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向、刘歆和《汉书》之关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15440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刘向、刘歆和《汉书》之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论刘向、刘歆和《汉书》之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论刘向、刘歆和《汉书》之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论刘向、刘歆和《汉书》之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论刘向、刘歆和《汉书》之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刘向、刘歆和《汉书》之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刘向、刘歆和《汉书》之关系(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嶺南學報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Volume 1第一、二輯合刊Article 163-2015 論劉向、劉歆和漢書之關係Chunhong WANG Lingnan University, Hong Kong, c2wangln.edu.hkFollow this and additional works at:http:/commons.ln.edu.hk/ljcs_newPart of theChinese Studies CommonsThis 文史考證 Textual and Historical Studies is brought

2、 to you for free and open access by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at Digital Commons Lingnan University. It has been accepted for inclusion in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by an authorized editor of Digital Commons Lingnan University.參考書目格式 Recommended Citation汪春泓 (2015)。論劉向、劉歆和漢書之關係。嶺南學報,復刊號

3、(第一、二輯合刊),頁303-335。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ljcs_new/vol1/iss1/16論劉向、劉歆和漢書之關係 汪春泓【摘 要】本文认爲, 讀漢書, 當以楚元王傳爲綱, 並且以五行志等爲輔佐, 來觀其書之結構和用心, 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今本漢書有兩個關注點, 除了朝政之外, 還有楚元王一系之遭際。劉向活躍於宣、 元、 成帝三朝政壇, 他與他的父親劉德經歷了前漢武帝身後的重大政治鬥爭。然而, 劉德、 劉向和劉歆亦並非純然從儒家道統出發, 來爲民請命、 仗義執言。他們主要代表劉氏宗親一系政治和經濟利益, 所以劉氏不遺餘力地對外戚口誅筆伐。此從某

4、種程度上看, 實際上是劉氏諸侯和皇帝外戚利益較量, 總劉向一生, 堪稱劉氏宗親利益的代言人, 當然更是自家利益捍衛者, 其言行無不與此種身份立場相關聯。故而, 漢書 並非成於一人一時之手。今本署名班固著 漢書 , 在很大程度上, 可以視作一部圍繞楚元王家族( 尤其是以劉德、 劉向、 劉歆一支)之前漢遭際爲中心, 所生發、 結撰的政治載記, 班氏父子共同依照劉向、 劉歆藍本來結撰 漢書 , 其中緣由遠比“ 盜竊父史” 來得複雜!【關鍵詞】漢書 班固 劉向 劉歆按趙翼 陔餘叢考 卷五班書顔注皆有所本説: “葛洪云:家有劉子駿 漢書 百餘卷, 歆欲撰 漢書 , 編録漢事, 未得成而亡, 故書無宗本,

5、 但雜記而已。試以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劉書,其所不取者,二萬餘言而已及觀葛洪所云, 乃知漢書全取於歆也。 ”這段話發人深省, 對此清趙翼 陔餘叢考 , 北京:中華書局年版, 第頁。應作出認真回應。縱觀中國史學史, 任何一部史書, 若能傳之久遠, 均非一人一時之作。推之以常理, 班彪、 班固分屬西漢末和東漢初人物, 若無所憑藉, 絶不能憑空杜撰。要成就一部 漢書 , 意味著承襲太史公書 , 先叙漢朝開國迄武帝太初年間之史實, 再續接武帝身後以至王莽朝人和事。若試問何人擁有 太史公書 及武帝朝之後史料文獻, 思考班氏家學淵源及交遊, 似乎都指向了劉向、 劉歆父子, 此二人當在其間發揮關鍵作用,

6、並且印證趙翼所言, 大致符合事實, 絶非空穴來風。西漢末期, 以劉向、 劉歆、 揚雄、 桓譚和班嗣、 班彪以至王充等, 形成一個文士、 學者集團。 漢書叙傳 曰: “ (班)斿博學有俊材, 左將軍史丹舉賢良方正, 以對策爲議郎, 遷諫大夫、 右曹中郎將, 與劉向校秘書。每奏事,斿以選受詔進讀群書。上器其能, 賜以秘書之副。時書不布獉獉獉獉, 自東平思王以叔父求 太史公 、 諸子書, 大將軍白不許。語在 東平王傳 。斿亦早卒,有子曰嗣, 顯名當世。 ” 班斿是班彪的伯父, 他曾經“ 與劉向校秘書” , 意指劉向所能見到的書籍, 班斿也可以閲讀, 而且他還得到當時朝廷許多秘籍, 所謂“ 賜以秘書之

