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4 即景抒情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55033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4 即景抒情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4 即景抒情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4 即景抒情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4 即景抒情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4 即景抒情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4 即景抒情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4 即景抒情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4 即景抒情诗四首即景抒情诗四首课时训练课时训练 4 4 即景抒情诗四首即景抒情诗四首一、夯基训练1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禅让 震撼 针砭 惩前毖后B.荟萃蕴籍屠戮天花乱坠C.糟塌疲惫寒暄标新立异D.怄气伫立痉孪远见卓识答案:A解析:B 项,“籍”应为“藉”;C 项,“塌”应为“蹋”;D 项,“孪”应为“挛” 。2 2.“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第(1)(3)题。(1)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C.暮云收尽溢清

2、寒,银汉无声转玉盘。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2)“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3)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 )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妙玉答案:(1)B (2)A (3)B解析:(1)B 项,没有涉及“明月” 。(2)“秦时明月汉时关”使用了互文的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在月光的映照下,如烟的水汽笼罩着秦淮河和江边的沙岸”,也

3、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其他三项都未使用。(3)由“多病” “葬花”等词语可知人物为林黛玉。3 3.补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使之完整。(1)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 ,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鸟宿池边树, 。 (贾岛题李凝幽居)(4)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千古名句“ ”,既写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诗人望月怀远之意的表达,境界博大,于自然景象中包含着诗人博大宽广的胸襟。 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 (2)春江潮水连海平(3)僧敲月下门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延伸阅读4 4.阅读白居易诗两首,完成第(1)(2)题。夜 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4、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听夜筝有感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注格是:已是。(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紫袖” “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 “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伎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B.“自弹自感暗低容”,连用两个“自”字,写出弹筝者全神贯注于筝乐的情态,也暗指她独处房中,用弹筝来排遣孤独落寞之感。C.“弦凝指咽声停处”,描写了弹筝人的弹奏技艺高超,娴熟的指法、灵巧的弹奏好像弦与手指凝结在一起,曲调哀婉悲伤,令人悲咽。D.联系诗人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

5、,可知听夜筝有感亦是诗人被贬江州之后所作。E.两首诗虽然都是诗人在深夜听筝时所作,但前一首诗着重从正、侧面对筝声描摹,后一首诗侧重听筝乐时个人的情感抒发。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首先是理解并分析诗句的具体含义,如“紫袖”“弦凝” “声停处”;其次是把握描写对象;再次是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最后是综合分析评价。B 项,两个“自”字不是独处之意,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表现弹筝人信手弹来,沉浸在乐曲之中。C 项,“弦与手指凝结在一起”不对,此句写出筝声骤停。(2)第二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诗人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把曾经贬谪江州白发新生,怕听筝声与

6、现在头发雪白,“任君”弹奏进行对比,结句看似豁达之语,实是表达了诗人饱经忧患的悲凉之情,兼有时至暮年的愁苦之叹。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学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该题是要对诗人思想情感抒发的方式和具体内容作分析,先要读懂诗歌,前两句与后两句构成对比,借助已学课文琵琶行,及诗句中“头成雪”等关键词,才能体会出诗人深藏诗句中的复杂情感。5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导学号 5501000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

7、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诗人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李白和王昌龄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这两首诗也很容易读懂,题目不难回答。6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早 发罗 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

8、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解析:本题看似考查标题,实则是考查诗中的意象。 “早发”是指出发很早。先找出相关的诗句,“一点灯残” “闻鸡唱” “独向长空” “白草近关微有路”,再分析其中能体现出“早”的意象。(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

9、和心情的愁苦。解析:本题中,表达效果应包括所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首先理解“独向长空背雁行”的含义,即诗人独自一人与天空的大雁背向而行。大雁南飞,诗人是向北而行,一南一北,强烈对比。然后再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7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 “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

10、的气氛。(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 “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 。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思。解析: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全诗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风格自然清新。(1)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路寻来。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山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远看白云絮絮,缭绕小渚,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

11、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回答这个问题时应把握诗歌的意境,将这些景色的特点连接起来,塑造一种宁静的氛围。(2)看松寻源是不遇而再寻,“随山”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 “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解答时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三、语言运用8 8.扩展下面的句子,要求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使其内容充实,形象具体。(不少于 65 字)春天,堤上繁花盛开。示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走到哪里,哪里就会鲜花盛开。春天来到了大堤上,看,那一丛丛、一团团、一簇簇的繁花都盛开着,你挤着我,我挤着你,像是在你面前展开了一条看不到边的秀丽的锦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