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导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4622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荷塘月色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集中赏析文章第 46 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学习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体 物写情的手法。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文章语言之韵美。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 天天预习天天预习 1 1、课内词汇、课内词汇 (1)注音 蓊蓊郁郁 袅娜 踱步 霎时 弥望 斑驳 渺茫 点缀 (2)解释下列词语。 幽僻: 蓊蓊郁郁: 踱: 弥望: 袅娜: 脉脉: 风致: 斑驳: 一例: 丰姿: 碧: 大意: 2.2.每日成语每日成语 蓊蓊郁郁 脉脉含情 没精打采 风韵犹存 鞭辟入里 独树一帜 3.3.语文补偿语文补偿 (1

2、)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 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 于人们深入理解。 (2)拟人的作用:一是色彩鲜明;二是描绘形象,生动;三是表意丰富. 更利于表达作者鲜明 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变得生动起来。 (3)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 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 义丰富;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文本研读文本研读 1.自读第四段: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画面中描绘了

3、哪些景物?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这一段作者有没有提到月?有没有描写月色?2.朗读第 5 段,讨论思考 这一幅画跟上一幅画比较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 绘出月色之美的?本段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有什么特点,流露出什么情绪?3.自由诵读第 6 段,回答: 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是_的景色,其着笔点是什么?着眼点是什么?和前面的画面相比,这幅画的色彩是暗一点还是明一点?可以从那些词语看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次序是怎样安排的?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揣摩: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4、。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画在荷叶上。3.薄薄的青雾浮浮起在荷塘里。 4.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洗过一样;又像笼笼着轻纱的梦。鉴赏:运用修辞手段写形传神,淋漓入微,可以唤起读者丰 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下列句 子中运用修辞的妙处。 1.比喻句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3)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4)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2拟人句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

5、2)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3.认识“移觉” (通感):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4.鉴赏叠词:找出文中的叠词,试品析一二例。学习小结学习小结 景物描写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次序来安排角度,并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如 本课中比喻句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了无尽的美感享受; 拟人句更添景物灵秀动人的气质;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叠词的运

6、用,则增加了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课时测评课时测评 一、阅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完成一、阅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完成 1 15 5 小题小题 1.“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是打了个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 么?“小睡”又指什么?2.文中的句子,可否如下颠倒?为什么? (1)斑驳的参差的黑影 (2)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3.“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 “画”改为“印”好不好?为什么?4.“光与影”怎么与“名曲”相通起来?二、阅读文章,完成题目。二、阅读文章,完成题目。塔上的树塔上的树 易云武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 果然看见有座古

7、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 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 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 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 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 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 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 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

8、。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 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是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 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 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 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 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 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

9、息于塔内的幼 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 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 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乌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 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 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 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这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 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 (扎、长、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 着攀

10、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 (连、缠、拧)在一起。 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 (挂、沾、滴)在 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 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 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 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 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

11、野下。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 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下在是因为塔内堆各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 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顶的绿色华盖,也不 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 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南哥难舍,最终在天 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

12、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 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 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 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他的圆融而心怀崇 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 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 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 1、本文第 2 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点”

13、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 用意是什么?(4 分)2、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3 分)3、请为第六自然段空缺处分别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词。 (3 分)4、请细读最后一的自然段,写一段 80 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 (5 分)5、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 请你出新的题目。 (2 分)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路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B.作者在第 2 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泼墨”比喻塔和树构成的风景。 C.第 5 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 ,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 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 D.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 们的理解和尊重。 E.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详细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 实简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