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3课《柳永词二首》word导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5744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3课《柳永词二首》word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3课《柳永词二首》word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3课《柳永词二首》word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3课《柳永词二首》word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3课《柳永词二首》word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3课《柳永词二首》word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3课《柳永词二首》word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柳永词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词、柳永及其词的特点;感受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 借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吟诵,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词的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 2、通过把握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分析情景关系。 【预习内容】 1、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 “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 “诗余” “曲子词” “曲词” “歌词” “倚声”

2、 “填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 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5990 字) 、长调(91 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 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 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2、作者介绍 柳永(

3、约 987约 1053 年)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至 54 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七(排行第 七)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 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时人云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 柳永大约在公元 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 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 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

4、须酬。 ”等了 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 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 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 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 解嘲地说:“我

5、是奉旨填词。 ” 3、初读全词,查阅工具书,依据注释,疏通词意。 4、朗读蝶恋花和望海潮 。 初级水平:读清字音,读准句读 中级水平:清晰并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 高级水平:熟读并背诵两首词蝶恋花 一、解题 蝶恋花:原词牌为唐教坊曲,调名取自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名。又 名“鹊踏枝” “凤栖梧” 。 二、诵读鉴赏 1 1、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伫倚危楼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里” 意象:危楼、细风、春草、烟光、残照, 久立在高楼上,微风丝丝拂面,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 描绘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春景和春愁极 其自

6、然地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情。 明确:答题步骤:意象+意境+手法+情感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愁绪满怀、对感情坚贞不渝的痴情 主人公形象 提示:从“独倚危楼、已黄昏却久久不忍去、拟把疏狂、借酒浇愁,对酒当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可以看出来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如果原句中的“伊”不指人,联系生活这句话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参考答案:“不悔”体现了词人的坚贞、执著, “憔悴”体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本句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通过细腻的 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

7、个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渝的主人公形象。 新的理解:对事业、理想、目标、追求、学问的执著坚定的信念。 (梦寐以求 的事或物)三、课外拓展 1、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 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 高瞻远瞩、了解概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柳永 的蝶恋花 。 孜孜以求、废寝忘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辛弃疾的 青玉案元夕 。 反复追寻、 一朝顿悟2、阅读欣赏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

8、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赏析: 历来选家都将其排列在古诗十九首之首。关于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 别情诗,历来注家对此很有分歧,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游子思念思妇的别情诗, 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思妇思念游子的别情诗等等。从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诗句 的内容来看,把它确定为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游子的别情诗为好。东汉末年, 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宦游以求搏得一官半职。 这些外出宦游“游子”长期外出,家眷不能同往,彼此之间难免产生浓浓的伤 离怨别的情绪。而其中应尤以思妇之思念为

9、甚,因为游子在外,虽有思念之情 愫,但其为了生计仕途要终日奔波,其思念之情愫尚可暂时抛却;而思妇在家, 则是终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之中。至于这首诗的具体作者是游子还是思妇,笔 者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或是假借思妇之口吻来抒写思念远方游子的外出游子,也 可能实际上就是一位留守故里的游子之妇 望海潮 一、背景介绍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 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 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 了望海潮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 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

10、前去赴宴。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北宋都市的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为 最。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诵读鉴赏, 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和断句。 1、音频朗诵 2.学生齐读 3.老师点拨(注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 读的有气势,抒情的要舒缓)4.自由诵读 5.找学生诵读 三、走进文本 1、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 州的特征? 参考答案:形胜、繁华。 上片:先总写杭州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三吴都会) ,有长期繁盛的 历史(钱塘自古繁华),再分写居民区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11、, 钱塘潮雄伟壮丽(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人民富有,社会财富 丰盛,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下片:西湖山水秀丽(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民众生活悠闲自在(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钱塘长官生活高雅(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 鼓,吟赏烟霞)2、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 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卷”是“翻卷”的意思, “霜雪”比喻浪花, “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 江潮来时波滚浪翻。 “卷”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潮排山倒海的气势、浪花飞溅 的情态。 “推”为推动之意用“推”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描写也不如 “卷”

12、形象逼真。3、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 子”和“荷花”? 参考答案: 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 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 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 ”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通过描写壮美的杭州大都会及其悠闲的富足生活,称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 和与民同乐的作风。提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明了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 赞颂他政绩卓著。 “好景

13、” ,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 就。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最末两句虽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 会现实。 四、扩展阅读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 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好像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河边菖蒲新长出的嫩叶,犹如罗裙上的飘带。 勾留:

14、留恋 【赏析】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对西湖充满了感情,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的诗篇,都是赞美 西湖的美景,表达对西湖的留恋之情。这首诗写西湖春景,全诗围绕一个“春”字和一个“湖”字,展开景境。湖上春来, 顿时非同凡响,其秀其美简直如同一幅画图,写景中已经包含了赞美之情。既如画图,诗 人便以绘画的视角来处理景境的关系。以“湖”开头,以“湖”字作结,全诗亦以“湖”字为中心,画出湖上春景图。不用 典故,纯用白描,只借巧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 巧极形容,如画面之点苔,增添无限神韵。时作者将离杭州刺史任,故末联有留恋之意。 即离任时所作西湖留别结句所云:“处处回头尽堪恋,就

15、中难别是湖边。 ” 首先从大体布局上看,西湖之美,在于有山有水,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非整齐排 列,而是“乱”峰簇拥,高低错落,水面平铺,澄澈清碧,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宛然一 幅泼墨山水图画。接下来细看山水,峰峦起伏,且有青松妆点山的颜面,形成千重翠黛, 湖水平铺,月影沉波,犹如一颗明亮的珍珠点缀在湖心,构成一幅玲珑精致的工笔画。除 了这湖中主景之外,诗人进而配以衬景,四周农田新插的水稻,一片茵茵翠绿,仿佛是一 片巨大的碧毯缲抽出的线头,水中新生的蒲草,随着波浪飘转,恰如女子的青罗裙带随风 飘扬, ,使得平常的景色充满奇谧的趣味。经过这样一番泼墨皴染、工笔细描、奇思妙想的 功夫,西湖终于变成了人间天堂,使人无法抛舍而去,情之深缘于画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