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国际诗歌节掠影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15465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河国际诗歌节掠影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河国际诗歌节掠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河国际诗歌节掠影(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mail:3家 园本版编辑: 舒晋瑜电话:010-67078074 2017年11月29日北美大动脉圣劳伦斯河沿岸加 拿大境内有千岛湖, 有三河市, 中国 亦有的地名, 听来耳熟, 不免亲切。 圣莫里斯河汇入圣劳伦斯河处, 因 过岛河口三分, 遂设市时, 小城得名 三河市。小城依河道航运而生, 以 制造工业立身, 尤以所产新闻纸闻 名。身既立, 必兴文化。三河城如 今以两大浪漫文化盛事蜚声, 一为 歌, 一为诗。 夏季的国际声乐节我无缘亲 历, 据悉, 为期十天,13万人口的小 城凭此引来游客30万之众, 怎么说, 都是令别家市政当局眼热的成功文 化推广案例。今年9月29至10月8 日,

2、我有幸获邀参加了第33届三河 国际诗歌节, 亲历了为期亦十日的 “诗” 之盛事。 这些年我陆续获邀参加过在欧洲大陆举办的各种国际诗歌节、 文 学节概有六种, 不由自主便暗生比 较。各节有各节的特色, 比如马其 顿以一国之力打造的马其顿国际诗 歌之夜自是当今世界诗歌节的老大 哥, 到今年已是第56届, 知命之龄后 奔耳顺而去, 它心知自己年年但为 诗歌节重头戏 “金花环奖” 得主而 忙, 其余受邀者唯见三首诗流转, 赴 会精力大多可放在饱览深阔似海的 古老奥赫里德湖及其迷人周边。可 以说, 三河国际诗歌节是个中真正 主打 “诗” 的 “节日”每位受邀与 会者至少要有30首法语诗在手, 方 可应付

3、全程。 29日下午, 我的法语译者科学 家、 小说家贝朗先生开车载我历不 足两小时车程由蒙特利尔来到三 河。宾馆入住, 无甚闲话, 但有一喜一 惊: 遇诗歌节主席贝勒马尔先生, 寒暄 之后得知 “你是我们诗歌节邀请的第 一位中国女诗人。 ” 于是心下暗喜:33 岁的中年诗歌节对中国诗人终于实现了两性和谐。惊的是同台登记时, 发现入住者除与会诗人, 竟还有从他 地赶来专程听诗的听众若干。难怪 传说夏季的声乐节有游客30万众来 赴。果然有 “节日” 气场。 两天五场朗诵下来, 顿觉不比 其他诗歌节悠闲啊。让诗人们来可 不是让你度假的, 你有展示才华的 任务在肩。第一场书店朗诵场, 我 恰巧和此地最

4、著名诗人之一的露易 丝杜普蕾女士同台, 二人立时凭诗 惺惺相惜, 后来她又专程来到我朗 诵的几个餐馆场聆听, 和我的译者 交换联系方式, 表示以后有机会一 定推荐这些她热爱的我的诗歌译作 成书出版。 诗歌节既是铺开了做 “节日” 的, 是真不放过诗人们, 书店、 文化 中心、 监狱、 午晚餐餐馆、 晚间酒吧 均有若干地点、 场次的不同朗诵, 诗 人们被排作四人一组, 分发到各场 所, 平均每人一天两场朗诵。诗人们 凭相互阅读坦然确认、 结交, 没有虚与委蛇、 掖掖藏藏、 朋党与互之感。 听众们年长者较多, 看得出是一生确 定保持了诗歌爱好之人。除诗人们 朗诵外, 也有一些特别互动。和当地 一个

5、特殊群体组织的互动朗诵最令 人感动, 该机构以教会有健康障碍人 士、 孩童读和写为己任, 而教他们读 和写的是诗。所以一旦他们会 写东西了, 首先写的就是诗。艰难生 活与美好梦想如此令人动容地含化 了彼此, 诗歌之都的仁爱之念不需要 高端大词。机构特设了一个 “蚊子勋 章” 授予国际国内到访友人, 于是我 们人人衣领上均愉快获别一枚。 10月7日是诗歌节最重要一 日。概言之, 日为三事: 诗人代表们 拜会市长、 聆听祝福、 签名接受三河 市市徽; 代表们合作本届诗会全家 福、 享受招待自助晚餐; 晚8时隆重 登台演出。确乎是演出, 并且还是售 票演出。购票观众据目测150人有 余, 基本覆满小

