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某区水库移民工作经验材料 .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6113745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某区水库移民工作经验材料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某区水库移民工作经验材料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某区水库移民工作经验材料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某区水库移民工作经验材料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某区水库移民工作经验材料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某区水库移民工作经验材料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某区水库移民工作经验材料 .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7 年某区水库移民工作经验材料年某区水库移民工作经验材料坚持“五个注重” ,确保扶持实效*区水库移民工作的主要做法衢江区有乌溪江、黄坛口、铜山源等三座大中型水库,水库移民 33004 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 9?其中登记到人直补移民有 21446 人,实行项目扶持的移民 11558 人。全区279 个行政村中 277 个村有水库移民,其中 235 个村为库区村和移民安置村。另外,还有小型水库 97 座,库容 7340万立方米,移民 3000 余人。近年来,衢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工作,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移民增收这一目标,用好

2、政策、用足政策、用活政策,不断完善移民创业致富机制,着力发挥移民扶持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注重阳光操作,提高政策透明度。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印发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宣传册 1 万余份,广泛张贴浙江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公告,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做到政策实施到哪里,宣传工作就跟到哪里,增加政策实施的透明度,扩大知晓度和影响力,使水库移民更加理解和拥护移民政策。二是尊重移民意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扶持标准是对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每人每年补助 600 元(期限 20 年) ,可发放到

3、移民个人,也可实行项目扶持。为此,我区组织 3 个调研组深入基层,召开 400 余个座谈会,参加移民达 6105 人,并发放了 2.5 万份意向调查表征求移民对扶持方式的意见。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村群众意见基础上,我区采取“对已经核实到人的 600 元直接发放到移民个人,不能核定到移民个人的实行项目扶持”的扶持方式。三是主动接受监督。为增强政策实施的透明度,我区坚持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充分保障移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每年,对人口核定登记成果进行村、乡、区三级公示。经群众监督,共纠正错登对象 35 人。每年的人口核减全过程公开,2007 年至 2010 年,全区共核减直补人

4、口476 人。注重政府与移民互动,扶持项目由乡镇、村根据村民意愿和各村实际情况确定,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二)注重规范管理,提高社会公信度。一是推行分级负责制度。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区移民办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监督管理和总结验收等工作。各乡镇(街道)负责辖区内项目的具体组织管理。各村建立以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项目实施监督小组。通过推行分级负责制度,实现了区、乡、村联动抓项目管理的工作机制。二是推行项目准入制度。我区对拟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能力标准,项目必须经现场勘查,进行反复论证,符合资金的承受能力,具备可行性;民意标准,项目必须多方征求村民意愿,得到大多数村民的

5、拥护和支持,克服项目选择的盲目性;效益标准,项目实施必须有相应的效益,体现村庄整体建设的连续性和一定的前瞻性;程序标准,项目必须是由村两委结合村情、民意提出,经村民代表大会公决,乡镇审核把关,区移民办审批。对少数不符合准入的项目,要求各相关村立足本村实际,重新筹划项目。三是推行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建立项目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照区政府有关招投标的规定分级招投标,10 万元以上的项目纳入区招投标平台,10 万元以下的项目纳入乡镇招投标平台。招投标前及时发布公告,招投标后及时公开结果。建立项目监理制度,项目实施村均建立项目监督小组,负责质量把关和信息反馈。严格执行好资金“县级报账制” ,项目完成验收合

6、格后,由区移民办直接将资金支付给项目实施方。四是推行廉政承诺制度。要求项目实施村主要负责人、项目分管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在项目实施前作出廉政承诺,签订扶持项目廉政承诺书。承诺内容包括承诺人不得违规挤占、挪用扶持资金;不得向施工单位吃、拿、卡、要;项目所在村村干部不得参与项目投标;等等。(三)注重项目实效,提高公众认同度。围绕“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这条主线,我区加强项目整合,把实施水库移民项目与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资金重点投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实施库区群众下山异地脱贫工程。乌溪江库区下山异地脱贫工程是省长工程。2004 年至 2006 年,我区发挥

7、移民项目资金作用,先后投入移民资金 1200 万元,建成希望新村、思源村(南、北)等二个下山脱贫小区,安置下山脱贫移民 489 户 1945 人。同时广泛开展素质培训,提供就业信息,推进劳务输出,发展来料加工,拓宽增收渠道,使库区移民迁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据调查,2009 年思源村实现年人均年现金收入达 8980 元,比全区平均数高出 28?二是大力实施民生项目。以实施民生类项目为重点,与农民饮用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重点民生事业相结合,努力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共投入扶持资金 2200 万元,新建自来水管网 700 千米、水塔 5 个、蓄水池 5000 立方米,解决了乌

