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39886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秋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秋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秋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word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课时课时 预防犯罪预防犯罪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 犯罪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 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 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

2、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 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 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 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 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 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

3、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 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 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 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总结、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 法,构成了犯罪。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 的内容。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

4、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阅读教材 P5253 内容,回答:(展示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教师讲解: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根据 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犯罪特征 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 (展示下列材料) 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 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

5、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 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 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 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刑罚含义及种类 活动三:了解刑罚 (展示材料)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 一审宣判,认定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

6、四年。三罪并 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1思考: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教师讲述: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他受了刑罚处罚,其中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 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 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 P54“相关链接”)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 (四)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活动四:预防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 P55“

7、探究与分享”) 思考与讨论: 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 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 教师讲述:1.阅读教材 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 刑罚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他之所以 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 抵制诱惑等。 3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从小事做起,预

8、防违法犯罪。 活动五:杜绝不良行为 (展示表格)行为表现对行为人的危害对他人的 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填表并回答: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提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教师讲述:行为表现对行为人的危害对他人的 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打架斗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侵害他人生命 健康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扰乱公共秩序夜不归宿可能受到他人侵害可能侵害他人 合法权益令父母担心易导致犯罪携带管制 刀具可能被他人伤害毒害身心健康, 诱导犯罪令父母担心败坏社会风气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 自觉守法的人。

9、活动六:防患于未然 (学生阅读教材 P56“阅读感悟”) 思考:读了父亲给儿子的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 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3 板书设计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什么是犯罪 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加强自我防范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4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认清犯罪特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通过比较法、案例分 析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多种教学手段 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