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鄂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唐诗两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刈麦》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39921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鄂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唐诗两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刈麦》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秋鄂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唐诗两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刈麦》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秋鄂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唐诗两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刈麦》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秋鄂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唐诗两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刈麦》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秋鄂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唐诗两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刈麦》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秋鄂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唐诗两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刈麦》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鄂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唐诗两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刈麦》word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刈麦观刈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整体理解诗歌思想含义,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写作训练,片断练习。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九年级的学生还比较欠缺读懂一 首诗歌的基本方法。读诗还停留在诗歌意义的表层次上,缺乏深入的思考,更不能联 系现实生活来进行知性的阅读欣赏。 他们普遍爱诗,对古典诗歌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良好的解读和巧妙的引导能够激发他 们的阅读激情。 他们天真善良仁慈,虽然远离生活但是渴望了解生活。通过文学作品走进真实的人生 是他们的愿望。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感悟作

2、 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掌握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 幸福生活。教学教学过程过程第第一一学时学时活动 1【导入】 投影展示图片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大家知道写什么的吗 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另一篇描写农民劳作的诗歌观刈麦 活动 2【讲授】题目解说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 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 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活动 3【活动】 投影展示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 那小麦铺满

3、陇沟焦黄。师:这就是丰收的场面,来,孩子来用情朗读。 (生动情朗读。 ) 师:猜想一下,辛苦一年,终于丰收了,农民会怎么样呢? 生:会特别高兴,欢呼雀跃。 生:他们会聚在一起搞活动庆祝丰收。 生:他们会休息一段时间,享受生活享受丰收。 师:说得真好。按照常理,确实是应该这样的啊!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在白 居易的观刈麦中去寻找答案。 活动 4【活动】第二部分:热身运动 师:来,我们先做热身运动。 投影展示 按照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全诗两遍,把全诗分为三层。 边读边思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生自由自读) (请三位比较优秀的学生起来合作诵读,各自负责第一层、第二层、第三

4、层。老师稍 做点评。学生在书上批注层次,为后边的学习做铺垫。略) 师:现在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生:开心。 师:开心?丰收的开心吗?孩子,好好读好好听,看看最后感觉有没有改变。后面一 个同学请继续。 生:难过。 生:愤怒。 生;悲哀。 生:心都揪紧了。 师:用一个词! 生:揪心! 师:孩儿们,读诗一般有三境界 投影展示 读诗三境界 读懂诗歌 读懂诗人 读懂社会(读出自我) 师: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层次:努力读懂诗 活动 5【活动】第三部分:读懂诗歌 师:让我们看活动要求 投影展示 认真倾听同学诵读前十句。 哪一句诗最拨动你的心弦,请说明原因,请设计诵读。 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

5、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请学生代表动情配乐诵读。然后请学生到讲台上发言) 生:第一句就很打动我, “田家少闲月” ,农民一年四季都在忙啊。 “倍忙”是加倍地忙。 农民真辛苦。师:忙到了什么地步?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忙吗? 生:一家人都在忙,连女人和孩子都上阵了。小孩子也要帮着干活。 师;虽然忙,但这一家人毕竟互相扶持着,是完整的一家子。诗人还写到了另外的家 庭吗? 生:还有一家人,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 师:她为什么不也送饭到南岗呢? 生:她的孩子还小。 师: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生:他们家根本就没有田,因为要缴纳租税田都卖光了。 师:他们家的男人呢? 生:可能没有男人。否则她不会自

6、己带着孩子在别人的田旁边拣麦穗来充饥。 师:你读书很仔细!太可怜了!没有田,没有丈夫,孩子幼小,这样的家庭,哪里有 丰收,哪里有快乐啊!孩子,请你读出这位妇人心中的苦吧! (生动情朗读) 生:最打动我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师:孩子,先读好这个句子,把你的初步理解送进朗读中去。 (生动情读) 师:我感觉你动情了。你想为大家传递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生:我想读出天的热,读出农民的苦。 师:热到什么地步? 生:太阳太大了,脚底发烫,整个背都被灼伤了。 师:你怎么理解诗句中的“蒸”字? 生:一切都热气腾腾的,像煮沸的开水一样。 师:是!天地之间全是热浪啊,可是农民还要劳动。孩子,你在 40

