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操作手册 .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612157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操作手册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xx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操作手册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xx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操作手册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xx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操作手册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xx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操作手册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操作手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操作手册 .docx(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操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操 作手册作手册 XXXX 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 置预案置预案一、总则(一)工作目的为了全面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及时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二)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2、以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对各类食品,从生产、流通、储藏到消防等环节,要建立和健全完善的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3、统一领导。乡负责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行政村、企事业单

2、位按照预案规定和职责分工,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4、反应及时、运转高效。对食品安全事故要迅速反应,准确决策,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开展应急工作。(三)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 XX 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 、XX 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XX 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XX 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制定本预案。(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病亡或者可能给

3、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五)事故分级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共分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事故等级的评估核定,根据上级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 2 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2.超出省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

4、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 2 个以上市(地)级行政区域的;2.造成伤害人数 100 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3.造成 10 例以上死亡病例的;4.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有自然灾害情况下或者全国性重大活动期间发生,人数超过 30 人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的;(2)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本市 2个以上区(县、市)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2.造成伤害人数

5、100 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3.市人民政府认定的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区级行政区域内 2 个以上镇(乡) ,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2.造成伤害人数 3099 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3.区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组织机构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乡政府在上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但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卫生院、工办、综治办、党政人大办、财政所、派出所、学校、各企业、和村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按职

6、能设立五个工作组,分别为警戒组、救护组、后勤保障组、调查组、善后处理组。2、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主持办公室日常工作。(二)应急组织机构职责:(1)研究确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预案。(2)统一协调全乡各成员单位的应急处理工作。(3)组织指挥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4)定期听取各成员单位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汇报,督促指导各部门开展工作。(5)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态的进展情况。1、应急工作组的工作职责:(1)警戒组:由派出所、综治办负责,组织警力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保护和控制。(2)救护组:由卫生院负责,组织人员

7、对事故人员进行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3)后勤保障组:由财政所保障应急救援资金、物资、运输到位工作和理赔工作。(4)事故调查组:由派出所、安监办、卫生院负责,依法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5)善后组:由党政办、财政所、卫生院负责,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2、应急办公室的工作职责:(1)贯彻落实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协调指挥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2)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信息的日常管理工作。(3)研究、协调、解决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具体问题。(4)向市政府、市应急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情况。(5)完成市应急指挥

8、部交办的其他任务。三、预警和预警机制(一)建立监测系统乡、村二级建立食品管理网络,企事业单位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构建乡域内信息沟通网络单位。实现与农发部门、质监、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科学的预警体系。(二)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以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报后,应按相关规定立即向当地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上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乡各部门,各行政村、各企事业单位,餐饮单位

9、,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消费者都由权利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瞒、缓报、疏报或阻碍他人报告。3、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和人员部履行或不按规定履行工作职责的行为。相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该及时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四、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和处理程序(一)应急保障1、信息保障:乡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平台,由乡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承担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通报工作。2、人员保障: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乡应当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中需要的医务、公安、交通等人员保障。3、物质保障:乡应当建立应急物资

10、储备制度,保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必要时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二)应急处理程序1、建立 24 小时值班制度。2、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时,值班人员应详细询问疫情和事故发生的情况,并认真填写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同时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3、指挥部确保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立即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处理。同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争取配合和支持。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 1XX 市食品安全事故初次报告编号:报告人单位地址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报告时间报告事项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单位危害程度(含死亡人数、中毒人数、财产损失)初步判断事故原因采取措施事故控制情况简要经过领导批示附件

11、 2XX 市食品安全事故阶段报告编号:报告单位地址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报告时间新发生情况初次报告补充修正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其它附件 3XX 市食品安全事故总结报告编号:报告人单位联系电话报告时间报告事项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单位鉴定结论事故处理工作总结(含事故原因及影响、类似事故防范和处置建议)附件 4: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1、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部门职责、监测、预警、报告、程序、应急处理等。2、定期对全员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组织演练。3、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物资储备,并进行动态管理。4、疫情报告。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在 2 小时内向所在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5、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统一指令,服从统一指挥,做好报警、人员疏散及现场抢险等各项工作。6、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应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控制、监测和医疗救治工作。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书写完整病历记录,协助转送病人。7、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8、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应急预案的修订和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