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某区粮食生产汇报材料 .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6113031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某区粮食生产汇报材料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某区粮食生产汇报材料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某区粮食生产汇报材料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某区粮食生产汇报材料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某区粮食生产汇报材料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某区粮食生产汇报材料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某区粮食生产汇报材料 .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7 年某区粮食生产汇报材料年某区粮食生产汇报材料衢江区是浙江省的产粮大区,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合作社为载体,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村社联动,高标准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应用“东湖模式”和水稻旱育秧、直播、抛秧、强化栽培等轻型栽培技术,粮食产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009 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 44.54万亩,总产 16.73 万吨,再次取得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的好成绩,被评为 2009 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一、基本情况2010 年,我区作为实施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试点县(市、

2、区)之一,计划通过一年的努力,在莲花镇东湖畈和全旺镇全旺畈各建设一个高标准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分别为1870 亩和 1500 亩,建成后将实现年均亩增粮食 50 公斤以上,节约生产成本 60 元/亩以上,每年为农民增收 70 万元以上。目前,两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均获省立项资助,各资助 95 万元。同时在杜泽镇杜泽畈和高家镇大田畈再建两个市级粮食功能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二、主要工作(一)科学编制规划,明确总体布局元旦过后,组织栽培、种子、土肥、植保、农机等专业技术人员进驻莲花镇东湖畈和全旺镇全旺畈,进行调研,组织编制了衢江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并与全省新增 5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实施规划、新一

3、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水利建设规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规划等相衔接,确保在较长时期内不被建设征占用。同时编制了衢江区东湖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衢江区全旺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内容涵盖了项目所在乡镇粮食生产现状、项目实施地点与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筹集及使用安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细化工作要求。(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我们及时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粮食功能区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并在技术体系上建立起了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

4、农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为补充的实施小组。(三)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结合送政策、送农资、送订单、送科技、送信息“五送”服务下乡活动,组织首席专家、农技人员全面启动培训计划,对两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社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农户的种粮技术水平;结合粮食功能区的生产、生态特点,早稻主推金早 47、中嘉早32、金优 402,晚稻以 II 优 084、II 优 8220、新两优 6 号为主导品种,单季稻中以浙优 1 号主导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明确主推技术:一是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包括旱育秧、直播、抛秧、强化栽培、稻鸭共育

5、和单季晚稻“五改”技术;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四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广泛开展粮食高产示范活动,每个功能区都建有一个中心示范方,有专人负责指导,努力提高示范方产量。2、积极引导组建粮食生产服务组织。全省首创的“东湖模式” ,受到原副省长茅临生的高度评价, “粮食生产东湖模式在全省推广”被评为 2009 年度对衢江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意义的 10 件“大事”之一。我们在努力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地流转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牵头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以衢江区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为标杆,相继成立衢江区民利粮油专业合作社、时代春天粮油专业合作社、楼峰粮油专

6、业合作社三个合作社,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散户、小户开展服务。(四)召开现场会,推进功能区创建工作 3 月 18 日,我区在全旺镇召开了春耕生产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现场会,市农业局领导唐立勋、农技专家卢王印,区人大、政府分管领导,乡镇长(街道主任) 、农技工作站站长及区农业、财政、粮食、统计等部门领导、10 名种粮大户代表共100 余人参加了会议。三、存在问题(一)基础设施老化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沟渠堵塞、机埠老化,阻碍了规模农业的发展。目前,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建的,排灌渠道以水泥渠为主,经过长期使用,且受大水冲击、机械化操作压破、少部分存在质量问题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少农田

7、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渠道渗漏、堵塞,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二)技术到位率低主要表现为水稻主栽品种不明确,特别是杂交晚稻品种多达十几个,主推品种不明确,市场占有率不高;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率低,除旱育秧应用范围较广外,强化栽培、抛秧、直播等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仅局限于种粮大户和部分科技示范户应用,难以在面上普及推广。(三)土地流转有难度粮田承包流转难度日益加大。因西瓜属“短、平、快”一年生经济作物,种植效益较高,且不能连作,导致瓜田租金水涨船高,稻田租金也随之提高,加上种粮农民资金需求较为集中,农业生产贷款利率偏高,导致资金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发展。(四)种粮效

8、益偏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蔬菜、瓜果等效益显著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的弱点日益凸现,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据调查,目前,种粮效益普遍在 500 元/亩以下,而西瓜、蔬菜效益则高达 1000 元/亩以上,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影响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五)推广体系亟待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战斗力不强,表现为知识老化和农技人员脱节现象严重。一方面乡镇农技人员的行政事务较多,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精力有限,不注重业务学习。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部分乡镇农技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较差,电脑输入速度慢,有些甚至不会使用电脑,难以适

9、应现阶段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农业部门和乡镇农技工作站存在农技人员“青黄不接”的脱节现象,新生力量严重缺乏。四、下步打算(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粮食功能区,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一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为改善粮食功能区硬件环境,提高粮田综合生产能力,计划在粮食功能区内,新建排灌沟渠和机坡;二是对原有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统一修复。(二)做好冬闲田利用开发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在粮食功能区内全面推广应用稻麦轮作、稻油轮作和稻菜轮作的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稳粮增效;二是在粮食功能区内种植紫云英、黑麦草,以提高土地肥力,改变土地理化性质,达到改良地力的效果。(三)强化科技服务体

10、系建设,提高技术到位率一是建立培训和服务体系。以区农技推广中心、乡镇责任农技员、村农技员和科技示范户构建粮食功能区建设的推广服务体系,区农技推广中心负责对乡镇责任农技员、村农技员和示范户、种粮农民进行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培训人员不少于 1000 人次,编印技术资料 3-5 套,核心示范区设立 5-8 名科技示范户,并设 1 名责任农技人员负责技术辅导;二是引进示范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通过品种改良,突出主导品种,优化种植区域规划,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是大力推广应用水稻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化服务等系列化先进适用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配套,提高种植水平和粮食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