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地区的小城镇——稳定农业,服务农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154273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中游地区的小城镇——稳定农业,服务农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长江中游地区的小城镇——稳定农业,服务农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江中游地区的小城镇——稳定农业,服务农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中游地区的小城镇——稳定农业,服务农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xpert Interviews小城镇规划专家访谈103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小城镇建设2017年 第9期NO.9 SEP. 2017Q:我们知道您在 2010 年与同济大学共同组织了湖北省 57 个镇的田野调查,您能谈谈调研背景及调查的收获吗?黄亚平:2010 年,赵民教授牵头的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在编制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为了解湖北省小城镇实际状况,在全省 17 个地市州抽样调查了 57 个乡镇,样本包括规模大镇、特色镇和一般镇,职能上包括交通枢纽型、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农村服务型小城镇,应该说是对湖北省小城镇的

2、一次全面体检。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湖北省小城镇存在整体建设水平不高、人口集聚动力偏弱、工业发展与镇区关联性不强、政策作用不明显、财政体制及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观念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要加快湖北小城镇发展,需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动力、加强多元化政策扶持、多层次体制改革支撑等策略建议。 这次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使我们对湖北小城镇状况有了一次全方位的了解。Q:湖北省在推进小城镇建设方面有何举措,成效如何?黄亚平:近 10 余年来,湖北省首先实施了“仙洪试验区”战略,重点扶持仙桃、洪湖地区十几个中心镇的建设,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政府管理职能, 试图打造 “镇级市” ,探索江汉平原农业地区小城镇发展路径

3、。之后, 又实施了 “鄂州城乡一体化试验区” 战略,探索以城带乡、 全域统筹发展的路径。 2010年,黄亚平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 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湖北省城乡规划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村镇建 设协会副理事长兼专家联合会会长。访谈人(Q):张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访谈时间:2016-11-29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又提出大力培养中心镇和特色镇,优先支持县域中心镇,集中打造资源特色镇,使其成为接纳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节点。“十二五”期间,全省确立了重点建设 100 个重点中心

4、镇和 100 个生态文化旅游镇的目标。2013 年,湖北省发布关于开展全省 “四化同步” 示范乡镇试点的指导意见 ,提出对全省 21 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重点扶持建设,随后,又开展了“荆楚派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示范工程。应该说,湖北省不缺乏小城镇发展战略,但战略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小城镇发展缺乏产业基础,政策扶持并没有带来产业集聚,城镇发展动力不足,自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Q:我们知道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已获批,您认为小城镇在长江中游地区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如何?黄亚平:2015 年,国务院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

5、 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的战略定位。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长江中游区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区和粮食主产区。因此,我认为小城镇在长江中游地区主要起着 “稳定农业、 服务农村” 的基础性作用。中部地区农村人口多,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近 10 年城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人口向大中城市及县城集聚,仍是一种节点集长江中游地区的小城镇稳定农业, 服务农村Expert Interviews104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小城镇建设2017年 第9期NO.9 SEP. 2017聚型城镇化模式,绝大多数乡镇常住人口是减少的,乡镇

6、工业基础弱、人口集聚能力差,未来也不应提倡在乡镇大规模推进工业化,而应将重点放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小城镇服务农业,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方面,不宜重复沿海发达地区“土地资本化、乡村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路径。Q:您认为中部地区的小城镇与其他地区的小城镇有何差异?黄亚平:有很大的差异,以湖北省为例,全省共有 1233 个乡镇单元,除去城市 302个街道及 39 个城关镇,有 722 个建制镇及170 个乡,乡镇数量多,分布密度较低,一产规模大占比高,乡镇工业企业少,乡镇总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亟待改善。据省住建厅 2012 年统计资料,2012 年湖北建制镇(乡)镇

7、域平均人口 5.55 万人,镇区(乡集镇)平均人口 1.69万人,镇区(乡集镇)建设用地面积平均约为 1.73km2,大镇占比很低。这还是基于各地自行申报的数字, 不排除还有夸大的水分。除规模小外, 多数乡镇还缺少特色资源,如自然生态资源不突出,历史文化资源亮点不多,很难依托特色资源发展三产服务业。因此,我认为对中部农业主产区的多数小城镇,是不可能通过工业化和发展三产旅游做大做强的,应择强择优重点发展,大力推进重点镇、特色镇建设,而多数小城镇,重点是完善其“三农”服务功能即可,不宜都追求“做大做强”。如果说东部地区小城镇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中部地区小城镇则是整体发展水平较低,选择的发展路径策略也

8、不会一样。Q:如何看待特色小镇热?黄亚平:国家先后组织推动过重点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名镇等多类型小城镇建设,应该说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都未形成很大影响。今年以来,借鉴浙江经验,住建部、发改委及财政部又联合发出关于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求,并已认定了第一批 127 个“中国特色小镇”。我认为这一举措还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因为中国乡镇太多,全面进行扶持开发建设困难太大,从国家层面,也应该“择优择强”重点扶持,形成示范,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全国的以镇域行政建制为单元的“特色小镇”模式与浙江的“非镇非区”的“特色小镇”模式各有特色,都具有示范作用。目前各省也都有自己的小城镇发展战略及示范

9、类型,我觉得各省情况不同,应各自检讨总结自己小城镇战略的实施成效,在国家整体要求的基础上,制订各地的实施政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路径。Q:对湖北特色小镇建设有何建议?黄亚平:如前所述,湖北省小城镇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产业支撑,宜昌龙泉镇、荆门漳河镇、仙桃彭场镇、汉川沉湖镇等产业基础较好的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湖北“特色小镇”建设,应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重点培育特色小镇产业基础,注重结合小镇资源禀赋及其他优势,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城镇形态特色及地域文化特色。可以说,湖北特色小镇建设,应注重“强基、塑形、铸魂”,即产业强基、空间环境塑形、地域文化铸魂。特色小镇类型上应多样并存,目前湖北已出现少量依托村庄建设的特色小镇,如荆门“彭墩”风情小镇,因此,既可建设以镇区为依托的整镇推进的特色小镇,亦可扶持以优势村庄为依托的点状特色小镇。Q:谢谢您接受访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