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上《地球和地球仪》word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63947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七上《地球和地球仪》word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地球和地球仪》word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地球和地球仪》word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地球和地球仪》word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地球和地球仪》word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七上《地球和地球仪》word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七上《地球和地球仪》word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 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 ,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地球的模型 地球

2、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 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 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 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 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

3、个难 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 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 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 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c.还有地

4、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 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 为代价。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 6357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 4 万千米。(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 6357 千米,赤道半径

5、为 6378 千米, 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 21 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 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 来表示地球的大小。(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 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 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

6、,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 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 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 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第二课时 【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7、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一、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 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 、 “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 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

8、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 午线的度数。(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 0、30、6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 和 20E 组成的经线圈。(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 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

9、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 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 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 1 条,116的经线有 2 条。 )(学生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 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 个。(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 应及时表扬鼓励)【课

10、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四、纬线和经线 第三课时 【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 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 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11、五、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 ,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 A、B、C 点。(让学生读出 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 置,而及时的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俄罗

12、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 44.4S、150W。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 28N、125.3E。强化训练: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东西半球南北半球30E,20N120W,30S10W,87N160E,45S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 五、经纬线典型例题1.某地的东面是西半球,西面是东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A.经度 0, 纬度 0 B.东

13、经 160,纬度 0C.西经 20, 纬度 0 D.西经 160,纬度 0【解析】这道选择题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关于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简单,所以选项中并未设置障碍,纬度全部都是 0。本题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东西半球的界线在哪里”,这是学生历来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然而学生要解答这道题,只知道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不够的,还需要想象出经度的空间排列,从而断定这条经线是西经 20还是东经 160。最后,本题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当然,与在经纬网中读出某一点的经纬度相比,这里的要求非常低,学生一般不会在这里出现问题。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虽然在课标中没有要求,但作为学习地

14、理的基础,是必须要在教学中落实的。请老师们切记:不要让学生只记住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空间想象能力。【 【答案答案】 】B2.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每条纬 线长度也相等C.由某地沿着同一条经线前进,最后还回到这条经线 D.在地球仪上,每一条纬线都 是一个圆圈【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有关经线和纬线的知识,以及正确理解经线、纬线的基本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选项 A 是正确的。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而每一条纬线并不都是相等的,因而 B 项是错误的。由某地沿同一条经线向前走,最后能回到原来

15、的经线;关键在于“同一条经线”,如果是从东半球某一地点出发,到了西半球就不是这条经线了,所以再向前走便不属于“同一条经线”,因而它不符合题意要求。最后选项 D 是正确的,因为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所以这道选择题正确答案是 A和 D。【 【答案答案】 】A、 、D3.判断下图表示的是南纬还是北纬?东经还是西经?写出 A、B 两点经纬度。【解析】讲此题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经纬度的度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认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说明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一定的规律,而规律是可以为人们认识并利用。此题度数自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在 090N 可以出现这种情况,在090S 正好相反,因此应该是北纬。度数自西

16、向东逐渐增大,在 0经线向东到 180经线可以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是东经;如果度数自西向东逐渐减小,那就是西经。确定了北纬还是南纬,东经还是西经,两地的经纬度就很容易读出了。【 【答案答案】 】北北纬纬, ,东经东经, ,A: :110E、 、30N; ;B: :120E、 、20N4.判断 A、B 两地分别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同时在图中标出 C(0、30S) 、D(15E、30N) 。【解析】讲解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以及在经纬网图中找到已知经纬度的地点。对于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在大洋上通过,避免了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其中 20W 向东到 160E 为东半球,所以 A 点虽然是150W,但位于东半球。至于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A 点是北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