7、 度的高温下踢过足 球吗? (台下许多学生举手) 生:我才不在 40 度的高温下踢球呢,那简直是疯子!(众笑) 生:但我在 30 多度的时候踢过球,全身都要烧起来了,热得全身爆裂了一般的疼,整 个人都好像要化了。 师:你还是在娱乐啊!可农民们是在麦收,是在和时间赛跑,和老天爷抢收成啊! 投影展示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指导多位学生动情读。读出痛苦,读出忧伤,读出挣扎,读出忍耐) 师: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生:力尽的“尽” ,力气都没有了,真苦! 生:敝筐的“敝” ,连拿的篮子都是破的,穷啊! 生:足蒸暑土气的“蒸”字,被蒸掉的不

8、仅是农民的汗水,还有他们的血汗啊! 师:这些都很棒,但都还没有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白居易有另外一首更著名的诗 叫卖炭翁 ,描写的是一个伐薪烧炭的农民的命运孩儿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烧炭吗? 现在教师里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啊! 活动 6【活动】第四部分:读懂诗人 师:请看下一个活动的要求。 投影展示 声情并茂地诵读最后三句,读三遍。 读注释。 扩写诗题观刈麦 ,把三个字变化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话中诗人的形象要鲜明。 (生活动) 师:请大家还原诗人的形象吧! 生:一位满怀负疚之情的诗人在痛苦地看着农民们刈麦。 师:“负疚”一词说明你读懂了诗人。 生:诗人哪里是观刈麦,分明是在观民生啊! 师:振

9、聋发聩!你是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少年! 生:一位沉痛反思自己的诗人观刈麦,他认为自己也是造成农民苦难的罪魁祸首。他 对自己太严格了。不是严格,是苛刻! 师:白居易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引你为知己。 生:一位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观刈麦,他深深地思考着许多社会问题。 师:“社会良知” ,孩子,你睿智且清醒,你是吴老师最佩服的那种学生。 师:闻者尤悲伤,这就是白居易!念我何功德?这就是白居易。这位白居易,曾经这 样为老百姓呼喊 活动 7【活动】第五部分:读懂社会(读出自我) 师:结合卖炭翁和本课: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生读,自由评论) 师:现在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社会的残酷,昂

10、贵的税收,底层人民付出得最多,但是回报却最小。 师:是!最残酷的是连老百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谁手中。深刻! 生:君主等贵族上层社会的富贵生活是在榨取和浪费农民老百姓等下层社会的基础上 建立的,上层贵族和下层老百姓的生活反差特别大,一边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愿天寒”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一边却是“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 这使我想起了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生:昂贵的税收,使得农民奋斗了一夏的成果,转眼间就灰飞烟灭! 生: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身陷底层农民工,何故辛勤交田税。夕阳东斜残如血, 诉说悲苦到如今。 师:才女!能够押韵就更好了

11、。 “述说悲苦到如今”很让人警醒。就是到今天,农民的 问题还是社会之伤啊! (师在黑板上画第三颗眼泪,板书:社会伤)活动 8【活动】第六部分:小结 师:观刈麦是一扇文学的窗口,透过它,我们看到了民生、社会以及先进知识分 子对民生问题的思考。这样的经典作品还有很多。【投影展示】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选自水浒传师:孩子们啊,但愿你们从这些诗中读出悲悯的情怀,读懂农民苦,诗人痛,社会伤, 但愿你们拥有“珍惜”之心, “怜惜”之情。但愿你们不要成为公子王孙啊!最后,让我们 齐读末三句诗人的心灵独白。 活动 9【测试】 背诵观刈麦 ,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你了解白居易多少? 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是 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 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 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 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 ,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 中的原句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