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导学案10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426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导学案1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导学案1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导学案1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导学案1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导学案1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导学案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导学案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狗包弟小狗包弟学案学案 学习目的:1、掌握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感情变化,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正确评价作 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学习巴金敢于自我剖析的勇气和追求人性完善 的精神; 3、细读文章,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目标难点: 1.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揣摩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学法指导: 诵读法 探究法 讨论法 1、作者简介 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 浙江嘉兴,1904 年 11 月 25 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1928 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 灭亡 ,1929 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

2、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 )和“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 )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 、 憩园等 1978 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回忆自己在“文革”中 的遭遇和内心感受 1982 年至 1985 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 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 文联副主席 2、作者背景 在巴金的创作生涯中,年代和新时期是两个高峰 年代的巴金,主要凭借他的小说创作赢得了广大读者,奠定了他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以及人类一切黑暗现象的暴露与鞭挞,对光

3、 明未来的希望与热切呼唤,这些构成了他的小说的基本主题 进入新时期,年届古稀的老作家仍然嫉恶如仇,笔锋直指刚刚逝去的恶梦一样的专制 年代,深刻反思这段历史、反思自身及整个民族的弱点,呼唤人性的觉醒与复归他是这一 幕悲喜剧的亲身经历者,甚至有时不自觉的充当着某种角色,因而笔端流露出来的切肤之 痛便具有了特别深刻的含义适应于直接宣泄内心痛苦的需要,巴金选择了更便于袒露自己 心迹的文体散文:他似乎要迫不及待地传达某种情绪、某种感受,而无暇去经营纯粹 的技巧了,这正是劫后余生而良知未泯的老作家的可爱与可敬之处当被虚伪与矫饰蒙蔽双 眼达数十年之久的人们再一次面对这样一种赤裸裸坦露自己真性情的文学作品时,

4、他们的 灵魂不由得不悚颤、他们的内心不由得不引起巨大的共鸣可以说,迄今为止,巴金在新时 期文坛的地位主要是由散文确立的从年起,他开始写作随想录 ,陆续在香港 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到年月,巴金以岁高龄完成了 篇,凡万字的五集随想录的写作,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含随想录 探索集 真话集 病中集 无影集等五个集子小狗包弟即选自其中的探索集学习过程: 一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1.读准字音 租赁( ) 解剖( ) 吠叫( ) 堕入( ) 忏悔( ) 驾驭( ) 一撮灰( ) 作揖( ) 2.注音并组词 撕( ) 堕( ) 茵( ) 飞蛾( ) 厮( ) 坠( ) 荫( ) 娥( )

5、 揖( ) 葺( ) 辑( ) 茸( ) 缉(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概述内容 2.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各段的段意 3.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三 课文鉴赏 1.形象鉴赏 (1)小狗形象:找出描写包弟的句子,在作者笔下,小狗包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提醒: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3)课堂讨论(探讨文章的思想价值 )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2.结构选材鉴赏: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2)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

6、要写一条小狗? 3.表达技巧鉴赏: 四、 小结: 小狗包弟看似写物,实是写人,是随想录中众多“忏悔录”式散文中的佳作, 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巧妙的构思、真率强烈的感情,在批判专制时代黑暗与罪恶的同时, 反省自身的弱点,是从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诗篇,具有震撼人心的思 想力度,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五、 拓展阅读,回答问题 废园外 巴金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 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 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

7、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 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 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 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 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8、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 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 二天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 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 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 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 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 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 空洞的悲惨

9、故事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 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 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 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 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 戚罢 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 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

10、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 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 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 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 年 8 月 16 日在昆明 1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2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 3文章第 10 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

11、来了” , “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 是他在战乱中能得到慰藉的地方 B “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 了作者满腔仇恨的感情 C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 无比愤恨 D未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 雨早日到来的企盼 E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 印象更为鲜明强烈 小狗包弟导学案答案 一 1.租赁(ln )解剖(pu )吠叫(fi ) 堕入( du ) 忏悔 ( chn ) 驾驭( y )一撮灰(cu )作揖(

12、y ) 2.辨析字形 撕破/厮杀 堕入/坠入 绿草如茵/绿荫 里程碑/历程 飞蛾/嫦娥 作揖/编辑/通缉/修葺/毛茸茸 二 1.写的是作者在“文革”期间无力保护自己家中的小狗免遭劫难的一段恨事这条唤 做“包弟”的小狗干净而乖巧,深得作者一家人和来客的喜爱但是“文革”来了,它却成 了家中的一大包袱,因为它的叫唤可以随时引来抄家的不速之客目睹邻居被抄家的惨状, “我”终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供科研人员做实验用小狗包弟从此从“我”的生活中消失 了,但“我”还时常怀着悔意刻骨铭心地想念它 (2)成为“包袱” ,我自身难保 轻松 沉重 自责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

13、个包袱, 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 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 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 重的包袱 “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 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 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 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总结“我”的感

14、情脉络: 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自责 (3) 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 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 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 亲历“文革” ,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年,中国社会尚处在拨乱反正阶段,以控诉为基调的“伤痕文学”以及 “暴露文学”在文坛盛行,但巴金超越个人苦难的诉说,率先提出每个知识分子乃至每个 人都应反思自己的责任他更多地

15、从道德的角度进行自我解剖他的这一观点,他表现出来的 忏悔意识,立即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 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 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五、拓展阅读 1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花和废墟形成 强烈对照,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激的情 感 2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为尸体的情况之 下了,是日寇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 3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 法倾诉,倍感压抑作者连用三个问句正是为了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 情 4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