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13581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 山中避雨山中避雨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2.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 3.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深入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做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 二、走近作者教师课件展示有关“作者介绍”的图文,出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一幅是阿宝两只脚、凳

2、子四只脚 ,另一幅是瞻瞻底车脚踏车 。可先引导学生欣赏,说说有何特点。漫画的特点是:能寥寥几笔传出人物的神来,一低头、一回头、一抬头,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所以对丰子恺的漫画人物,有这样一句赞美:“丰子恺画人不要脸。 ”日本友人评价丰子恺,说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先生是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浙江桐乡人,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青年时代从李叔同学绘画与音乐,从夏丏尊学文学。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 ,还出了子恺漫画集 音乐入门等作品,翻译作品有猎人日记 源氏物语 西洋画派十二讲等。丰子恺谈到创作时说:“我对于我的描写对象是热爱的,是亲近的,是深入理

3、解的,是设身处地地体验的。 ”这对我们的写作可能会有所启发。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 ,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1.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2. 思考: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 过程。 3. 交流讨论后教师明确故事梗概。 前天,我(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发生),两个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个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发展高

4、潮),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结果)。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全文实际由两条线索构成: 1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应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 2 2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得趣)欣然惜别。 两个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 3总结线索特点:两线并行,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条理分明,结构严谨。六、作业 进入角色,朗诵课文。第二课时 一、欣赏学生朗诵,并思考以下问题: 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以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然后班级研讨,教

5、师明确总结: 1. 作者开始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感受到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再往下因给山村青年拉琴,大家齐声歌唱,而尝到了有生以来从未尝过的“音乐的趣味”;最后对山村青年产生了难舍难分的感情,又因为实证了“乐以教和”这句古语而产生了一种喜悦之情。至于两个女孩,开始因遇雨而“杞人忧天,苦闷万状”,继而因作者借琴而开始转忧为喜,最后随琴声歌唱而无比兴奋。 2. “三家村”气氛发生的变化:先前是雨越落越大,气氛寂寥而深沉,“顾客稀少”;后来作者拉琴两个女孩和唱,“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连“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最后“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

6、,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3. 变化的原因是“乐以教和”,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三、设置情景,深入探究: 1. 教师播放梅花三弄曲,学生边读边听边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了解。 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这样写与表达“乐以教和”的主张又有什么关联?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注意加以引导。最后分别指名学生对刚才的问题做总结陈述。(有遗漏的大家共同补充) 3. 教师小结: 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7、,使人们和谐相处。好的音乐尤其如此。 四、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古代名曲,然后谈谈你听曲时所产生的联想或感受。 教师播放曲子,学生听后发言交流。 五、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重申文章主题,再体会文章中作者所寄予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1. 抄写课后“字词积累”的词语,并用后三个词语造句。 2. 你有没有和作者类似的经历?如雨中登山、雨中游园请你试着把当时的 情景以及你的感受写出来。第三课时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1)趋之如归 (2)怨天尤人(3)望洋兴叹(4)依依不舍(5)萍水相逢(6)乐以教和3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应用有误的一项是( )。A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反问) B古语云:“乐以教和。 ”(引用) C钢琴笨重如棺材。(比喻)D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反复)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B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时候,就会看见无数点的红火光。 C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D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