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122761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 第 七 届 北 京 大 学 医 学 人 文 周 ( 专 刊 ) Medical Humanities Report,Peking University 第 24 期 2014 年 12 月 15 日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主办 2014 年第 24 期1 医院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金秋十月,收获在季。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系承办,卫计委主办的“医院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与 2014 年 10 月 22 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716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医学人文学系主任甄橙教授主持,卫计委直属机关党委鹿文媛副书记、卫计委宣传司宣传处

2、姜雯处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兼组织部部长戴谷音、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张大庆院长和王玥书记应邀出席会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党委书记贺蓓教授、北京友谊医院执行院长辛有清教授、张家口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王玉萍、北京中康时代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细忠、天津宁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李东柏、北京房山区卫生局的领导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六位来自医院和卫生局的管理者就医院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研讨。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的辛有清院长结合北京友谊医院的历史和办院特色畅谈了“医院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的问题;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王玉萍则以“加

3、强医院文化建设,打造卫民服务品牌”问题,介绍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近年来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医学人文研究院 Institute of Medical Humanities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主办 2014 年第 24 期2 益;来自民营医院的北京中康时代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唐细忠董事长以旗下的北京京顺医院为代表,从企业管理入手,将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相结合,从京顺医院的文化建设细节为大家详解了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到民营医院的文化建设中”;天津宁河县人民医院李东柏副院长,从构建和谐医院安全文化的角度,介绍如何控制和监管医院医疗不良事件,说明了医院文化建

4、设在避免医疗不良事件的重要作用;而来自北京房山区卫生局的代表张冰从医疗行政管理的角度,结合北京市房山区卫生局的具体工作,阐述了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介绍了房山区卫生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和谐医患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 研讨会主题报告结束后,北医三院的前党委书记贺蓓教授以“本分”为关键词,回顾了多年来党委工作经历,以及她在医生家庭里的成长经历,并结合自身在“非典”中的亲身经历,畅谈了一位医生对医师职责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贺蓓教授的发言真切感人,强调了医生的本分,直抵本次会议的主题之根本。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党委书记王玥教授也结合会议发言谈了自己的认识和

5、想法。最后,卫计委直属机关党委鹿文媛副书记对各位演讲者的发言逐一进行了评论,并再次阐释了主办本次会议的宗旨, 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在现实的医疗工作中,医学技术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但医务人员的精神生活不可忽略。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和职业神圣感,增强医院的凝聚力,打造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和谐的医院文化是每一位医务人员需要付出实际行动的努力方向。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医学人文学系) 第七届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周之微电影大赛 2014 年 11 月 7 日晚 18:30,第七届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周之微电影大赛在逸夫楼 209 报告厅举行。此次比赛

6、得到医学部各院系学生们的热情关注与积极参与,活动组织方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征集到同学们精心创作微电影作品共计 15 部。 经过校内评委的初审,四部作品脱颖而出,成功入围最终的决赛展映环节。 活动现场, 能够容纳二百多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现场师生观众与评委嘉宾们共同欣赏了四部微电影作品,大家不时为影片中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演员们”诙谐幽默的角色演绎也不时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笑声。留学生拍摄的迷宫 Maze中富有创意的记忆杀手,充满了悬疑元素;研究生的神秘日记把精神疾病患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给我们,最后超乎寻常的结局让现场观众齐声叫好;医英各级联谊大片寻找最高级讲述了大学生应该怎样

7、务实而积极的奋斗自己的青春,手法诙谐幽默,引来现场一次次的掌声,将活动推向高潮;最后 2013 级医学英语同学制作的心洞将并不存在的形象架构在了现实生活中,和谐又富含哲思,抛出了一道关于本心与欲望的严肃思考题,为整场大赛画上了圆满句号。 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 Medical Humanities Report,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主办 2014 年第 24 期3 本次大赛邀请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制片人徐萌,中国内地青年电影导演、编剧、电视剧编剧张琦,以及驻华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李莎(Patrizia)女士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

8、本次大赛还特邀请了著名影视制作人张军安、 健康报特派嘉宾记者魏婉迪等嘉宾。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医学部学生工作部常务副部长、教育处副处长李红,医学部团委书记焦岩,医学人文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玥,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郭莉萍以及石河子大学五位嘉宾老师均受邀出席。来自北京大学 18 个不同院系的学生会主席作为学生嘉宾全程观看了比赛。 大赛评委从不同角度全面细致地对各部微电影进行了点评,为各剧组的成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评委老师们充分肯定了医学生们从生活中提炼思想付诸艺术的丰富表现能力,欣喜地指出参赛团队完全具备从事影视行业的潜力,从这些微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最纯粹、干净同时有营养的东西。 最终寻找最高

9、级剧组凭借高质量的制作一举夺得最具人气奖、最佳剪辑、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影片五项大奖, 迷宫Maze荣获最佳女主角, 心洞以其深刻的主题斩下最佳编剧奖! 北京大学第七届医学人文周活动之微电影大赛的参赛人员和观众涉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各个院系的本科生、留学生和研究生。本次大赛不仅得到广泛关注,而且收获了评委、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好评。微电影比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师生共同探索医学人文教育的形式,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一次成功尝试。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学生会) 医学人文研究院 Institute of Medical Humanities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主办 2014 年第 24 期

