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科版必修(3-2)《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word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4574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教科版必修(3-2)《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word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7教科版必修(3-2)《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word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教科版必修(3-2)《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word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教科版必修(3-2)《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word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2.5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预习案预习案执笔人:徐金华执笔人:徐金华 2011-1-112011-1-11 【预习目标预习目标】 1、知道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2、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预习自测预习自测】 1.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表示.线圈的_越大,交变电流的 _越高,阻碍作用越大,感抗也越大. 2.低频扼流圈的自感系数很大,它有“通直流通直流,阻交流阻交流”的作用; 高频扼流圈的自感系数较小,它有“通低频通低频,阻高频阻高频”的作用. 【我思

2、我疑我思我疑】_ _ _ 【课堂参考例题课堂参考例题】 【例 1】 交变电流通过一段长直导线时,电流为 I,如果把这根长直导线绕成线圈,再接入原 电路,通过线圈的电流为 I,则( )A.II B.II C.I=I D.无法比较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交变电流通过线圈时,电流时刻都在变化,自感现象不断发生. 长直导线的自感系数很小,感抗可忽略不计,其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看作是纯电阻,流 经它的交变电流只受到导线电阻的阻碍作用.当导线绕成线圈后,电阻值未变,但自感系数增 大,对交变电流不但有电阻,而且有感抗,阻碍作用增大,电流减小. 答案:答案:B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

3、用,对直流电没有阻碍作用. 【例 3】 如图所示,线圈 L 的自感系统和电容器的电容 C 都很小(如 L=100 H,C=100 pF), 此电路的主要作用是( ) A.阻直流通交流,输出交流电 B.阻交流通直流,输出直流电 C.阻低频通高频,输出高频交流电 D.阻高频通低频,输出低频交流电和直流电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线圈的作用:“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的作用:“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线圈 L 的自感系数很小,所以对低频成分的阻碍作用很小,这样直流和低频成分能顺利通过 线圈,电容器 C 为一旁路电容,因其电容很小,对高频成分的阻碍作用很小,这样部分通过线圈 的

4、高频成分又经电容器 C 形成回路,最终输出的应为低频交流电和直流电,所以 D 正确.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掌握感抗、容抗阻碍的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5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当堂训练当堂训练】1. 如图所示电路中,L 为电感线圈,R 为灯泡,电流表内阻为零,电压表内阻无限大,交流电源的电压 u=220sin100t V.若保持电压的有效值不变,只将电源频率改为 100 2Hz,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电流表示数增大 B.电流表示数减小C.灯泡变暗 D.灯泡变亮2. 如图所示实验电路中,若直流电压和交变电压的有效值相等,S 为双刀双

5、掷开关,下面哪个叙述正确( )A.当 S 掷向 a、b 时灯较亮,掷向 c、d 时灯较暗B.当 S 掷向 a、b 时灯较暗,掷向 c、d 时灯较亮C.S 掷向 c、d,把电感线圈中的铁芯抽出来时灯变亮D.S 掷向 c、d,电源电压不变,而使频率减小时,灯变暗3如图所示,电路中完全相同的三只灯泡 a、b、c 分别与电阻 R、电感 L、电容 C 串联,然后再并联到 220 V、50 Hz 的交流电路上,三只灯泡亮度恰好相同.若保持交变电压不变,将交变电流的频率增大到 60 Hz,则发生的现象是( )A.三灯亮度不变 B.三灯均变亮C.a 不变、b 变亮、c 变暗 D.a 不变、b 变暗、c 变亮4. 在电子技术中,从某一装置输出的电流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成分,如果只需要把低频成分输送到下一级装置,只要在两极电路之间接入一个高频扼流圈就可以了.高频扼流圈是串联还是并联接入电路?如图所示的接法对吗?为什么?【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创新课时创新课时 p33-34.p3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