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4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4447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4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4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4(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语文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新人教版必修1 1导教新概念:这是一篇传统篇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着重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忽略不讲。新教材,新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旧课文新教法,将教学重点放到理清思路上。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 ,了解了一件

2、小事 。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 (板书题目) 。 B 同学们,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硝烟我们仍依稀可见,爱国志士王伟的飞机被撞的历史我们至今记忆清晰,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谰言将永难磨灭,不幸以身殉职的三位记者和一位英勇战士我们将没齿难忘。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几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思路,如何表达你的哀思与愤怒?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吧,学了本文,我们定将受益非浅。 二、出示投影,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

3、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 ,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 (参考注释一。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 ,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

4、袖”身上,说“民众领袖” “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 ,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 ,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 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 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 三、学生听录音 四、分析文章总体思路 1、学生思考:课文7部分中哪几部分写了刘?(3、4、5部分) 2、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写

5、作缘由) 3、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五、具体分析三大部分的思路 1、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明确:提示性的话是“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这句话在 文中出现两次。但是这两个“必要”意思完全相同吗?第一“必要” ,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府的暴行,痛斥走狗

6、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 ,在于唤醒“庸人” ,用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 ,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 2、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明确: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与刘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3、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思考后明确: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可见是按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 完成板书设计: 总体思路 局

7、部思路 思路顺序 悼念刘和珍君 爱 控诉反动政府 (逻辑顺序) 写作缘由 痛斥走狗文人 (1、2) 唤醒麻木庸人 恨 追述生平事迹 生前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主体 概括惨遭杀害 (时间顺序) 3、4、5) 详写遇难经过 遇害 教训意义 劝戒徒手请愿 否定 (6、7) 激励奋然前行 肯定(逻辑顺序)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深情诵读课文 2、根据文中所写,说说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3、阅读鲁迅风筝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局部思路,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1、 “然而在这样就有她” 。“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

8、 “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 “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2、 “能够不为反抗” 。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3、女师大复校,她“虑及” 。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4、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5、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热血青年。 2、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哪些? 明确:悼念刘,控诉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严肃地总结教训,激励继续战斗者。 二、理清局部思路 (2、4两段是要求背诵的,故将局部思路的输理放在2、4段上) (一)第2部分 1、教师范读 2、学生集体诵读 3、思考: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思

9、路的? 明确:第一段共5句话: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的理想人格;第二句紧承首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三、四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对比。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所以本部分思路流程应该这样来表述: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4、背诵 (二)第4部分 1、听录音 2、学生齐读 3、思考本部分文字技术刘遇害,围绕惨案,作者以什么顺序又是怎样展开思路的? 明确: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其思路是: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呼唤爆发。可见是以时间为顺序的。

10、 4、背诵 三、在分析思路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 ”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几个句子,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吧! (2)明确:“着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 “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成: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这里, “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

11、“敢于正视” 。 2、惨象流言灭亡 (1)出示投影 假如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无花的蔷薇之二 ) (2)明确:“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 “流言”指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 “沉默啊。沉默呵”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这里不是赞许“沉默” ,而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从与后面一句联系来看,第一个“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叹的

12、成分较强;第二个“沉默呵”感情较为激越,愤怒的情绪较突出。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从句式看是选择复句,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种,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3、当三个女子抹杀了(见教师用书 ) 4、人类的徒手 (1)出示投影 A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个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

13、费也大大的失算。 B 但原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C 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实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空谈 ) (2)明确: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 “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形成的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大吸收。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 ,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

14、式。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 (教师可联系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我于是就逃走了” ) 5、苟活者真的猛士前行(见教师用书 ) 四、布置作业 1、背诵2、4部分 2、找出文中你尚不能理解的文句。 3、完成书上练习。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先由学生自由提出疑难语句,教师“答记者问”集中作答,或请学生来回答。一般有以下几个语句需要注意。 1、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说不出话来” “我还有

15、什么话可说呢”? 明确:烈士被杀,无限悲痛,不能不写,很有必要。但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无话可说,不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是愤怒!反动派的杀害人民的凶残,文人的污蔑和惑众的下劣,令人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后者, “尤使我觉得悲哀” 。鲁迅每次触及走狗文人时,都表现出极大的鄙视和愤慨,曾用笔墨形象地描绘过走狗的劣性:“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叭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主人的意旨和使 。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从本文中,也能找出例子:“惨象流言,尤使我”同样用了个“尤”字,两次使用,绝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对奴才走狗的不可遏止的不同寻常的恨。 (朗读时, “流言家” “下劣”要重音读出,读得铿锵

16、有力,只有这样 n 传达出作者的无比愤慨和仇恨的感情)由此看出,作者因“悲恨”而感到有写的必要,因“恨”而无话可说, “悲”和“恨”两股情感在文章一开始就升腾交织。 2、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刘“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明确:强调刘的善良可爱,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 3、作者起笔不凡。文章写于同年4、1,一般来说记叙同年发生事情是不需要表明年份的,或仅仅说“今年”即可,但是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以“中华民国”来纪年,这是愤慨的揭露和讽刺。 “三一八”发生说,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 ,他当即在这篇文章的后部分,同样大书“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并称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作者对“中华民国”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如1925年在忽然想到中说:“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 ,在作者看来,所谓“中华民国”早已经不是人民的政府,而是屠杀人民的机器,所谓执政府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