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秋水》《非攻》word教学设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54542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秋水》《非攻》word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秋水》《非攻》word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秋水》《非攻》word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秋水》《非攻》word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秋水》《非攻》word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秋水》《非攻》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秋水》《非攻》word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水和非攻课堂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1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掌握 “何” “则” 等文言词语及其用法;了解墨 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对比的方法;背诵课文;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学习墨子“非攻” 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给文言文加标点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学习重点词语、 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自读、研讨,疑难处教师作适当讲解、点拨,利用内容和结构 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

2、望洋兴叹” 、 “贻笑大方” 。一、 秋水导入: 我们中国的成语源远流长,含义深刻。其中有两个成语,一个是“ 望洋兴叹” ,一 个是“贻笑大方” 。大家知道它出自什么作品吗?(庄子秋水 )有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成 语的意思?(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 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让内行者见笑。 ) 二、介绍作者及庄子 庄子,名周宋蒙城(今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生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死于公元 前三世纪上半时期,与孟子同时或稍后。他作过蒙城漆园吏;楚威王要拜他为相,他拒绝 了。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者所著。一般人认定, “内篇”七篇是庄子自著

3、, “外篇”十一篇是门人和后学者所著。它是一部唯心主义哲学著作,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 庄子一书的思想核心即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随从世俗,反对人为,弃圣绝知, 否定现实的进步和斗争。 庄子中所宣扬的社会理想是人类远古,所谓“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当是时也, 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 庄子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当时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大批的贵族奴隶主转化为封 建地主,他们极尽诡诈残酷,贪婪无厌,穷奢极欲。庄子反对“知” 、 “圣” ,诅咒黑暗,往 往是基于此而发。在后学中更明确指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 “窃钩者诛,窃国者

4、为诸 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这种深刻的批判精神,体现了庄子文章一定的现实意义, 对后代也有积极影响。 三、 整体感知课文 秋水是庄子外物中的一篇。课文节选的是秋水篇的开头一段,以河伯 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 就难免贻笑大方。 学生思考:全文可分为多少个层次?怎么划分?每层讲什么? 明确:全文分两层:第一层(“秋水时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 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四、 思想内容分析:1、 分析第一层 提问:本层共两句话,每句讲什么? 明确: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 提

5、问:河伯骄傲自满的神态、心理可用什么成语概括? (参考:踌躇满志、夜郎自大) 2、分析第二层 提问:见到大海,河伯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明确:对于接纳众流、浩瀚无垠的大海来说,黄河与之相较,又实在是太渺小了。当 河伯怀着洋洋自得的心情向东而行,到达北海, “东面而视”时,满眼所触及的是无边无际 的茫茫海水,这和“不辩牛马”相差何啻天壤。河伯还有自知之明,顿觉自己的见识局于 一隅,自愧弗如,故而会望洋兴叹 提问:河伯是怎样进行自我批评的? 明确: 首先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 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接着以小看仲尼和轻视伯夷的事例,证实了自己的浅薄。最后以 一个“殆

6、”字,阐明骄傲自满的危害性,即势必遭到“大方之家”的耻笑。批判层层展开, 步步深入,一个狂妄自大,又将幡然悔悟的河伯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从而揭示了 反骄破满的主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小结。提问:本文对我们有何启示? 明确: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那就是说一个人的见识总是有限的,见闻再多, 也不能骄傲自满。 (学生说出诸如“人贵有自知之明 ” 、 “ 知耻近于勇 ” 、 “谦受益,满招 损” 、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 “自大由于无知” 、 “ 有比较才有鉴别”等,都应予 以肯定。 ) 五、总结本文有关的语法 (一)通假字: 泾流之大。 (“泾”通“径” ,直流

7、。 ) 不辩牛马。 (“辩”通“辨” ,分辨,辨别。 ) (二)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名词,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动词,如、及、比得上。) (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东:向东面。) 东面而视。(方位名词作状语。东:朝东,向东。)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少:认为;少,小 看;轻:认为轻,轻视。) (四)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宾语“己”置于动词谓语“若”的前面)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 (五)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 ,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

8、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 ,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 意 思。) 六、分析本文写作特点 本文以寓言的形式说理,因此将客观的东西主观化,用拟人来表现海、河就是不可避 免的了,如河伯的沾沾自喜和对海神若的谈话就是如此,另外,在论说时,文章采用了引申譬喻的方法,以小见大地扩展话题。比如文章开始写的是水之大,而河伯对海神若的谈 话则提到了仲尼之闻与伯夷之义,就由 水势的大小拓展到道德学问的方面来,使文章的内 涵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七、 非攻作者简介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 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

9、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 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 、 尚同 、 兼爱 、 非攻 、 节用 、 节葬 、 天志 、 明鬼 、 非乐 、 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 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 “爱人若爱其身” , 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 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 之爱民之厚” ,君

10、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 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 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 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 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 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而且要求

11、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 八、 非攻语言知识 1、难读字 园圃(p) 鸡豚(tn) 栏厩(ji) 衣裘(qi) 兹(z)甚 不辜(g) 2、古今异义 众闻则非之(非,非难。今义:不对,过错。) 苟亏人愈多(苟如果。今无此义。)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3、一词多义 国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故 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暮去胡来颜色故(衰老)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以 作师

12、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以其亏人愈多(亏,损人) 从而誉之(誉,赞美) 形容词作动词: 众闻则非之 (非,非难)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省略介词) 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 (省略宾语)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设问句: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反问句: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九、 非攻断句 古文断句标点是学习古文的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 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基础,反过来断句标点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

13、文 言文断句与标点的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 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 。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 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断句的基础在于辨识好文章的文体和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 力求对原文文体特点和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依照技巧准确标点。 我们以标点非攻(节选)为例谈一谈常见的断句标点的方法。通过阅读,我们不难 发现,此文以层进推理的方式揭露攻国的罪恶,那么,准确标点此文的前提通过找出人物, 读出故事,做法如下:阅读全文,阅读时的要求是: 找出文章中的人名和其

14、他指称人的名词。 找出文章中的人称代词或其它指代性词语。 通过人名和人称代词读出文章的“故事” ,然后尝试断句。 准确加注标点符号,并复核检查。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找出文章中列举了“一人” “攘人犬豕鸡豚者” “入人栏厩,取人 牛马者” “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 “攻国者”这些“不义”之人和“众” “上为政者” “天下之君子”等评价者。这样, “人”找到了,故事读通了,标点问题就容 易解决了。 其实,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在句中一般也是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出 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读出故事,确定停顿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叙事性较强 的文段中,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和人称代词

15、,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 “初,鲁肃闻刘表卒”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 “肃宣权 旨”就不再提姓了。 十、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 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 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 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 ”(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 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 人民。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 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

16、。中篇举史事说明好战必亡。 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 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 本节文字共五个层次,作者由“窃其桃李” “攘人犬豕鸡豚” “取人牛马” “杀不辜人” 四个层次,层层推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谓之不义”的结论,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指责 了侵略它国的行径是极为不义,应当受到唾骂和谴责的。 本段从偷窃抢劫的事例说起。偷窃者从偷窃桃李到偷窃犬豕鸡豚,以至牛马,其罪孽 随着损人利己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人们也能辨其不义。抢劫者从抢劫衣裘、戈剑以至把别 人杀死,损人利己的程度更重。罪孽也更重,人们也同声谴责其不义。然而,现在有人做 着最大的不义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