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必修三《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42656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苏教版必修三《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苏教版必修三《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苏教版必修三《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苏教版必修三《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苏教版必修三《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苏教版必修三《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苏教版必修三《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word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案高一语文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案 江苏省邗江中学江苏省邗江中学 文本导学 【目标引领】 一、基础目标 1掌握词语:别出心裁、琳琅满目、邯郸学步等 3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并把握处理两者关系的态度及其 意义。 二、发展目标 1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2理解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的作用。 3学习对比论证的手法,加以合理使用。 【过程记录】 一、预习 1识记字音 慰藉(ji) 载体(zi) 有悖常理(bi) 沉溺(n) 上乘佳作(chng)雕塑 (s) 宣泄(xun) 匮乏(ku) 2识记字形 别出心裁才干

2、 以偏赅全以偏概全 声嘶力竭厮打撕毁歇斯底里 3识记词义 别出心裁: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琳琅满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 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原谓所见皆名 流。后以“琳琅触目”谓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以偏赅全:片面地根椐局部现象来推论整体,得出错误的结论。 雕虫小技:比喻微末的技能。多指刻意雕琢词章的技能。 匮乏:缺乏 2预习过程中感到不理解的问题: 二、学习 1摘抄文中表明中国文化的一些经典语句。2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的优点与缺点各表现

3、在哪里?3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巨大,我们就如何对对待两者差异?三、质疑 1思考:重视并弘扬中华民族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文化传统,在全救化进程日益加剧的历 史背景下有何作用?2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记下来认真思考,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四、训练 (一)知识识记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渗透(shn) 载体(zi) 有悖常理(bi) B玄思(xun) 沉溺(ni) 上乘佳作(chng) C躯壳(k) 慰藉(ji) 处世哲学(ch) D雕塑(s) 宣泄(xun) 日益匮乏(k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修养身心 相互交融 惟其如此 吐纳导引 B声嘶力竭

4、不可思异 经世致用 地质戡察 C息斯底里 别出新裁 知足长乐 无足轻重 D弘扬国威 延年易寿 雕虫小技 以偏盖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们要在宏观的视野下 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并加以比较。作为理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科学事业是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是一种精 神的 。 只重实践而忽视思辨的传统,有助于防止我们的民族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 。 我们不应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唯一尺度,更不能不加分析地用一 种文化来 和取代另一种文化。 A考察 沉醉 误区 统摄 B考查 陶醉 误区 统治 C考察 陶醉 错误 统治 D考查 沉醉 错误

5、 统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式的武术不仅要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要打得漂亮,即要在花拳绣腿之中获得 一种美的享受。 B如果一味强调我们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其结果必 然就像邯郸学步一样。 C有人错误地以为工艺和艺术是属于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雕虫小技,其实这恰恰是中 国文化的强项。 D一走进第十届上海国际时装展览会展厅,我们顿觉眼前一亮,各色各样的时装琳琅满 目,令人目不暇接。 (二)佳句品读 文句: 理由: (三)文段理解 如果说中国文化的弱点存在于感性与理性两极,因而其体育与科学均不够发达,那么, 其“富矿富矿”恰恰处在感性与理

6、性之间的交融地带,因而其艺术与工艺特别发达。说中国是 一个艺术和工艺的国度,不仅是由于我们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先秦的诗经、战国的楚辞、 汉代的辞赋、六朝的骄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时代的小说这些纯艺术的上乘 佳作,也不仅是由于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仰韶的彩陶、良诸的玉器、殷商的青铜、汉 代的石像、唐代的三彩、宋代的泥塑、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园林、清代的宫殿这些泛艺术 的工艺精品,而且是由于我们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本身就浸泡在艺术之中。就在西方的经院哲学家们通过逻辑或数学的手段来揭示宇宙乃至上帝的奥秘时,自隋唐开始的科 举制度却要将写诗和作文看成是每一个国家官吏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素养。因此

7、,与西方不 同,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不必躲在幽暗阴森的教堂里去研究天文历算,但却必须以琴、棋、 书、画来修养身心。儒家以忠孝安邦、以礼乐治国的传统,自然会把文章提到“经国之大 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道家“乘物以游心”的处世哲学更容易让人们以艺术的态度来 对待全部生活。 1文中加引号的“富矿”比喻什么? 答: 。 2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艺术和工艺的国度”?(不少于 3 点) 答: 。 3中西文化各有什么强项? 答: 。 【收获整理】中心内容 课文内容 及其理解 理解或评价文章风格 写作特色【拓展迁移】 从思维方式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

8、辩证思维来 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 的思维方式。他们认为,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 其中中和论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 “中 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 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这种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 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 辑分析。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使得东方人和

9、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 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那么导致这两种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借鉴美国著名文化心理 学家尼斯比特的观点。他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 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 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 为主要特征。尼斯比特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入手,系统阐述了东西方思维的产生渊源和特 性。 首先,从社会背景上讲,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 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强调个人

10、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其次,从社会认知系统上讲,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 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 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 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 心,西方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两种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且对东 西文化的交流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

11、同样 问题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因此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双方的有效沟通都显得极为重 要。只有认识到这种思维差异,并且以此去指导行为,才能够使双方的交往更有效。 1中国人与欧美人在思维方式的取向上具体有什么差异? 答: 。 2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与欧美人的逻辑思维各自强调的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 。 3尼斯比特从哪两个角度阐述了东西方思维产生的渊源和特性? 答: , 。 4据文意,选出下列推断能够成立的一项:( ) A “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经内化成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 而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 B西方的分析思维要优于中国的辩证思维,因此中国人要善于向西方人学习分析思

12、维。C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开创了古希腊文化,而儒教和道教则造就了以中国为代表 的东方文化。 D在当今世界,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如果能做到求同存异,无疑必将加深彼此间的了 解,也更能有力地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 【资料链接】 陈炎:中国陈炎:中国“诗性文化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的五大特征 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首先是因为“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 殊地位。从春秋的“诗经”到战国的“楚辞”,再到汉魏的“乐府”,从“唐诗”到“宋 词”再到“元曲”,诗这种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 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

13、且 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提诗。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正含义,是将“意境” 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 “诗的国度”。 其次,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不仅是因为诗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 而且也由于以诗为灵魂的艺术精神影响和左右着艺术之外的文化产品。在感性活动方面, 中国的体育并不以开发人的肉体极限为目的,也从来不陷入狄俄尼索斯式的迷狂,而是在 感性宣泄中强调理性的制约,在肉体的拼搏中注重智慧的较量。最能代表中国体育精神的 不是足球,而是太极拳,它不是一种忘乎所以的肉体迷狂,而是强调身与心的统一、气与 力的和谐。直到今天,我们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的强项大都带有艺术的成分,如体操、跳水、 技巧之类,而在足球、田径等单纯感性较量、张扬肉体迷狂的项目中,我们则常常处于先 天的弱势地位。说到底,中国人的体育观念和西方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人不仅要以力 量、以速度为原则,更要以美为原则;而在西方人那里,即使是所谓的“健美”活动,也 不惜为了考察人的肉体极限而将其变得畸形在理性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