7、副” , 接著言“時書不布獉獉獉獉”及東平王求太史公書事, 暗指 太史公書 等書籍屬於“ 秘書之副”範疇之内, 在當時, 太史公書即使有所流播, 但作爲機密文獻, 亦僅極少數人接觸到, 而劉向與班斿恰有幸寓目; 漢書叙傳又云: “穉生彪。彪字叔皮, 幼與從兄嗣共遊學, 家有賜書, 内足於財, 好古之士自遠方至, 父黨揚子雲以下莫不造門。 ”班彪自幼與班斿之子班嗣共硯席, 故也曾經眼班斿之所藏, 而此文獻庫大致集合劉向、劉歆及班斿之所有, 坐擁書城, 加之無生計之憂, 又有緣結交父黨揚雄等大學者, 因此, 以劉、 班爲中心, 作爲其交遊者之資源共享, 這些文獻於是傳播開去。王充是班彪門人, 故觀

8、論衡一書, 它密集地引用太史公書以及西 嶺南學報 復刊號( 第一、 二輯合刊) 史記 撰述以太初爲下限, 對此, 學界頗有爭議, 筆者傾向於認爲 史記超出太初斷限者, 應屬後人增竄。 漢書宣元六王傳説: “ (東平王)後來朝, 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 , 上以問大將軍王鳳, 對曰: 臣聞諸侯朝聘, 考文章, 正法度, 非禮不言。今東平王幸得來朝, 不思制節謹度, 以防危失,而求諸書, 非朝聘之義也。諸子書或反經術、 非聖人, 或明鬼神、 信物怪; 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横權譎之謀, 漢興之初謀臣奇策, 天官災異, 地形阸塞:皆不宜在諸侯王。不可予。 ”這説明在西漢後期, 若想一觀 太史公書 亦並非易事

9、。漢末年以來所不易知見文獻。王充論衡謝短篇云: “夫儒生所短, 不徒以不曉簿書; 文吏所劣, 不徒以不通大道也, 反以閉闇不覽古今, 不能各自知其所業之事未具足也。二家各短, 不能自知也; 世之論者, 而亦不能訓之, 如何?夫儒生之業, 五經 也。南面爲師, 旦夕講授章句, 滑習義理, 究備於 五經 , 可也。 五經 之後, 秦、 漢之事, 無不能知者, 短也。(劉先生曰: “ 無” 字疑衍。 ) 夫知古不知今, 謂之陸沉, 然則儒生, 所謂陸沉者也。五經 之前, 至於天地始開, 帝王初立者, 主名爲誰, 儒生又不知也。夫知今不知古, 謂之盲瞽。 五經比於上古, 猶爲今也。徒能説經, 不曉上古

10、, 然則儒生, 所謂盲瞽者也。 ”在 論衡許多篇中, 王充都談及古與今的問題, 上 述文字所透露的訊息是:當時由於現、 當代歷史檔案具有保密性, 所以經生學問偏枯, 雖皓首窮經, 而對於史學, 尤其是秦、 漢近現代史, 則茫然不曉;這樣的知識結構及學風屬於“知古不知今, 謂之陸沉” , 經生雖鑽研“五經”微言大義, 卻不了解本朝所發生大事, 胸中探究遙遠春秋之是非, 而對身邊之波瀾壯闊卻十分隔膜。由於在班氏處接觸到太史公書和其他前漢史料, 所以王充强調士人應該“知今” , 其實正體現了他在班氏那裏改變了知識儲備, 所以識見不同於流俗, 論衡效力篇認爲: “秦、 漢之事, 儒生不見, 力劣不能覽

11、也。 ” 非不想知道, 乃無從閲覽之緣故也; 論衡謝短篇云: “ 五經 之後, 秦、 漢之事, 不能知者, 短也。 ” 顯然, 兼通古、 今, 令他自覺拔出於一般讀書人。此亦反映出當時“ 知今”一派, 僅局限於一個較小的文士圈。論衡定賢 揭示其中原委: “ 若典官文書, 若太史公及劉子政之徒, 有主領書記之職, 則有博覽通達之名矣。 ” 已經涉及司馬遷和劉向由於其身份、 职务, 便於其人“ 博覽通達” , 知世人所不知者也, 此輩具有得天獨厚之條件, 爲他人所不及; 論衡超奇 則指出: “或抽列古今, 紀著行事, 若司馬子長、 劉子政之徒, 累積篇第, 文以萬數, 其過子雲、 子高遠矣。然而因

