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历史助力未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113573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4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住历史助力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住历史助力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住历史助力未来(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新县膳马庙村, 团支书带领 当地居民检查违规建筑材料, 禁止 任何建材进入雄安新区, 严禁一砖 一瓦进村子,控制临时性建房行为。 图片为河大文学院“拔尖班”学生与 当地居民交谈场景。在世居安新镇南刘村的潘阿姨家, “ 拔尖 班”学生对她进行了深度采访。安新县核心起步区四名队员。安新县235省道,贩卖白 洋淀特产的当地商贩。12?POLITICS?风向河北大学文学院“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留住历史 助力未来本刊记者 杨旭4月10日,河北大学文学院申请并获批设立“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这是 河大文学院为紧紧抓住党中央、 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

2、区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 文脉”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校领导关于对接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部署所进行的 一项重要工作。 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历史悠久,其中雄县曾为古代军事重镇;安新县是当代 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发源地;容城文人辈出,元初著名教育家刘因、明代忠烈杨继 盛、清初大儒孙奇逢并称“容城三贤”三地传统文化厚重。 近日,本刊记者就 “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怎样对三地传统文化开展研究等问题采访了研究中心 的傅林老师,傅老师告诉记者,雄安新区传统文化研究迫在眉睫,其研究与保护都 具有深远意义。一流学科优势资源适时而动“ 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设立并非偶然,它有其必然性,是适应时

3、代潮流 的产物。 4月1日, “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新闻一经发布,河大文学院 “ 拔尖班”的20 名学生及其班主任傅林老师马上做出了最快反应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对雄安 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上来。 河大文学院的 “ 拔尖班”自去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对 传统文化的研究,其中就涉及到雄安新区,只是没有深入展开。 而雄安新区的设 立,无疑让 “ 拔尖班”的师生更明确了奋斗方向。 研究中心依托正在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 “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 “ 国学传承与 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优势科研资源,整合相关研究力量,以保护和弘扬雄安地区 优秀传统文化、延续雄安历史文脉为目标,并以之为契机,加速推动学科建设和人 才培

4、养工作。 目前,研究中心有三十人左右,以 “ 拔尖班”的20名学生为主体,其余人员为 教师和研究生,研究中心还在不断扩充中。雄安传统文化保护迫在眉睫“ 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首批研究项目有:雄安地区地方历史文献的整 理;雄安地区语言 ( 方言)资源的保护;雄安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保护;宋 辽语言与文化接触研究;白洋淀文学流派研究;基于传统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规 划与开发研究。 其中,文献整理、语言资源保护等多个项目已经得到上级主管部门 的立项支持,研究工作正在展开。 傅林老师告诉记者,雄安新区是 “ 千年大计、国之大事”,但随着新区的出现,当地的 传统文化势必会被淡化,因此,对传统文化的

5、研究与保护就迫在眉睫,尤其是方言保护。 目前,齐易老师的非遗研究,傅林老师的方言保护,智延娜老师的文献整理 等,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创意产业规划助力雄安未来“ 拔尖班”的学生被班主任傅林老师分成了两个团队:一个团队记录雄安发 展,其自主创意的文化项目 雄安新区印象志,利用学校毗邻雄安新区的优 势,对雄安新区做深入的社会调查,用影像和文字两种形式,记录雄安新区的成 长,最后形成独一无二的 雄安新区印象志;另一个团队进行创意产业规划。 任何地域的建设都离不开规划,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雄安新区尤其不能缺 少。“ 拔尖班”第二团队学生对雄安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将传统文化保护区进行细 致划定,为政府规划新区做参考,为新区建设添砖加瓦。河北大学2015级文学院 “ 拔尖班” “ 雄安印象志”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团队成 员与傅林老师合影留念。本刊 专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