8、溪江库区 55 个行政村 21600 人和库外 1 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 1000 余万元,修建渠道 70 千米,堤坝 18 千米。三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整治村相结合,投入扶持资金 1600 万元,进行移民村村文化活动室和其他村集体房屋维修,赤膊墙粉刷、路灯安装和排污管道建设,移民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共投入资金 6700 万元,新建机耕路 180 千米,道路硬化 220 千米,桥梁 18 座,移民村实现村村通公路。湖南镇破石村、樟潭街道平塘村等 9 个移民村先后被评为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四)注重移民增收,提高群众满意度。促

9、进移民增收是做好水库移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创新思路,在严格落实直补政策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扶持政策的“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拓展移民增收渠道。主要是做到“三个促”:一是扶持生产促增收。积极探索扶持开发性生产的工作思路,组织干部深入到库区,对当地资源优势、移民意愿和市场前景进行全面调查,因村制宜地培育发展周期短、见效快、市场潜力好的绿色产业,建立生产及加工基地,通过帮扶产业项目促进移民增收。在扶持方式上,坚持限额扶持的原则,重点扶持种苗,由乡镇统一组织采购,无偿提供给农户种植。近年来,在库区免费发放 1000 多万株迎霜、平阳特早、白茶等优质茶苗,扶持 27个村的农户种植茶叶 2500

10、余亩。同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如大山茶叶有限公司到库区兴办加工企业,目前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移民每亩茶叶收入可达 2500 元。如湖南镇东仓口村 124 户农户中有 80 户种植茶叶 240 余亩,今年收入达到 60 多万元,户均增收8000 元左右。又如,我们经过深入细致的资源调查和市场分析后,发现库区优质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散养土鸡,散养土鸡具有投入少、见效快、适应广、风险小的特点,适宜留守库区的妇女、老人从事。2008 年和 2009 年先后两次扶持乌溪江库区和铜山源库区养殖土鸡 42.7 万只(每户每期 20 只) ,据调查,该项目年产生 1000 多万元的效益,养

11、殖户每年每户增收近 1000 元,人均 300 多元,土鸡的养殖催生出一个生态产业,并且散养的土鸡成为当地农家乐餐饮业的一道招牌菜,深受游客喜爱。二是开展素质培训促增收。按照“管理规范化、劳力技能化、专业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思路,结合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移民的实际需求,按照区乡联动抓培训的思路,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政府买单式移民就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来料加工培训。共举办茶叶种植加工、毛竹低改和大棚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班 120 期、培训移民 18000 多人次,举办计算机、电工电焊和服装缝纫等就业技能培训 60 期、培训移民 3200 人次。通过培训,实现了

12、移民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拓宽了移民就业渠道。据统计,经培训的移民中已有 70?上已实现转移就业。三是发展来料加工促增收。创新扶持机制,促进村集体和移民双增收,采取立项出资帮助村集体建加工场,购买加工机械设备,转租经纪人经营的方式,发展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来料加工场 31 个,加工设备达 600 多台,解决就业1000 余人,年加工收入达 2000 余万元,从业人员足不出村每人年加工费收入可达 1.53 万元,村集体年增收 23万元。在此带动下,全区移民机械化来料加工已发展到 53个移民村、88 家,加工设备 3731 台,厂房面积 2.5 万多平方米,从业人员 6000 余人,成为移民增收的

13、主要经济来源。(五)注重加强领导,提高社会和谐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水库移民工作纳入全区工作全局统筹抓好推进,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区委常委会和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水库移民扶持工作。鉴于我区移民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区在经费、力量配置上强化了移民机构建设。区移民办升格为独立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今年,区移民办也被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各重点移民乡镇建立了水库移民工作站,由乡镇长兼任站长,并配备了 2 名移民助理员,其他乡镇(街道)也确定了 1 名干部具体从事移民工作。区、乡移民干部队伍的加强,为做好水库移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关心移民生产生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区移民办和有关乡镇(街道)经常深入移民户了解移民生产生活情况,关注移民的所思所想,及时解决所急所需,使水库移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三是做好移民信访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移民来电、每一位移民来信来访,认真答疑解惑、定期梳理分析,把矛盾化解在一线。到目前为止,全区没有发生一起水库移民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维护了全区特别是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