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成为教育家的路上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121632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8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进在成为教育家的路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进在成为教育家的路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进在成为教育家的路上(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报标.tifnot exist!电话: 01082296896博客: http:/ exist!2015 年 10 月22 日星期四教育展台印章.jpgnot exist!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西 部之光访问学者、全国科研型校长。他将“育 人为本,以文化人”的思想落实到学校办学 中,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学校历 史的基础上,提出“人和教育”办学理念。 “人和教育”即实现对“人和”的价值观、内 容、方法论的传承,让孩子知人和、行人和、 创造人和,为融入和谐社会奠基。 “人和教育”围绕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具 有人和特质的少年”的课程目标,系统建构 “人和六质”课程体系:和德

2、、和健、和雅、 和理、和美、和融六大课程群,开设85门校本 课程,编写17种校本课程系列丛书。通过实施 和声课堂,构建和声课堂五步骤教学模式。建 立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一致的教学、教研、 评价体系,实现文化、课程、课堂的一体化发 展,形成立体化的“人和教育”办学特色。学 生实现“三和” 、“四当” 、“六会” 。“三 和” ,即自我之和,与人之和,与自然之和; “四当” :人人都当班干部、当领操员、当升旗 手、当志愿者;“六会” ,即人人会游泳、会 一门乐器、会书法、会陶艺、会下棋、会足 球,促进了学生和而不同的发展。 享受“人和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肖方 明以实践“人和教育”的办学思想,潜

3、心描 绘出一幅和谐共生的教育新画卷! 曾嵘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尊重与唤醒” 。 曾嵘是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特级教师。经过多年实践研究,她在中山 外国语学校实践“尊重教育”理念。即尊 重不同层次、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方向的 学生,用博大的爱心和教育的智慧唤醒他 们的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 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开发内在潜能、促使多元发展,使每个 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为了将自由还给学生,曾嵘深入各 班开展问卷和谈话,向老师们展示一份 份调查结果。通过深入了解学生,虚 心听取教师意见,搜集了解家长建议, 如饥似渴地向书本学习、向专家请 教,让新旧思想对话和碰撞。

4、“尊 重教育”由模糊到清晰,由无序到 有序。首先,从理念层面,她对 小学部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及课 程设置进行系统思考和梳理,提 出以尊重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 帮助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教 育观、课程观和质量观;其 次,从制度层面,梳理教师 教学常规要求,规定各年 级的作业量,提出教师课 堂教学评价新标准,修订 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定期听取学生意见、 建议的制度;再其次, 从操作层面,开展各层 面的教师培训,启动 教务处、年级组、备 课组三级质量监控机 制,提供由学生根据 自身特长和爱好进行 自由选择的51门选修 课程教师在教学 活动中尊重学生个性, 尊重教育规律,尊重 学生主体需求,根据

5、 不同个体提供不同的 课程,施以个性化教 育,使学生潜能得以 充分发展。 在曾嵘的努力下, “尊重教育”的理念已 在校园每一个角落浸 润、生根、升华 重庆市沙坪 坝小 学校长、特级教师唐大 勤倡导“人的 教 育” , 认为教育是从人性角度 回归教育本真,是以提 高人生存生活生命质量 为目标,以人的需求为价 值追求,为人一生幸福奠 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引领社会风尙,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而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 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 他一切行为的目的。唐大勤在 学校管理中,坚持“友善”的 工作准则,将“友善”作为一 种理念渗入学校各项工作中,尤 其强调教师

6、应与学生友善相处。 唐大勤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 中,将学生视为完整的个体。在他 看来,孩子的眼睛始终是扑闪扑闪 的、透着灵气、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友善学生,不仅带给学生更多的真诚与尊重, 同时也净化教师的心灵,照亮教师自己!智启少年 播种未来教育给孩子的爱,是理性和智慧的爱!用 知识的阳光照耀孩子的成长之路,让智慧在孩 子心田萌芽生长,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国家、 民族就有美好的未来! 让孩子走向美好未来哪些素质最关键?卞 小娟的答案是:智商、情商、逆商、创商。 卞小娟是重庆市大学城人民小学副校长、 特级教师、2013年度“中国好教师” 。她认为, 从时代的发展要求可以看出,一个能适应未来 社会需要、

7、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会学习、会 实践、会共存、会创造的人,是一个智商IQ ( 智力商数 ) 、情商EQ ( 控制情绪,管理情绪的 能力)、逆商AQ (抗挫折的能力) 和创商CQ ( 创造智商,开放、思维、创造能力) 即“四 商”协调发展的人。因此,学校应该以促进学 生“四商”协调发展为学生培养目标,以学校 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构建“四商”教育体系, 以此实现提高学校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基于此, 她首次提出并建构“知识自然、课堂润泽、生 命呵护、创意叠现”的“四商”课堂文化,通 过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 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自 主探究达到一种“无障碍交流”的课堂教

8、学境 界,以课堂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的检验,“四商”课堂已逐步完 善。卞小娟 四商课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专著已经出版。她应新加坡及香港、澳门、台 湾地区和内地多个省市邀请,执教四商课堂公 开课100多节。相信未来,卞小娟和她的“四 商”课堂将展现更多的精彩! 坚持“自主识字促课程优化” ,这是董晓宇 语文教学实践的主题。 董晓宇是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小 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她 从引领区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出发,依据 课 程标准 板块改革,经过充分酝酿,构建小学 低段语文课程板块,在自主识字实验中促进语 文学科课程优化,逐渐形成自已的语文教育思 想。 自主识