6、剧场观众席, 可以看 得出这个诗歌节的稳定性。全程亲历下来, 颇觉诗歌节整体设计张弛有 度, 既有轻松、 观众不多、 更利于诗人 们相互交流的午晚餐餐馆朗诵, 又有 强调正装、 市长接见、 必须彩排的正 式庆典演出。演出名义亦完全以诗 为核心, 是诗歌节庆典加致敬演出, 节目单上首先向今年过世的世界各 国重要诗人致敬, 再列出朗诵名单 做派果然尊重自己 “诗歌之都” 的名头。此诗歌节除法语外非常重 视西班牙语诗人, 也强调世界性, 保 证有十几个国家出现。汉语诗人既 然唯有一女诗人在此, 国家、 民族意 识便立时成为其自觉意识, 于是她倾 力发挥, 搏来 “汉语诗歌朗诵太有魅 力”“难以想象,

7、 你小小身躯里有这么 震撼人的声音力量” 这样的朗诵 之后, 售书效果通常不错, 我留在售 卖展台上的唯一一册中英双语小书 火柴人 也找到了它的主人, 买书 夫人一句 “你的这些诗使我的生命 变得富有” 于我心绕梁, 成为我继续 写诗的动力之一。我从1982年大学毕业进入出 版社工作, 已经30多年。作为出 版人的眼福之一, 就是接触了形形 色色的作家文稿。 目前收藏界、 学术界对著名作 家的手稿十分感兴趣, 像曲波的 林海雪原 改动就十分大, 从其手 稿上的大量改动, 足以窥见作家的 创作和提升过程, 也足以看出编辑 的智慧和劳动。这些名家的手稿, 对研究文艺作品的成因、 作家的思 想和艺术

8、观的变化都起着巨大的 作用。然而, 自网络崛起之后, 作 家们纷纷 “弃笔”,不会用电脑写作 的作家十分稀少。而各大媒体、 各 个出版机构都需要的是电子文档。有很多出版机构对作者的书 稿保存要求很严格, 但是也由于每 年的产品过多, 出版机构无力去保 存书稿, 因此很多书稿, 时过境迁 以后, 命运各异。 这些年来, 我策划了不少的出 版物, 作者几乎都是发来的电子文 档。然而, 只有两个作家, 我至今 记忆犹新, 就是不使用电脑。 2009年, 我像著名儿童文学 作家牧铃约稿。他很快就寄来了 书稿, 还在书稿上方, 用艺术体写 的书名 狼影踪迹 , 我看过书稿, 提出了修改意见, 改为 野狼

9、谷传 奇 出版。2012年9月, 我结识了 著名作家, 手抄本 一只绣花鞋 的 作者张宝瑞老师。他同意把 一只 绣花鞋 的续篇 梅花谍影 交给我当时所在的出版社出版。他的手 写稿足足有一尺高。我于是问张 老师, 告知这是复印稿, 原稿已经 由作者捐给了一个纪念馆保存。 他的手稿, 字体也很工整, 每页也 就是300多字, 很清晰, 我们按照 流程, 先是交给设计公司排印出点 子文档, 然后修改完善。这本书在 拿到书稿3个月后就隆重出版, 并 一口气在4大城市举办了签售活 动, 在当时影响很大。 从此之后, 我似乎再也见不到 作家的手稿了。作家手稿快成为 历史的记忆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如今作家

10、 们纷纷告别手工操作, 进入了天 马行空的电脑写作, 这个写作效 率无疑地是提升了, 然而, 作家的手稿又出现了断档局面, 特别是那 些名家手稿, 更是成为了稀有资 源。好在很多作家都有留存手稿 的习惯, 但是对新作家来说, 基本 就很少有手稿之说。为此也有很 多有识之士担忧, 未来的时光, 人 们将看不到作家的手稿, 看到的都 是印刷品, 那么这文字的魅力还从 何而来呢?估计今后的各个拍卖 会, 也会无作家手稿可拍卖。这种 担忧并非耸人听闻。为此有关机 构已经着手进行作家手稿抢救工作, 如中国现代文学馆, 前些年就 大力征集作家的手稿, 收效显著。 但是随着手稿的日趋稀少, 这方面 的问题将

11、益发凸显。 为此, 我也呼吁, 在有关部门 对作家手稿进行抢救之际, 我们的 一些作家, 是否也有意识地保留一 下自己的手稿, 也就是有的作品, 也可以手写进行, 然后再打到电脑 上留存。因为手稿是不可再生的 文物, 留下手稿, 也就是留下一个 弥足珍贵的创作记忆和文化遗存。赵强渐行渐远的作家手稿一个小作者, 一个大作家或是大学 者, 即使再伟大, 也离不开报纸、 杂志、 出 版社编辑的辛勤栽培。这如同一个人, 当 他从摇篮里爬出来开始学走路的时候, 如 果没有父母的搀扶与教导, 不知会跌多少 跤。 我的第一本书是1981年由人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 在法国的日子 里 。这本小书的出版,

