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浙美版美术二上第7课《光荣的奖章》word说课稿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39834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浙美版美术二上第7课《光荣的奖章》word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秋浙美版美术二上第7课《光荣的奖章》word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秋浙美版美术二上第7课《光荣的奖章》word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秋浙美版美术二上第7课《光荣的奖章》word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浙美版美术二上第7课《光荣的奖章》word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光荣的奖章说课稿-硋灶中心小学硋灶中心小学 张伟铃张伟铃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教材第 3 册第 7 课光荣的奖章 ,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光荣的奖章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 2 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奖章欣赏,了解奖章的作用和基本要素,并能设计一枚有意义的奖章。2.通过奖章观察、分析、创作实践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为学校或班级设计一枚有意义的奖章,培养荣誉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奖章的基本要素,设计一枚有意义的奖章。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奖章的造型与图案、内容相符且富有创意。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 2 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

3、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出示奖章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展示老英雄给战士们讲战斗故事的照片,指出:光荣的奖章记录下英雄光辉的岁月和不朽的事迹。出示课题:光荣的奖章。出示几种不同的奖章的图片:五一劳动奖章、八一勋章等,提问:你认识这些奖章吗?你能说出这些奖章的名称吗?教师进行奖章介绍。说一说:奖章的用途和特点是什么?教师总结。2新授。(1)仔细观察奖章,分析奖章有哪些基本要素。(2)观察奖章外形有哪些不同的变化,说一说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的奖章外形?(3)观察奖章有哪些不同的挂饰,说一说你

4、还能设计哪些不同的奖章挂饰?(4)奖章的中心图案有什么特点?(5)探索中心图案的文字与图案有哪些不同的排列形式。(6)师生共同总结奖章设计要领。(7)教师示范奖章设计的基本步骤。(8)教师出示设计任务单:为班级各项评比活动设计奖章。小组讨论:A、我们能为班级活动设计哪些奖章?B、各类奖章应有什么特点?(9)欣赏同龄儿童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3.学生设计,师巡回指导。4.展示作品,师生互评。(1)请学生佩戴自己的奖章进行自评:说一说你的奖章是为什么活动而设计的?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奖章的内容。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创新的地方?蜕一说在创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2)奖章投票评比活动

5、,评出最佳奖章设计奖若干评选出的奖章将在以后的班级颁奖仪式中正式采用。5拓展延伸(l)可尝试设计制作半立体造型的奖章(2)思考:少先队队徽是奖章吗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 。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光荣的奖章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