9、字课将相对枯燥的识字教学利用识 字卡片,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让孩子在兴趣盎 然中轻松解决;自主写字课的专设让写字不再 是阅读课的附属品,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课型 受到老师的重视;阅读常规课聚焦于学生阅读 能力的培养,目标明确;阅读指导课根据读物 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想象、推 理、感受等专项能力;综合运用课耗时虽不多, 却让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听说 读写能力得到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 得到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得以结合。 五个模块的课程共同构成的小学低段语文 课程体系,改变传统常规课格局,真正做到遵 循儿童认知规律、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董晓宇认为今后的语文课程与

10、教学改革的学术 方向已经走到“合”的阶段,体现课程整合理 念的学科课程优化,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苏轼以“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 休”的诗句调侃自己。但是,董晓宇教孩子识 字读书,让孩子体验人生识字乐趣生,智慧生, 她真的做得很成功。 幸福的教师才能带给学生幸福。有人问: 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张咏梅的回答是:立 起自己对教育的信仰! 张咏梅是重庆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 全国小学语文赛课一等奖获得者,2011年受国 家教育部门港澳台办公室委派赴香港任交流协 作教师一年。张咏梅崇尚陶行知先生说的话: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 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1、” 她认为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需要有教育信仰 的教师。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 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 最大的幸福。张咏梅在教研工作中,不仅带领老 师们开展学科教学研究,还注重引导教师们形成 对教育的信仰人是一种价值性存在。教人 成人就是要引导人理解、创造人的价值。学生 并非知识容器和考试机器,教师也不是教书机 器。教师要教人成人,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不能没有教育信仰。 主张教师有教育信仰,自己也一直追求教 育教研工作以立人为信仰的张咏梅,2010年在 教育研究与评论 发表专业成长叙事研究 世 界有我在这里 ;2012年11月,入选

12、语文教学 通讯 小学版封面人物;2013年12月,应邀参 加在台湾举行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并担任评课专家;2014年,主编人教社新疆版 教材(三下)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迄今为止,先 后发表文章20余篇,计10多万字。 张咏梅,坚持做有信仰的教师,感染着大 家和她一路前行让自己内心温暖,再去温 暖孩子的心!渊游语李丹冤爱润童心 播种春天童心最美好,春天最和煦。从事小学 教育的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用爱 润童心,让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如花盛开。 珊瑚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国家 特殊津贴获得者谭劲,用真心真情“亲近 学生,成就梦想” 。 2001年,谭劲担任珊瑚小学校长,她 发现如果孩子们每天

13、接触的教育像冰冷的 铁板一样呆板僵化,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 机难以真正被激发。唯有亲近孩子,学校 教育目的才有可能很好实现。于是,她提 出“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 将学校教育“重音”敲在“亲”字上。 “珊瑚最红,孩子最亲”不是一句口 号,而是扎根课堂教学的思想,指导课堂 教学改革的哲学。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 地,是学校文化的集中营,更是学校办学 理念付诸实施的主渠道。谭劲建构“亲亲 课堂”紧扣办学理念“珊瑚最红,孩子最 亲”中的“亲”字做文章,将办学理念转 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自觉的学 习实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态和文化。 在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谭劲始终紧 扣这个“亲”字,带领

14、全校师生深度实 践、深度构建,在“亲亲教育”办学之路 上不断前行。亲亲教育力求以最优秀的亲 亲团队、最优化的亲亲课程、最优质的亲 亲课堂、最优选的教育活动,实现学校千 姿百态的发展。短短几年,珊瑚小学涌现 出全国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人,市特 级教师9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市名教 师5人,市区级骨干教师73人。学校获国 家教育部门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正如重 庆市教育部门领导所说:“珊瑚小学有独 到的办学思想,从这样一个朴实的教育理 念,去落脚到我们亲亲课堂的教育思 想。我认为它不仅是原创的思想,它也体 现了我们教育的一种真爱。 ” 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杨清 萍,一直钟情教育,坚持以爱

15、育爱、大胆践 行亲亲教育,积极进行“亲亲课堂”实践。 在珊瑚实验小学从教27年,杨清萍从 教师成长为学校管理者,一路走来见证了 学校开办、发展、变化、再发展的全过 程。“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 是全体珊瑚人对优质教育的理想追求, “亲亲教育”研究是杨清萍个性化的实践。 杨清萍一直坚持这样的教育主张:亲亲的 爱是自然、真诚、遵循教育规律、儿童成 长规律的爱;亲亲的爱通过不同方式亲近 儿童身体、情感、思维去唤醒、激励,让 每个儿童都各美其美。在亲亲语文课堂教 学中体现为:一是教学中各要素关系亲 和、充满浓浓爱意;二是学习、运用语言文 字,感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亲证、充满历险; 三是师生在课堂中

16、生命能量亲在、充满创 造。通过教学实现“亲于文字、勤于运用、 善于交流、趣于表达”的亲亲小学语文课程 育人目标。杨清萍始终将学生需求放在第一 位,亲近学生,亲近学生的需要、亲近学生 的认知、亲近学生自我体验。 如今的杨清萍,正践行亲亲教育理 念,用心倾听学生自主成长的声音! 童心最美,童心最真!呵护童心,爱 润童心,是小学教育的灵魂! 重庆北部新区童心小学校长、重庆名 师秦波,在多年实践中提出“向儿童学 习”的教育理念。十多年来,秦波一直坚 持“向儿童学习”教育思想研究,并且以 研究带动学校发展。童心小学是根据“向 儿童学习”办学理念取的校名,秦波和他 的团队思考教育不跟风、不盲从,意志坚 守,探寻儿童成长规律。他们坚持从儿童 角度考虑问题。尊重、爱护儿童的天真浪 漫,发展儿童的天赋、个性、能力与才 华,为儿童成长营造种种适宜的环境。他们在延续传统文 化的同时,不以 现实社会的各种认 知、经验、规范作 为束缚儿童思想手 脚的枷锁,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