12、成紀前, 無胸中之造。 ” 所謂“ 抽列古今, 紀著行事” , 主要指結撰歷史, 尤其近現代史, 王充唯論劉向、 劉歆和 漢書 之關係 徐復觀 兩漢思想史 卷二, 專列 王充論考一章, 質疑王充自述曾“受業太學師事班彪” , 意指王充師承, 出於其僞造杜撰, 他認爲此不過是一個淪落底層的讀書人的矜誇而已。臺灣:學生書局年版, 第頁。若思考 論衡 所據文獻之所從來, 就可知徐氏之説並不可信, 王充學術淵源於班彪, 是實有其事的。故趙翼 陔餘叢考卷十六兩漢時受學者皆赴京師説: “然經義之專門名家者, 惟太學爲盛, 故士無有不遊太學者。 ” 論衡校釋 ( 附劉盼遂集解) , 黄暉撰, 北京:中華書局

13、年版, 第頁。獨推許司馬遷和劉向, 他深知二者熟悉前漢掌故, 爲保存現當代史實建樹良多, 堪稱居功至偉, 且無與倫比! 論衡超奇 則謂: “夫通覽者, 世間比有; 著文者, 歷世希然。近世劉子政父子、 揚子雲、 桓君山, 其猶文、 武、 周公並出一時也; 其餘直有, 往往而然, 譬珠玉不可多得, 以其珍也。 ”對於劉向、劉歆以及揚雄、 桓譚, 比喻爲文、 武、 周公並出一時, 如此溢美之詞, 無非讚賞其珍稀, 世上若無其人之著述, 會造成歷史文獻之大缺憾。此實質上是本諸班彪、 班固觀點。 漢書叙傳載永平中, 班固“感東方朔、 揚雄自諭以不遭蘇、 張、 范、 蔡之時, 曾不折之以正道, 明君子之

14、所守, 故聊復應焉。其辭曰:近者陸子優繇, 新語以興; 董生下帷, 發藻儒林; 劉向司籍,辯章舊聞; 揚雄覃思, 法言 、 太玄 :皆及旹君之門闈, 究先聖之壼奥, 婆娑虖術藝之場, 休息虖篇籍之囿, 以全其質而發其文, 用納虖聖聽, 列炳於後人, 斯非其亞與” !兩者所見幾乎一致。前漢終結於莽新篡政, 莽新覆滅以後, 降至後漢, 若要爲前朝修史, 會遇到諸多禁忌, 班固私撰漢書 , 以致被捕入獄, 也折射出在東漢明、 章帝朝, 若編撰前朝歷史, 會遇到重重障礙; 無法像東漢崩潰之後, 史家之撰寫 後漢書 , 所呈現放任自流狀態。後漢時期, 修撰國史, 顯得頗爲微妙, 它一定要被納入國家行爲之

15、中, 這造成一種特殊局面, 當天降撰史大任於班固時, 其前期準備和師承, 則對其史學事業産生決定性影響, 而這種影響也與他所撰 漢書 成就之高下, 關係甚密!如何研究這種影響和關係?由於可以確信論衡徵引材料大多得自班彪, 而班門文獻資料庫則與劉向、 劉歆之所藏, 具有高度同質性或一致性, 譬如 史記孝景本紀 , 按劉歆西京雜記記載司馬遷“作景帝本紀 , 極言其短及武帝之過, 帝怒而削去之”。而觀論衡幾乎不曾涉及 景帝政事, 此印證王充所援引之太史公書 , 與此書曾被删削情形大致契合。因此, 可以把 論衡所涉及之前漢人物、 事件, 權且作爲史料來對待,這種理解與以往僅把王充論衡視作思想史材料, 有很大不同, 會使論衡 本身所具有的史料價值充分彰顯。本文擬將論衡與劉向的著作説苑 、 新序 、 劉歆的作品 西京雜記 以及揚雄之法言並列, 一併與署名班固 漢書 各部分作對照, 借此來尋求班固 漢書 之繼承性及其重心之所 嶺南學報 復刊號( 第一、 二輯合刊) 西京雜記校注 之 書太史公事 , 劉歆撰, 向新陽、 劉克任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第頁。在, 從而分析一部 漢書 如何寫成, 並由此而發覆一些歷史迷案。衆所周知, 一個經典文本之寫成, 必定融匯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