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之四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4188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之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之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之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23、 马说马说教师寄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 的宏图大志。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2、 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学习过程二、预习导学(一)个人自学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

2、2、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 ,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 ,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3、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

3、”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如:爱莲说 、 捕蛇者说 、 师说就属这一文体。2、字词(1)注音祗( ) 骈( ) 槽枥( ) 一食( )或尽粟( )一石( )食( )马者 其真无马邪( ) 外见( ) 辱( ) 伯乐( )(2)一词多义1.策 策之不以其道 ( ) 执策临之 ( )2.之 策之不以其道 (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其 策之不以其道(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3)解释字词祗: 一食: 虽: 且: 等:安: 材: 通: 外见: 策之: 执策:5、翻译(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其真无马耶?其

4、真不知马也!(二)合作探究(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作者是怎样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哪句是本文主旨句?二、展示交流1、朗读课文2、根据小组所分“预习导学”中的内容进行小组展示3、背诵课文三、反思检测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 “伯乐” 、 “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它们各指的是什么?2、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四、巩固拓展

5、1、读完本文以后,你认为伯乐应具有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2、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3、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课后巩固】1、找出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2

6、)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策之不以其道4、课内精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 、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7、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答:_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答:_探究拓展训练 工之侨献琴 刘基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弦而鼓之 ( ) 作断纹焉( ) 易之以百金( ) 莫不然矣( ) 13、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弦而鼓之 ( ) 还之 ( )易之以百金( ) 工之侨闻之 ( )1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