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导学案4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4203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导学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导学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导学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导学案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导学案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导学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导学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 2013-20142013-2014 学年高中语文学年高中语文 陈情表导学案陈情表导学案 新新人教版必修人教版必修 5 5【检测反馈检测反馈】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汶川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 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 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 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雪 的

2、残酷故事。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 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写实与 抽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C、三年来,地震灾区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空前奇迹,奏响了惊天动地、气势磅礴 的时代壮歌,铸就了自强拼搏、敢于胜利的历史丰碑。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库里没有 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都难以办成。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3、,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 法。 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字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 “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荼”简写成“茶” ,汉代已漏端倪。 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 ,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荼”有多个义项, “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 B. C. D.【能力提升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 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4、。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 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 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 七十余家。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 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 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 持满无得发。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 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

5、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 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 且以守仓库。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 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 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县大耸 耸:震惊。B以

6、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公戒而舍之公禁之,民不敢犯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学科网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 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 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7、。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 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 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二、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出 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旌旗1、 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与本诗相比你更

8、喜欢哪 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言语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3、从词中的“咨嗟” “ 休对” “ 且将”这些词语看你任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 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三、按照要续叙写句子。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

9、对比;据一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 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 ,希望 ;回忆 ,希望 。【作文素材作文素材】生命的化妆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 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 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

10、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 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 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 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 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竞化了红唇”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 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

11、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 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 在读一个生命。”多么有智慧的人啊!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 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 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 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 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 明,

12、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 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 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 1071 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

13、,官至通判。他 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机会终于在时隔 8 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1089 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 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 4 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 开西湖状的奏议。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 900 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 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 计出发,改变了西

14、湖的命运。 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 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 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 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 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 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 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

15、的博大 胸怀。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 固然是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但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 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但他们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你在堤上流连,倘若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 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 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 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 上的绿树红花。 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 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 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江南蓑衣江南蓑衣胡明刚 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 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