12、前因后果, 献出精 力、 智慧和思想的人, 在我的记忆里, 他们 都是恩人。 1974年春至1977年秋, 我在巴黎第 三大学和后来的国立巴黎东方语言文化 学院任教。在那三年多的时间里, 我不仅 游走了法国许多地方, 接触过各行各业的 法国人, 深感他们对中国人民的友情与对 中国文化的热爱。那时中国还正处在 “文革” 中, 我便异想天开地尝试着将自己 所见所闻所感的异国生活诉诸文字, 告诉 祖国人民。我的第一篇游记散文寄给 人 民日报 国际部, 不久陈特安先生客气地 给我回了一信, 说文章写得可以, 但最后 审稿没有通过。1977年1月, 周恩来总理 逝世, 我写了一篇 一九七六年一月在巴 黎

13、 , 记述巴黎的中国人和法国人对这位 伟人的哀思。这篇文章我寄给了 解放军 文艺 , 诗人李瑛将此文发表在该杂志 1977年的第一期的首篇。从此, 我先后 在 朝花 人民日报 文汇报 奔流 散 文 散文百家 等三十多家报刊发表此类 散文。 1979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主持 朝 花 杂志的儿童文学作家崔坪对我说:“你 为什么不再多写些散文将其编成一本书 呢? ” 我说,“从北大读书时起, 我写得最多 的是诗,北京晚报 和 北京日报 都发表 过我的诗。写诗的人可以写散文吗? ” 他 笑着说:“散文既是叙事的也是抒情的, 写 诗的人一定能写好散文。 ” 就这样, 我从此 认真写起散文来, 那时, 我

14、常常一天之内 就写好一篇五六千字的文章, 并修改、 誊 抄好, 寄出去发表。我将其中的文章选出 26篇辑成一集, 名曰 在法国的日子里 , 交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是张佳 佩女士。当时的副总编辑、 诗人屠岸先生 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审阅书稿, 光给我改 正字句和错白字整整108处。出版社请 茅盾题写书名, 美编黄炜以毕加索著名的 绘画 “和平鸽” 与法国国旗设计了精美绝 伦的封面和数张插图, 还和马克宣绘制题 头图。最后, 社长兼总编辑严文井先生给 这本小书写了一篇 序言 。这本书能有 如此这等高规格的待遇是我做梦都没有 想到的。 严文井先生在序言里引了我许多文 章里的 “镜头” 之后说

15、,“这是一部游记, 但 不是一个匆匆的旅游者浮光掠影的记 载。我们不仅从这本书中看到了法国的 风景, 名胜, 博物馆和画廊, 等等, 还从大 城市, 小市镇和农村的无数普通人身上感 触到了法国现代生活的脉搏。作者有自 己的欣赏, 但不是一味赞扬。他注意到了 各种不同的现象, 发现了现象里面所寓含 的矛盾。它是真实的, 深刻的, 因此我又 不愿意仅仅把它当成一般的游记。作者 执拗地从各个角度探索法国人的心灵。 他通过诱人幻想的薄雾, 坚定地走在法国 的地面上, 既看到美, 也看到丑; 既抓住热 情, 又抓住冷酷。因为没有回避丑和冷 酷, 美和热情就成为令人可信的实在的东 西了.” 从审稿者、 书

16、名题签者、 作序者和封 面设计、 插图等等, 高规格的待遇, 都为这 本小书增光添彩无限。 1981年这本散文首印2万6000册, 后又加印, 还被北京市借版作为中小学的 课外读物增印了7万册。书中的 心愿 和 新结识的伙伴 从1982年起选入教育 部十年制小学课本长达二十多年。1982 年文化部、 教育部、 共青团组织和全国总 工会组织 “文革” 后第一次少年儿童读物 评奖, 我的 在法国的日子里 与何启治的 少年鲁迅的故事 同获全国优秀少儿读 物一等奖。1983年冬, 丁玲说她要访问 法国, 想看看 在法国的日子里 , 我给她 送去了这本书。 我曾数次赴法国各大学讲学长达七 八年, 尤其 “文革” 十年, 在少有国人能够 自由踏出过门的时候, 我却得天独厚地游 走了欧洲, 此类写作也愈发不可收拾, 发 表关于欧洲各国风情和文化记忆的游记 散文多达二百余篇, 还出版了 欧罗巴, 一 个迷人的故事 人生遗梦在巴黎 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