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2课《恐龙无处不在》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1179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2课《恐龙无处不在》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2课《恐龙无处不在》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2课《恐龙无处不在》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2课《恐龙无处不在》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2课《恐龙无处不在》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2课《恐龙无处不在》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2课《恐龙无处不在》word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22.恐龙无处不在恐龙无处不在一一、教教学学内内容容及及分分析析:1、教学内容:这篇课文是事理说明文,文章深入浅出,把深奥复杂的科学原理向读者介绍,普及科学知识。文中以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作依据,证明大陆漂移使地球上的恐龙灭绝。本课的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认识到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2、分析:本文是第四单元内容较深的课文,它突出的特点是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科学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本文的重点是了解所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二二、教教学学目目标标及及分分析析:1、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2)了解所说明的内容,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2、分析: (1)学生通过查阅字词典,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积累生字词。(2)通过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归纳文中主要的事件。(3)让学生大胆发言,畅所欲言。三三、教教学学问问题题分分析析: :学生考虑问题很单一,课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让学生领悟这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是本文的难点。四四、教教学学过

3、过程程设设计计: 教教学学基基本本流流程程 :导入新课作者作品介绍读课文疏通字词把握文意目标检测小结教教学学情情景景:1、导导入入: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 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

4、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那么“恐龙无处不有”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2、问问题题与与活活动动:活活动动1: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美国。青年时代攻读生物化学,后来他投身写作,并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 300 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他创作的作品有基地系列、我,机器人系列、九个明天系列另有钢穴终极答案等其他作品。其中基地

5、我,机器人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俯仰两万年的长篇史诗!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师生活动:教师讲解,学生做简单记录。活活动动2: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设计意图:积累字词 ,疏通文意。师生活动:教师检查学生是否预习好,指名学生朗读。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遗骸( hi ):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 chn ch )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 zh zhu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追溯( s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tin y w

6、 fng)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活活动动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问题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讨论明确:1986 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问题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讨论明确: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问题 3、你怎

7、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自由讨论。设计意图:明确课文的内容。师生活动:学生归纳,教师根据情况点拨。活活动动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及说明方法问题 4: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明确:全文共 15 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第二部分(第 214 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 ,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第三部分(15 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

8、容,结束全文。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师生活动:学生归纳,教师根据情况点拨。问题 5:本文的说明顺序什么?设计意图: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明确: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问题 6: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设计意图: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根据情况点拨。明确:要理解这两篇短文,还要注意作者运用的引人入胜的说明方法。首先是举例子举例子。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恐龙无处不有冲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

9、,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 “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举“南板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 其次是作比较作比较。例如被压扁的沙子中,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时,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在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 “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 第三是打比方打比方。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有

10、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除上述的方法之外,还有“列数字列数字” “作诠释作诠释”等说明方法,这里不一一分述。 本文在说明“大陆漂移”:是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这一主体内容时,诠释了“板块构造”理论,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 “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3 、目标检测设计意图:检测当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完成,教师点拨校正。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答案略)壳() ()薄() ()弹(

11、) ()应() ()qi o k b o b d n t ny ng y ng2、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流逝时间流逝 流失 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 融化 冰雪融化C、导致导致失败 倒置 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 飘逸 白云飘逸 (明确:D)4、延伸,小结:问题 7: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设计意图:学会从课文内容中引发思考。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根据情况点拨。讨论明确:(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道理正如课文第一段所说:“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问题 8:说说学了本文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设计意图: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

12、然现象进行思考。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根据情况点拨。讨论明确:各门科学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比如:要想学好语文,不仅要看文学方面的书,还要认真学习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只有这样,才算树立了大语文观思想,为将来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否则,不会融汇贯通,一身书呆子气,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 9: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设计意图: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五五、配配餐餐作作业业A组组题题 设计意图: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文章的作者提出

13、“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其实我们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请你从自己的体会入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不少于 200 字)B B组组题题 设计意图: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 )恐龙自己在迁移。30 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的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1、注音: 地壳壳( ) 岛屿屿( ) 驮驮着( )2、释词:漂移:_ 迁移:_ 不解之谜:_3、按原文在段中填空。 4、第一段是_问,作用在于_ 。5、段中划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 _。参考答案:1、略 2、略 3、略 4、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5、下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