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5755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中融 注的深情,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1. 了解作者作者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佩弦,号秋实秋实。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毁灭 ,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

2、 年出版诗集踪迹踪迹 ,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背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1948 年 8 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2. 阅读背景资料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的北京清华园,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此时的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蓊蓊郁郁 ( ) 袅娜 ( ) 踱步

3、( ) 霎时 ( ) 弥望 ( ) 斑驳 ( ) 渺茫 ( ) 点缀( )4. 解释下列词语。幽僻: 蓊蓊郁郁: 踱: 弥望:袅娜: 脉脉:斑驳: 一例: 丰姿: 大意:【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听录音,品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关键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1、说说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理清文章结构。2、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1. 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脉脉脉(m) 颤颤(zhn)动 乘乘(chng)凉 独处处(ch)的妙处处(ch)B酣酣眠(hn) 参差差(c) 袅娜娜(n) 幽僻僻(b)C点缀缀(zhu) 倩倩(qin)影 蓊

4、蓊蓊蓊(wng)郁郁 梵婀婀()玲D弥弥(m)望 羞涩涩(s) 踱踱(du)步 煤屑屑(xi)路2. 选出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远处高楼上渺茫渺茫的歌声。(因遥远而模糊不清)B杨柳的丰姿丰姿。(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乍看像一团烟雾。 (突然看去)D叶子底下是脉脉脉脉的流水。(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3.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比喻、比拟)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比喻、比拟)D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比喻、

5、顶真、对仗)4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A表转折 B表停顿 C表解释说明 D表递进高一语文高一语文 必修必修 2 2 导学案导学案 1 1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主备人:肖谅主备人:肖谅 审核:高一语文教研组审核:高一语文教研组【教学设想】:再读课文,赏析文章第四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体味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共同探讨疑

6、难问题,背诵第四、五、六段。【自主学习自主学习】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重点品读课文第四、五、六段。2. 分别给第四、五、六段取一个小标题:【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赏析第四段:教师范读第 4 节,引导学生思考:1. 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2. 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呢?请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句子谈。3. 这一段作者有没有提到月?有没有描写月色?【目标检测目标检测】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

7、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 这段文字描写了( ) 。作者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依次是:2.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是一个比喻句。 “亭亭的舞女的裙”与“出水很高”的叶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3. 文中哪些短语直描绘了荷花的情态? 4.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这句话用两个喻体“明珠”和“星星”来描写

8、本体“白花” 。仿照示例,以“歌声”或“烛光”为对象(可以加上定语),用两个喻体来描绘它,力求准确、形象、新颖,并注意表达的简明、连贯。5、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有哪些相通之处?6、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弥望”和“田田”两个词是什么意思?除了文中注解中提到的古乐府诗句外,你还能想出哪一句类似的描写荷叶的古诗?二、 ,背诵第四、五、六段。高一语文高一语文 必修必修 2 2 导学案导学案 1 1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主备人:肖谅主备人:肖谅 审核:高一语文教研组审核:高一

9、语文教研组【教学设想】:再读课文,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体味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赏析文章第五、六段,背诵第五、六段。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自主学习自主学习】1、鉴赏动词: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3、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4、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5、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

10、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2 2、鉴赏修辞:运用修辞手段摹形传神,淋漓入微,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同学们体会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的妙处。1、比喻句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2、拟人句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

11、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赏析第五段:学生朗读第 5 节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之美的?(引导学生细心品味,驱遣想象,让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作出分析、欣赏。 )本段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以什么感受?2、赏析课文第 6 段,和前面的画面比,这幅画的色彩是暗一点还是明一点?可以从那些词语看出来?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次序是怎样安排的?【目标检测目标检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

12、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在文中的空格处填入一组动词,最形象的一组是( ) 。A照 升 B泻 浮 C照 浮 D. 泻 升2这段文字描写荷塘上的月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写 ,次写 ,再总写 。请用“”在文中把这三个层次标出来。 3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 “酣眠” “小睡

13、”都是比喻的说法,分别是指( )。A. 满月和淡淡的云 B. 满月和淡淡的云遮住月色C朗照的月光和经淡云遮隔后疏朗的月光 D. 朗照的月光和朦胧的夜色4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这种“好处”指的是( )。A. 因为不能朗照,显得特别宁静。 B. 因为不能朗照,一切显得静美淡雅,无人干扰。C. 因为不能朗照,迷迷朦朦,光影谐和,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D因为不能朗照,有助于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5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

14、荷叶上。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描写朦胧的月光下丛生的灌木和杨柳的倩影之美。B描写月光下的树影来衬托此时内心的平静。C. 描写灌木和杨柳,是为了强调“这恰是到了好处” 。D通过对“灌木的黑影”和“杨柳的倩影”的描写,从侧面描写月光的朦胧轻盈。高一语文高一语文 必修必修 2 2 导学案导学案 1 1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主备人:肖谅主备人:肖谅 审核:高一语文教研组审核:高一语文教研组【教学设想】:认识痛感的修辞手法,赏析文章第 7-10 段。【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认识认识“通感通感”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所谓通感,即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亦即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因此,通感又被人们称为“移觉” 。 这种修辞在高中课文中多有运用。例 1:琵琶行在描写歌女那出神入化的琵琶弹奏时,同样也借助了通感: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同时显露,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把视觉和听觉勾连起来,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