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word教案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12855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word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word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word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word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word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word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word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知道各种起电方法及实质,认识元电荷,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来源:学_科_网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实理解概念及定律,化抽象为具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电荷的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电荷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主要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教学用具教学用具】静电感应演示器、玻璃棒、丝绸,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引

2、入新课引入新课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来源:学科网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出示练习题(利用多媒体)【例一】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所示,则:( ) 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 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C 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D 乙图中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答案:BC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

3、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另外还可以让物体接触带电。教师: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引入:在复习初中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再来看有没有别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二)讨论探究(二)讨论探究进行新进行新课1电荷电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点评:培养学

4、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 A、B,使它们彼此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 C,使之带正电。将 C 移近 A,用与有机玻甲甲乙乙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分别靠近 A、B。 (如图所示)现象线绸靠近 B,而远离 A.学生得出B 带正电,A 带负电。问题如将 A、B 分开,再移走 C,A、B 带电情况如何?来源:学。科。网学生答A 仍带负电,B 仍带正电.演示证明将 A、B 分开,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问题将 A、

5、B 接触,它们是否带电?这说明什么?学生答不带电,说明接触前 A、B 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中和。演示证明使 A、B 接触,仍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问题若先把 C 移走,再将 A、B 分开呢?学生答A、B 不带电。演示证明把 C 移走,将 A、B 分开,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师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将 C 移走,A 上负电荷、B 上正电荷不再受 C 上电荷作用,而使A、B 所带电荷重新恢复原状,在导体内中和而不带电。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前面的现象,总结得出静电感应的概念。静电感应:将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6、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结论不仅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可以使物体带电,静电感应也可使物体带电。教师活动:静电感应的实质是什么?是不是创造了电荷?来源:Zxxk.Com学生活动:分析并回答:当带电球 C 移近不带电导体 A、B 时,导体上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使导体 A、B 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即使电荷从物体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感应起电的过程中并没有创造电荷。教师活动:联系摩擦起电的实质,思考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活动: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示投影片【例二】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 A 和 B 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

7、,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 A、B 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C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答案:BCD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4 页有关内容,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过渡:这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清楚了物体带电的本质,而一个带电体究竟带多少电?经过大量实验证明,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

8、或者等于电荷量 e 或者是电荷量 e 的整数倍。3元电荷元电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三)交流评价(三)交流评价归纳小结归纳小结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点评点

9、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四)应用与练习(四)应用与练习关于静电感应现象的应用关于静电感应现象的应用【例三】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 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 A 靠近导体的 M 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 只有 M 端验电箔张开 B 只有 N 端验电箔张开C 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 D 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答案:C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元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元电荷来源来源:学学科科网网 ZXXK【例四】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 A、B,分别

10、带有电量 QA= -6.410-9C,Q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解析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量9106 . 12BA BAQQQQCN M A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 B 球转移到 A 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 B 球带 BQ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量为999108 . 4106 . 1102 . 3BBQQQC转移的电子数10100 . 3eQN创新应用创新应用【例五】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 球带的电量为 q,B、C 均不带电,现要使 B球带的电量为 3q/8, 应该怎么办?【例六】有 A、B、C 三个用绝缘柱支持的 相同导体球, A 带正电, B 和 C 不带电,讨论用 什么办法能使:(1)B、C 都带正电;(2)B、C 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课余作业课余作业书面完成 P10“问题与练习”第 2、3 题;思考并回答第 3、4、5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