11、疑 J 中国危重 病急救 医 学 , 1 9 9 9 , 1 1 ( 7 ) : 4 4 1 4 4 2 2 罗宝权 , 陈崇宽 , 黄崇军 , 等 复苏初期不 同人一 通气方式对 复苏 效果 的影响 J 广西医学 , 2 0 0 6 , 5 , 5 ( 2 6 ) : 6 9 6 6 9 7 ( 下 转 第 3 4 9页 ) 西部 医学 2 0 1 4年 3月 第 2 6 卷 第 3 期 Me d J We s t C h i n a , Ma r c h 2 0 1 4 , V o 1 2 6 , No 3 GAT A一 3高 于正 常对 照组 , T b e t GAT A一 3的失衡

12、提 示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 Th l细胞亚群 占优势 。慢性 心衰患者 , T h l细胞分泌的 I F N - 7明显升高 , 而 Th 2 细胞分泌的 I L 一 4明显下降, 也提示慢性心衰患者外周 血 Th l细胞亚群 占优势。Tr e g细胞具有维持 自身免 疫耐受和调节免疫应答 的功能。Yn d e s t a d等 7 对 慢 性 心力 衰 竭患 者 作 了 T细 胞 免 疫 表 型 和 细 胞 因 子 的 检 测 , 发 现心 力 衰 竭患 者 T 细胞 的 C D 2 5表 型显 著增 加 , 推 钡 0 T 细 胞 的 激 活 可 能 作 为 炎 性 反 应 的 独 立 因

13、素 。本研 究 中慢性 心 衰 患者 F o x p 3 mR NA 表达 水 平 降低 , Tr e g细胞功能失常, 减弱了机体对效应性 C D 4 + T细胞 的抑制作用 , 使 Th l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反 应相对增强。Tr e g细胞的功能异常可能参与 了慢性 心衰 的 发病 机制 。 4 结论 慢 性心 衰患 者 T b e t G AT A一 3及 I F N v I L 一 4升 高 , F o x p 3降低 , 提示 T h l细胞亚群表达升高, Th 2型 细胞及 C D 4 +、 C D 2 5 +调节性 T细胞减少, 细胞免疫 异常可能参与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 。 【 参

14、 考 文 献】 ( 上接 I- 3“ E 4 3 5 3 6 E 7 3 1 2 1 3 3 4 5 6 7 34 9 W r i g l e y B e n j a mi n , L i p Gr e g o r y YH , S h a n t s i l a Ed u a r d Th e r o l e o f mo n o c y t e s a n d i n f l a mma t i o n i n t h e p a t h op h y s i o i o g y o f he a r t f a i l u r e J E u r o p e a n o u r n a

15、i o f He a r t F a i l u r e ,2 0 1 1 , 1 3 ( 1 1 ) : 1 1 6 1 1 1 7 1 T o r r e - Ami o n e GI mmu n e a c t i v a t i o n in c h r o n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J Am J Ca r d io1 2 0 0 5, 9 5 ( 1 1 A): 3 C一 8 C I s m a i l Ta b a s u m ,S h a ft S y e d,Gu p t a Ami t ,e t a 1 S t u d y o f t h e a d j u v a n t i c i t y o f l y s i n e l i p o p e p t i d e s c a r b a ma t e a n a l o g s e l i c i t s t r o n g Th l a n d Th 2 r e s p o n s e t o o v a l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