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说明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说明 辽宁大学化学院于 1997 年由原来的辽宁大学化学系以及化学相关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化学实验厂等单位整合而成现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应用化学等 6 个研究所, 稀散元素、 绿色合成与先进材料制备化学 2 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学科为辽宁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学科 2005 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 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应用化学学科 2003 年获应用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 年获工程硕士(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授权点 辽宁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为辽宁大学化学院开设的化学、 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 3 个本科专业之一, 正式招生于 1996 年, 已有近 20 年办学历史 该专业的前身是化学系 1961年始建的高分子化学专业,1996 年,化学系瞄准学科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积极应对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整合高分子化学专业、 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及无机化学等学科与材料科学学科相关的优质资源,成立了辽宁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因此,本校材料化学专业一直是以高分子材料、 无机功能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加工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和学生培养特色。
9.1.1 专业特色专业特色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 主要研究材料的制备、加工和性能制备、加工和性能等 3 个方面的问题我院从我院从整合相关资源整合相关资源创办材料化学创办材料化学专业伊始,就专业伊始,就充分依靠化学学科优势充分依靠化学学科优势力量力量,发挥化学学科所具有的设计、制备,发挥化学学科所具有的设计、制备、表征、表征等学科等学科特长特长,,紧紧地围绕上述紧紧地围绕上述 3 个方面的化学问题,依个方面的化学问题,依托托学院无机化学学院无机化学省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和合成合成、加工、加工等等方面的方面的学科学科优势优势资源资源力量,力量,突出突出无机功能材料、特别是稀散元素功能材无机功能材料、特别是稀散元素功能材料料以及以及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合成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制备加工制备等等研究特色,开展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特色,开展研究方向明确、科研服务、科研服务教学且有特色教学且有特色的的本科专业建设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工作,,教学教学计划编制及教学计划编制及教学过程中过程中强调强调材料设计材料设计、、制备制备合成与合成与表征表征能力的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是特别是高分子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等实习过程等实习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训练和培养的训练和培养,,使本专业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素质,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接受很好的基础化学研究和材料化学研究训练,能在材料和相关学科从事科研、开发和产品生产的高素质人才。
9.1.2 实施过程实施过程 9.1.2.1 不断完善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改革课程体系,紧跟学科前沿,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形成以国际化、本土化、现代化相互融合为特点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科学合理、富有生机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做法上,做法上, 采用通识教育、 学科教育、 专业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不断地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反映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来,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 一是一是加强加强化学学科与材料学科化学学科与材料学科基础基础知识知识课程的授课课程的授课,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并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专业特色,设立《合成化学》 、 《谱学导论》和《纳米材料》专业主干基础课,重点阐述化学合成、表征及材料科学相关前沿问题 二是二是注重文理渗透,注重文理渗透, 尽管材料化学为理工科专业, 但也要求学生在人文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充分利用综合大学所具有的学科优势,在人文社科等不同领域设立选修课程,培养综合素质 三是三是注重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注重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开设各种专题报告与学术讲座,除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 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材料化学领域里的一些高新技术。
突出应用与实践能力,开设《功能高分子》 、 《实用塑料材料学》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专业主干课 四是加强四是加强实习实习、、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基本实现了“理论课程规范,选修课程前沿,实践环节实效”的教学课程体系 9.1.2.2 加强实验、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 依据专业建设的重点, 在实验教学体系设计方面重点侧重于材料的设计合成、 表征和应用实验在实验室中在实验室中,,主要针对主要针对材料材料合成与制备性能,研究合成与制备性能,研究对象突出无机功能材对象突出无机功能材料和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实习实践中;在实习实践中,主要,主要针对针对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具体做法如下: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一是实验室实验室整合与整合与管理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将原高分子化学实验室与合成实验室、仪器表征实验室等整合,形成具有综合能力的综合化学实验室,构建具有开设综合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实验平台 二是二是实验教学内容、结构和方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结构和方法改革确定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从宏观上规范基础实验教学, 以综合化学实验加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化学实验精选新颖且来自化学前沿的课题,实验以学生为主,无论在内容和方法上都优于传统专门化实验实施基本训练、综合实验、研究型实验三个层次实验教学特别如材料加工实验,从改性料的合成出发,设计“一条龙”实验实验将完成改性塑料制备,成型加工到标准样制备,最后完成材料制品各种性能的测试,形成实验“一条龙” 三是三是实验教学与科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适当增加研究性、设计性或文献实验,以培养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如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聚丙烯塑料由于原料来源广、价格廉、耐腐蚀,并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优良的电气性能,而获得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不同制品的使用要求不同,因此,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对聚丙烯进行改性处理,常有增强改性、阻燃改性、增韧改性等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实验可以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提出对塑料的不同改性要求,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制定方案进行实验研究还可以通过导师制的方式,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新的研究探索性内容 四是四是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培养人才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生产实际, 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办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和参观教学。
学院与辽宁恒星化工有限公司、、沈阳科通塑胶有限公司、辽宁华锦集团、沈阳帕卡濑精有限公司、辽宁拜斯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沈阳格兰注塑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 学生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五是五是不断完善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水平水平,建设,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断增添购置材料化学专业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如热变型维卡温度测定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旋转粘度计;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注塑机等设备,构建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9.1.2.3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院在不断提升学科建设高度的同时,在不断强化基础课教学队伍建设的同时, 不断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 已建立起一支梯队结构基本合理、 博士比例高的师资队伍 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进修及引进高层次人才,材料化学专业已形成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 12 人(不含基础课教学及实验人员) ,其中,教授 3 人,研究员 1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2 人;硕士生导师 8 人;5 人具有博士学位,占全部教师比例的 41.67%,6 人具有硕士学位。
9.1.3 效果说明效果说明 本专业成立至今,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完成教育部教改研究项目 1 项,曾获得辽宁省省级教学成果奖 2 项近年,通过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了教学实验的综合能力,增进了实验室开放程度,完善了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 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扎实,实验动手能力增强,综合能力提高 学生连续参加了几届全国大学生化学知识实验竞赛, 是为数不多的参赛地方院校之一,参赛选手均获个人三等奖,受到好评应届毕业生考研率都在 40%左右,就业率名列学校前列,多人次获国家奖学金、辽宁省挑战杯等各种相关荣誉称号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稳步上升目前,12 名专任教师中,有 4 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在研项目 4项,出版专著 1 部,发表 SC I 收录论文近 40 余篇, 申请专利 30 余项, 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辽宁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材料化学专业为辽宁省本科重点建设专业,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共建实验室项目,2013 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批成为博士授权点学科专业 支撑材料清单:支撑材料清单: 1. 2008、2010、2013 版教学计划 2. 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协议 3. 专业教师基本情况表(参见表 4.1 专业教师基本情况) 4.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情况 5. 主持其它科研项目情况(参见表 6.4 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6. 获批专利情况(参见表 6.3 教师获批专利情况) 7. 科研奖励情况 8. 大学生获得荣誉情况 9. 辽宁省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批文 10. 辽宁省重点建设本科专业批文 11. 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批文 12. 辽宁大学校级精品课及专业主干课情况 13. 学生发表论文情况 14.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