10、4 第七届医学人文周之电影杨梅洲赏析活动 10 月 20 日晚,第七届医学人文周之医学人文电影赏析活动在逸夫楼 702 教室成功举办,此次放映的电影是荣获第 36届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最佳影片“火鸟大奖”和第十届海参崴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 NETPAC 奖”的优秀影片 杨梅洲 。 影片导演陈卓、 影片女主角小静的饰演者尹雅宁应邀来到现场, 与现场师生共同分享、 交流拍摄影片的台前幕后故事,以及影片所反映出的深层次内容与意义。活动由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郭莉萍主持。 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湖南某临江小城,两个命运不同却同样在命运中沉浮的女孩的故事。生性倔犟的小静自幼聋哑,早年父母离异,如今的她跟着外

11、公和舅舅一起生活。常年的不能与他人正常沟通异化了她的性格,小静逐渐变得令人难以琢磨,使她滑向了伦理的边界。警官张昊阳自觉生不逢时,他已鰥居多年,与前妻离婚后一心想再要个儿子,尽管他有一个聋哑的女儿。酒吧歌手小梅狂放不羁,在与母亲大吵一架后不再回家,但残酷的现实令这个涉世未深的女孩深感迷茫,她不知如何走下去,只靠貌似坚强实则脆弱的内心支撑苦苦挣扎,她不知道哪里才是温暖的归巢,最后投入张警官的怀抱。在此种背景下,父亲、情人、女儿,亲情与爱情,矛盾与牵绊,展开了一场纠结的搏弈。剧中演员绝大部分都是非专业演员,用方言对白,最大程度保留了现实生活真实的质感。影片折射出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人性的错位、隔离、

12、迷失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对医学生来说,电影杨梅洲也是人文思考的起点,它反映了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片中的小静是聋哑人,对一般人而言,是他者。对于医生而言,病人也是他者。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片子是医患之间的寓言。健全人不理解或者不愿去小静的世界,就像医生和病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而大部分的医生也没有努力去理解病人的世界。 观影结束后,导演陈卓、小静扮演者尹雅宁与现场师生围绕影片内容、电影中的隐喻、特别是影片中反映出的人性、人文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讨论。面对同学们的积极提问,他们逐一认真回答,并对同学们的深入观察与独特视角表示了赞赏。陈卓导演介绍了影片的创作初衷,拍摄手法,执导理念,以及反映

13、出的人性、人文思考,同时分享了电影拍摄过程的一些细节问题。演员尹雅宁也分享了自己饰演小静的心得感悟,以及对于所饰角色的理解。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学生会、新媒社) 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医学人文研究院简报 Medical Humanities Report,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主办 2014 年第 24 期5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第三届“领略医学之美第三届“领略医学之美 感悟生命之真感悟生命之真 ” 学生作品展学生作品展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 , 这 是 100

14、年 前 ELTrudeau 医师墓碑上镌刻的座右铭。100 多年来,伴随人类健康需求变化,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以强调“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为医生职业重要特征的这一座右铭,不仅影响力没有减弱,反而被医界内外人士及医学教育界重提, 并成为现今医生的共同职业追求, “治愈”却依然是偶尔为之的事情,值得深思! “帮助安慰”或许才是医学之本真。无论知识如何在不同层面上的被解构或是被重构, 医学之本真却是恒定的、久远的。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应该始终以人类健康为中心,专注于对生命的悉心体察和情感交流,服务于人类美好的生活。 医学要接近这一目标, 医生就必须具备体察生命、交流情感的理念

15、、知识、能力以及技巧, 所以医学生接受与之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是医学教育的应有内容。 对科学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知道物质世界的局限与可能。对社会的了解,可以使学生知道个人如何在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仍然能克服负面影响,提高生活质量。而对艺术与美的了解,则可使学生体验到人具有怎样的情感,学会体谅别人,宽容别人;从而更清楚人性的善恶、美丑,并懂得如何扬善惩恶,绽放人性之美! 美学是专注于人的情感与美感研究的学科。审美活动是依据生命活动,把自身澄明地交付出去,同时又在交付出去的作为中,把世界带入自己的眼帘,并由此而建立一种与周围世界的生命关系。通过审美活动,人们与世界之间的距离变得亲近、热情、融

16、合,我们能够更完整地认识自身所处的这个世界。 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美学及医学美学选修课 10 多年,尽其所能给予学生审美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以审美的视角观照医学、体验生命。从 2010 年起,课程负责人韩英红老师倡导同学们尝试用有别于“理性陈述”的“诗性语言”表达生命、健康、人体、医学以及周围世界,并递交作品作为检医学人文研究院 Institute of Medical Humanities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主办 2014 年第 24 期6 验学习成果的重要形式。作品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周期间展出,反映强烈。 2014 年的第七届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周期间,以“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为主题,举办了第三届“领略医学之美 感悟生命之真 ” 学生作品展, 作品是从2014 年选修医学美学课程的学生作业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我们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对“诗性表达”由不熟悉到熟悉,作品种类由摄影占绝对多数到画作数量增多,还有诗歌、歌词等形式的创作。单就摄影作品来说,并不是为了摄影而取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